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赚钱养崽崽[种田](115)
在之前就听见有人抱怨,他呵斥过了,但没用。还是沈若说的话有用,瞧着许多人像是听进去了。
男人们道:“不走,我们身为沈家村的人自然要帮忙。”
“是啊!我不走,哪怕要干到深夜我也在这儿!”
“不就是熬夜么,我身体壮得很,完全没问题!”
现在没人多抱怨,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村长心里也顺了点。
虽然他不觉得沈若能帮上什么忙,但是沈若也来帮忙这件事确实堵上了不少人的嘴巴。
村长心想:他真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有几个之前跟着沈二毛说沈若和顾允闲话的人这时候进退两难,大家都不肯走要帮忙,独独他们几个走,瞧着就很窝囊。而且村长还在这儿呢。
就这么一小会儿就错过了离开的最佳时机,他们只好认命般跟上大部队,继续去称粮食。
现在要称粮食的这户人家屋外堆了十几个大麻袋,边上摆着一个用来量米的容器。
沈若之前就换算过,这个书中的朝代类似于两宋时期,这时候的一石就是四十九公斤。一亩地侍弄的好的话大约能出产两百斤粮食。
大宇朝二十年前战争死了许多人再加上旱情,先帝减免了十年的田税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十年过后到现在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两层税,并且交给村长来记录,之后拉去粮站那些官员就不用再重新量过了。
沈若的外婆就是历史老师,这种操作沈若从没在哪个朝代中见过。他知道的朝代大多都是农官用斗,一斗一斗的算,还会把那一斗米弄得尖尖的。在家算出来是十斗,到了那里没准就只能算八斗。多出来的那些粮食就被贪。污掉了,百姓都要带上更多的粮食才够。
但是这大宇朝不同,大宇朝的天子还真的是“以民为本”,为了不让手底下的官员克扣百姓干脆就让村长带着族老来量,所有人都要按手印签状纸的,没人敢乱来。
而且村长也是官,早几十年前沈家村的村长可是举家搬迁过来的,这才在沈家村扎下了根基。
沈若以前的记忆里面称粮食那会儿就只能看见顾允,这会儿才第一次注意到那个用来量粮食的容器,是个四四方方的容器,底部做了四足。
就像个“鼎”。
沈若约莫估计了下,这大概就一米长,半米宽,加上“足”一米高。这样的容器肯定不是和他知道的那种直接可以拿着然后从米袋子里头装的。
果不其然,这会儿有人解开了大麻袋用了个大号的葫芦水瓢往那个“鼎”里头装米,需要一直机械重复的动作,他累了就换下一个人来装。
这年头麻袋都做的特别大,里头装得多人扛起来倒有些难,而且大家也怕不小心将米倒出去。
等将这个“鼎”顶面装平,边上人就会牵起一个大袋子,这时候需要两个人一齐把“鼎”抬起来往那麻袋里头倒。
等算出有多少“鼎”的粮食,再从中抽取两层,这就是要交的粮税了。
男人们轮换了好几次,毕竟这个活累腰,特别是米袋子半空了的时候,半个肩头都几乎要伸进去。
沈若没去接这个活儿,他瞧着那个“鼎”呢。
那之前跟沈二毛一波的人揉着腰在一边小声道:“你说他一个小哥儿来能帮上什么忙?不添乱就不错了。”
“是啊,就傻站着那也叫帮忙啊。”边上人附和了一声。
话音刚落,他们就看见沈若走上前一个人将那个装满了米的青铜鼎给抱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
咱们若宝力能扛鼎hhh
晚上还有一更哒~感谢大家支持!(ps:因为本文是架空所以大家不要考究哦~)
第44章
那鼎的重量可真不小, 之前要倒都得两个男人同时提起来才稳当。
结果沈若就直接给抱起来了!
牵着麻袋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差点儿手劲儿一松麻袋边就要滑落下去,被边上人拉了一把才回过神来。
“袋子牵好。”沈若抱着鼎提醒道。
那人愣愣地点头, 看着他动作。只见他纤细修长的手指搭在青黄色的鼎面上,用上力气指节泛白,抬起细瘦的胳膊倾斜鼎身。
鼎里的米粒全都滑落到袋子里,沈若将鼎抱回原位,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道:“都愣着干嘛,快点继续吧。”
之前那两个说沈若帮不上忙的人都傻了。
他们想偷懒都不愿意去跟人扛鼎, 那重量都是感受过的, 没想到沈若的力气竟然这么大!
沈若虽然有力气但也不是不会累,而且他说了要来帮忙也是真心要帮。
他光洁的额头上很快就冒出了汗,因为做了扛鼎这种耗费体力的劳动, 他也不可抑制地喘着粗气, 脸上有些微的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