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583)
她倒是想要去研究所搬救星,但人家研究所忙得飞起,哪里有时间理她?
祝蹊能做的,也只是通过沈云云这个桥梁,看能不能也拿到几个专家的联系方式,届时再去拜访请人出山,到时候能做的跟安知景比也多不了多少,这么看还不如让安知景直接先去办呢。
安知景:“先看看咱们内部能不能召集起合适的编辑吧。”
就像祝蹊需要为杂志准备专业顾问一样,科幻类杂志办起来可不容易,方方面面的门槛,尤其是对专业知识的需求门槛,那都是很高的。
“这个你放心,我早有准备!”
至于是什么准备,那就不用说了,到时候安知景和蔡颦颦两个人就知道了。
安知景和蔡颦颦很神奇地,也都不好奇,想来应该也是因为很信任祝蹊,所以对祝蹊说的话深信不疑,她说有准备,两个人就相信祝蹊是真的有准备,于是也就不好奇了。
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更好文化传媒却依然只有她们三个高层管理了。谁让三个人都清醒又默契,人性是复杂的,第四个人是真的很难再融入到这么一个环境当中,祝蹊为了公司好,也就很自然地维持了目前这局面了。
好处这不是很明显么?
因为大家都很互相信任,所以祝蹊想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十分顺利。
之前蔡颦颦问祝蹊是不是因为自己对科幻内容感兴趣,祝蹊都相信,就算自己说是因为自己喜欢,蔡颦颦多半也会支持自己的。
但一起创业办公司,祝蹊还是希望能够让蔡颦颦更有信心,而不是塑造一个为爱发电实则昏庸的形象,自然就不能说是因为自己感兴趣了。
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祝蹊心里都很有数,跟安知景和蔡颦颦交代好了之后,她就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先是策划书。
万事都要有计划,后面推行起来才能够有条理,祝蹊并没有丢掉这个优良传统,接下来大半个月时间,都在一边进行市场调研一边完善自己的策划书。
办科幻类杂志主要是出自祝蹊的私心,但是除了私心之外,祝蹊也是真心想要办好这个杂志的,所以该走的流程她一个没落,该做的准备她都考虑周全了。
市场调研必然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也是这么关键的环节,让祝蹊这么一调查,就调查出问题了。
国内科幻文学这个领域是真的冷门啊!不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在高校中进行调研最后拿到的成果,也是明晃晃的“不感兴趣”。
没办法,哪怕现在推行科学,甚至过去有一顿混乱的时间里也打击过封建迷信,但老祖宗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东西很难在这么几十年的时间里改变,比起科学构建的幻想世界,大家其实更向往神鬼魔幻世界。
也就是说,《得闲》其实是有读者群众基础的,但是祝蹊想要做科幻类杂志,可能就会大大遇冷。
但也不是没有突破口,就比如《星君》,好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如果《星君》算是科幻类作品的话,那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祝蹊知道为什么,这是因为《星君》本质上还是一本仙侠小说,祝蹊在创作它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没有融入太多的专业知识,里面的一些科学成品在读者看来,其实跟什么神器之类的没什么差别,所以接受度良好。
很显然,如果想要做一本科幻类的杂志,祝蹊不可能整本杂志都来这种类型的小说的,玄学配科学的确很上头,但也不能泛滥呀,泛滥后她的新杂志还有什么竞争力?
这不,祝蹊直接就迷茫了。
站在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她最好放弃这个计划。
可是站在她个人需求的角度,以及她对文学世界寄予的期待来看,这个计划,她无论如何都要进行下去才行。
遇事不决先放一放,祝蹊头疼了两天,最后还是决定先想想别的事儿转移一下注意力,别到时候钻了牛角尖。
正好,沈云云和陆明雪最近都有空,还都约了祝蹊,她们都是大忙人,能够在同一时间段有空实在是难得,祝蹊也不想要错过这么一个和姐妹聚会的机会,就想着干脆歇歇再说。
呃,话虽然是说是歇歇,但实际上就是——
“所以,到时候我肯定离不了云云你的!”
在坐的姐妹,沈云云、陆明雪以及袁媛,包括她们带过来的家属,都有跟文学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职业,加上她们都是很靠谱的人,关于自己在筹备新杂志的事儿,祝蹊也没有怎么瞒着,干脆就跟她们说了新杂志的预计方向和内容设想,最后再跟沈云云卖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