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617)

作者:祝珉

“我也是!我一个文科生,每天看那些物理化学的书,看得我双眼冒金星!”

“还有学术论文!我的天哪,我当初学古汉语的时候是真的没想到我还会看《宇宙探秘》这种书!可真是为难死我了。”

......

《未知者》编辑部是各有各的苦水要倒,显然是憋了很久,但是在没有得到好消息之前,愣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咬紧牙关撑了下来,都是要强的家伙。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未知者》编辑部的构成还是太单一了。

更好文化传媒的编辑基本上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京市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毕竟是祝蹊和蔡颦颦的母校,都要成为她们俩集聚人才的根据地了。

对于编辑这个职业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绝对是专业对口的,之前两本杂志的时候,祝蹊都恨不得自己这儿多多来点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呢。

但这些编辑放到《未知者》编辑部,那就感觉有点单薄了。

还是得招聘一些理工专业的人员加入她们的团队,这样《未知者》才能走得足够长远。

这个道理实在是简单,这群文科生出身的编辑们就算是怎么从现在开始恶补知识,也很赶得上那些已经接受过四年理论教学的毕业生们,专业的事儿还是得让专业的人去干才行,编辑部还是得有几个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时刻盯着才好,不然到时候专业知识上出点差错,谁知道会影响到那些人?

都已经走上了办杂志、搞出版这一套,祝蹊还是很有做个文化传播者的自觉的,或许一本小说里有个错处没什么,但拍就怕,这本小说被人看到了,对方信以为真,也就跟着做了,甚至还可能一传十、十传百地让更多人知道,反而取代了正确的地位怎么办?

这种稍有不慎就影响千秋万代的行为,祝蹊是真不敢乱来的。

眼见着编辑部齐欢呼起来,总算有了点祝蹊对大家获得了好消息,杂志卖得好的时候应该有的状态的模样,祝蹊就挥一挥衣袖,带着安知景悄然离开了。

两个人去了小办公室,祝蹊直接就问:“《未知者》那边没有寻摸到些合适编辑吗?”

因为针对不同专业设定了职位数,现在是汉语言专业的那个岗位人已经招满,其他,尤其是理科类专业几乎没有人来报名。

安知景:“一般这类人都会直接分配到大厂做技术员,技术员的晋升渠道虽然单一,但是很快,所以,基本上有机会去厂子的,都会选择去厂子。”

还有个原因,即使安知景不说,祝蹊也心照不宣。

理科生鲜少有愿意跟文字打交道的,甚至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去搞编辑工作的,那都是没有出息的人。

谁不想着学成文武艺,卖与社会主义,大家心怀的都是建设社会的梦想,没得来个小杂志里混。

祝蹊这样的后世人当然很清楚,物质水平很重要是没错,但精神文明也绝对不逞多让的,但在这个时代,大家才勉强能做到温饱没多久的情况,谁在乎精神文明啊?

就是会看小说看电视的,他们也不会觉得这是什么精神文明,这都是休闲放松,就跟饭后散步似的。

所以招聘开了这么久,还是没合适的人选。

“那就多联系几位专家教授什么的,邀请他们来做顾问,只需要帮忙每次看看样刊把关就行了。”

人才的事情不用着急,也着急不来,徐徐图之就好了。

说完这件事,祝蹊便不再关心新杂志的情况了——她办《未知者》最大的目的已经达成,更何况现在《未知者》一整个平稳发展中,似乎也没有什么需要她过多关心的了。

“流金那边快要杀青了,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去跟华视台沟通了。”

祝蹊这次来公司,那是为了做戏做全套,预备为自己后续长时间需要扮演“自成”做好铺垫工作来。

她说完,安知景果然奇怪:“你又要出去?”

一个借口用过一次就行了,老用那迟早让人怀疑,当谎言不是谎言的时候,那必定不会有人质疑。

至于怎么做到谎言不是谎言——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移花接木了。

祝蹊说:“你也知道,不言是我的笔名,之前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出作品的,但最近因为工作忙,我只准备了《流金》这么一个作品,实在是惭愧。”

不言是她这件事,很难瞒住公司高层,早些时候他们就知道了。

知道了好哇,知道了,祝蹊这不就有话说了?

“我以前是在机械厂车间的钳工,碰巧投稿中了,让我有机会去了宣传科,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了写作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怕你笑我,其实无论是大学时的《明天》还是现在的《今天》《未知者》,我忙活的初心都是有个平台给我创作作品而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