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1890)

作者:烽火重燃

“吾二子,长道生,次佛生。佛生失之于乱离,寻闻已矣。道生汝

兄也,以病没于惠之郡治,汝所见也……”

“呜呼,痛哉!”

“吾在潮阳闻道生之祸,哭于庭,复哭于庙,即作家书报汝生父,以汝为吾嗣!”

“兄弟之子曰犹子,吾子必汝,义之所出,心之所安,祖宗之所享,鬼神之所依也!”

“及吾陷败,居北营中,汝生父书自惠阳来,曰:“陞子宜为嗣,

谨奉潮阳之命。”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

“传云:不孝,“无后为大。”吾虽孤孑于世,然吾革斋之子,汝革斋之孙,吾得汝为嗣,不为无后矣。吾委身社稷,而复逭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吾为汝父,丌得面

日训汝诲汝,汝于“六经”,其专治《春秋》,观圣人笔削褒贬、轻重内外,而得其说,以为立身行己之本。识圣人之志,则能继吾志矣。”

“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礼》:“狐死正邱首。”吾虽死万里之外,岂顷刻而忘南向哉!”

“吾一念已注于汝,死有神明,厥惟汝歆。仁人之事亲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汝念之哉!”

“岁辛巳元日书于燕狱中。”

江逸话音落下,直播间里,一些听懂的观众不由潸然泪下,哪怕是半知半解的观众,也似乎从其中,读懂了少许先辈之心。

文天祥听着这些自己写下的文字,怅然长叹,他红着眼眶,回答江逸的问题道:“嗨……”

““悔?有何悔矣?”

“我父自我少时,便教我是非对错,教我明善辩恶,无论我之举动是否能对后世产生影响,是否会被后世理解,我依然是我。”

“只要做对大众有利,对百姓对的事情,问心无愧,就算举世皆不知我,又有何妨?”

“后世可知,我为何断食之后,又要饮食?”

文天祥坦然道:“当年,吾绝食八日而未死,于饥肠辘辘之中痛定思痛,才知不可轻死。我但凡还有一口气在,便仍可为百姓抗争一日,那些抗元之士便有了一主心骨和方向。”

“后世啊,生而在世,肩之所担,让得人总有事不得不为,大多时,活着,比死还难矣……”

第1402章 只有徐福?

“后世啊,你可多翻翻你们的史书,可以看看,多少英雄出在乱世和弱世之后,而再这样的世道出现之前,也还有英雄。”

文天祥说道:“如秦自穆公称霸,然在孝公之前少有明君,导致虽有霸秦在前,秦民仍无角逐天下之实力,以至轮流到被六国瓜分之地步。”

“可难道穆公知道这些,他就不会带领大秦称霸了么?”

“孝公知道穆公的后世不争,面对如此不争,他同样也会担忧自己之后,后世还会不争,但他会因为害怕这些,就不去强秦么?”

文天祥两大反问响彻直播间,观众们听得入了神,许多观众一时间没能梳理过来,不知道文天祥在说什么。

可当仔细想了想之后,又发现其中蕴含了怎样的道。

“文天祥先祖说的对啊,许多先祖都会考虑我们后世,他们也都知道后世很有可能会像以前出现过的弱世那样不争,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要创造一个强大的时代,这就是秦皇汉武之心!”

“没错没错,先祖们的雄韬伟略,是不会因为我们后世的强弱而产生动摇了,始皇帝知道有些后世不争,但他肯定还会去开天辟地,汉武帝知道后世可能崇洋媚外,但该打的他还是会打。”

观众们越说越起劲,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心中之志,不以任何人而转移,哪怕是知道自己要造福的后世最终可能不争,他们依然会站在群山之巅,依然会和当世的顽疾抗争到底。

甚至,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

就在观众们热血沸腾之时,直播间里,江逸开口说道:“先祖所言极是,在华夏历史上横空出世的那些人,又怎么会因为后世如何而动摇呢?”

“在晚辈看来,秦皇如此,汉武如此,他们两者无疑成为了华夏史上的两大分水岭,一个是横强之始,一个是出鞘之利。”

“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传说铸剑师,和一名绝顶的剑客。”

“铸剑师造就了一把擎天巨剑,始用此剑横扫六国,南征百越,北退匈奴八百余里,以一剑之力,定华夏最初之一统格局。”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出现了各国分裂时的金戈铁马和民不聊生的画面,骑兵步兵在充斥着鲜血的战场上发出怒吼。

无数战马前蹄抬起,发出长鸣,各国百姓的儿子,无数个家庭的顶梁柱骑于马上生死相搏,不敢有丝毫懈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