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让我兴国+番外(446)

作者:行而不辍

这样的办法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来说, 却一直是相对公平的, 至少给了天下寒门得以一跃龙门的机会。

况且许晏清既然开了桃李书院,总得让天下人看到希望, 不能说一个书院开着, 单纯只是教人读书写字, 而没能为他们开创一个好的前途。

唯有开了这先例,让天下人看到了希望,从今往后才会有人前仆后继的将家中子弟送往书院读书识字,为的不过就是改变家族命运,自身命运的机会。

许晏清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一群人虽然依然不甚同意,也知道阻止不了。

毕竟要知道从前取士取才都是从各氏族中所取,什么时候轮得到其他人参与?

很明显许晏清就是要开这个先例,就是要把这天下最大的蛋糕分给天下人,而不再让他们氏族独享。

士族们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但也正是因为懂得才会心急。无奈却根本不可能拦住许晏清。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一应规矩,你们商量好了。”许晏清只把握大方向,细节上的事当然得交给底下的臣子们去办。

若是事事都由许晏清,想好了办妥了,那还要这些文武大臣做什么?

许晏清可不想把自己累死,要知道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但凡许晏清出了什么事儿,底下这些人最是高兴,只有自家人才会伤心难过。

所以除非是许晏清非亲自亲为不可的事,否则其他事宜,许晏清能交给底下的人去办,都会交给他们去办。

众人也就明白了,这件事压根没有转寰的余地。

许晏清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并非是要跟他们商量的,而是告诉他们这件事就此定下。

众人看着已经离去的皇帝,哪怕很想把人拉住留下来,也没有这个胆子。

是以,建国后许晏清建元太和,至此太和五年,许晏清下诏,着下有才,有能之士,前往永宁城应试。自此开创科举之制。

天下取才,以才而定。想要光宗耀祖,想要名扬天下者,绝不可错过这样的机会。

哪怕一开始底下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科举,可是许晏清既然打算办事,又怎么能不早做准备。

每州每城每村,许晏清都让人四处宣传什么叫科举。

之前不知道科举叫什么的人,在一通宣传之下都明明白白了,原来这是一个他们可以鱼跃龙门,光宗耀祖的机会!

不少人从中看到了,希望也开始好奇要怎么样的人才能够参加应试,又是怎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朝廷取用之才?

这就关系到科举中的内容了,哪怕不太清楚这个应试所包含的内容,那也不妨碍他们背的滚瓜烂熟。

什么明经、明义、算术啊,问策啊,等等等!

反正只要是有一技之长,想要在这天下扬名的人,都可以去参加,不拘文武。

一群百姓们听得晕乎乎的,不少人却开始活络了心思,读书还真能光宗耀祖,改变命运吗?

一群人其实都不太确定,也就期待着等着。

永宁城是秉朝国都,据说那是天下最大的城。

而第一次科举考试,是为太和六年开始。

许晏清用了一年的时间,让众人准备。

一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也终于到了应试的那一天。

天南地北赶来永宁城的学子们,在看到那宏伟宽广的都城时,叹为观止。

也更坚定了要留在这最大的城池的决心。

既开科举,岂能不设贡院。

中华五千年的精华都在系统内放着,许晏清要是连用都不懂得套用,实在无用了。

后史书记载,太和六年九月,女帝初开科举,以令天下学子前往永宁城应试。士者三百,取一百三十。

帝以弥封,以此令取才之道,严谨公平。后世皆以效仿,创此后数千年取士之道,令天下寒门之士,得以鱼跃龙门之机。

而后半旬,成绩一出,众人望着张贴在贡院前的排名和试卷,久久不能回神。

若说这一场考试最让人信服的莫过于桃李书院。

桃李书院原本因纸而名扬天下,在这太和六年,随着女帝召开科举,记入史册!

虽说这科举一开,满朝的文武大臣不少人都反对,无奈许晏清一意孤行。不管是谁,想反对也拗不过许晏清,最终科举召开。

而桃李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竟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参加科举应试的人,天下总共也不过300人而已,桃李书院中就有100人。没有想到取士的130人中,桃李书院的一百人皆在其中。

哪怕心中不服的人,再看到贡院墙上所贴的排名和一旁的文章,看着上面论世论策之文章,谁要是敢说许晏清偏袒或者徇私,那也说不出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