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总想和离+番外(153)
戎夷与大周边地摩擦不断,就是因为戎夷物资贫瘠, 而大周物产富饶。
一个富家员外旁边住着一个强盗,而富员外又没有足够的武力保护自己, 他的财富怎么会不让人觊觎。
大周与西戎的关系也正是如此。因为西戎国少有产粮食,他们想要粮食就必须来大周抢, 长此以往,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要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商贸交易必不可少。
像西戎国产出皮毛药材,很受人欢迎。而大周的丝绸,瓷器,食盐同样在西戎的贵族中同样很是吃香。
两国可以通过交易,互通有无,将西戎的强盗习性改善,才能让两国之间减少兵戈争斗。
只是……
这一切都是林初一的设想罢了。真要实施,却并非一蹴而就的,至少也得花几年时间去准备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现在,最为头疼的第一步已经交给了八皇子他们去实施。而自己,先打理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儿吧,关于布庄的事情,还需要自己亲手操刀呢。
就在林初一去了醉仙楼之后的几天,边关的急报总算是到了京城。
“边关急报!!崔将军率军击溃戎夷骑兵!大胜!!”信使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而来,同时声音也远远的传了过来。
一个当街的茶肆中,闲来无事的人们泡上一壶茶,几人聚在一起,就能闲谈上半日,可以说的上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战报传进众人耳朵,倒也没有几个人惊奇的。
京城百姓早就见惯了边关的快马战报,对于边关的消息早就已经麻木了。
自崔家军一战败北之后,几乎所有的消息都是坏消息。今日与戎夷交战,损失惨重;明日戎夷又屠了几个村子;后日戎夷大军又占领了哪座城池。
总之,大周军队遇上戎夷,只有惨败的份儿。因此,很多时候,边关驻军都避而不战。
“这次又不知道戎夷劫掠了多少,杀了多少人。”有人听到边关急报这几个字,就摇头叹息。
“崔将军?哪个崔将军?如今边关还有姓崔的将军吗?”有人疑惑道。
“自从崔老国公为国捐躯之后,还没有听说过有姓崔的将军啊。”
所有人都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又或者是底下的小兵提升上来的吧?反正边关将领那么多,谁又认得谁是谁?
“刚刚你们听清楚了吗?那战报说得啥?”有人侧耳倾听了一阵,可是因为信使离得远,又跑得急,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喊的是什么。
“听不太清,总之不会是什么好事吧?我看你也别抱期望了。这几年,我们连樊城、燎城都丢了,你以为还能有好消息不成?”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你们听这次战报喊得如此急,该不会边关又丢了哪座城池了吧?”
“如今樊城燎城没了,再不济也就将邺城丢了罢。”
“邺城怎么可能丢?那里可是有崔家军!”
“崔家军!嘿,现在还能叫崔家军吗?崔家军早就散咯。你们看看,现在还能听到崔家军的消息吗?”
“说的也是,边关的驻军是越来越不争气了啊。想当年,崔国公在时,至少时不时还能听到崔家军得胜的消息。现在……唉!只要戎夷大军不打到京城来就好,我们还能有几天安生的日子。”
这话一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就在这时,有人小声道:“我怎么听到战报似乎有得胜这句话来着?”
当即有人嗤笑道:“得胜?怎么可能?”
然而,许是人们心中还抱有一丝期望。又或许是有人也听到这两个字,只不过没有注意到,此时回想起来,又似乎恰有其事的样子。
于是人们也顾不上说话,都纷纷沉静下来仔细听。
只是信使早已经驰远,隐隐约约间什么都听不到了。
有人不信这个邪,豁然站起身来,“到底报的什么,我也没听大清楚,我出去看看去。”
有人带了头,于是就有人起哄,“也是,也是,不如一同去看看。”
说完,好几个人便留下铜板茶钱,偕同而出。
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不管是看热闹也好,还是证实自己听错没有也罢,都纷纷朝信使飞奔而去的方向前行。
信使一路疾驰,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此时正是下朝的时候,朝中大臣们从宫中鱼贯而出,正好遇上一路疾驰而来的信使。
“报!边关崔将军在阜城地界击溃来犯的戎夷骑军,大获全胜!”信使从进城就一路高喊,此时声音已经沙哑,可还是喊得清楚明白。
有不知情的小官员闻言,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不禁低声问身边的同僚,“什么?刚刚战报说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