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421)

作者:祝珉

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这个坐落在一栋写字楼的小小一层的杂志社,真的不太起眼。

毕竟现在的单位基本上都是国有单位,国家有钱哇,出手就是一栋楼几栋楼的,对比起来,《今天》杂志社这个小平层,真的不够看。

也很少有人能想到,《今天》杂志社的办公地点居然是这么一个小小空间。

所以,饶是杂志上已经公布了杂志社的收信地点,但真正能找过来的人真的不多。

这会儿有人找,还是指名道姓找自己,多少就有点儿奇怪了。

祝蹊让蔡颦颦跟李小妹先在办公室先整理着工作来,她去看看是什么“贵客”。

“咱们前面几期杂志因为初办,所以在栏目上没有很详细的规划,基本上能有合适的稿件就发,但长久发展肯定不可能就这样的,颦颦你这边先去找编辑们商量,看看怎么划分栏目,然后拿出几个方案出来,我们下周再开会讨论。”

这也是大事儿,但出于现在杂志社的编辑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所以一直没能定下来,祝蹊自己倒是可以独断地去进行一个划分,但还是考虑了大众是一个比较庞大且丰富的群体,所以才没这么草率地去办这件事,思来想去兼职就兼职吧,群众的智慧总比她这个个人的智慧要强一些。

蔡颦颦没什么不同意的,也带上了李小妹。

虽然李小妹现在的业务能力还不如杂志社现有的编辑,但人家的身份特殊,是杂志社的正式编辑,哪怕还是在试用期,但总归不同,所以这样的大事儿让人参与进来,完全没问题。

有蔡颦颦这样得力的左右手,祝蹊做什么事儿都很放心,比如现在,很放心地就把事情交代下去,然后自个儿出去见客了。

说起来有点奇怪,听着像是什么风尘组织的人。

不重要,只是个过程。

祝蹊人到了杂志社门口——小单位小组织,当然也就没有设置前台了,所以门口的情况那是一目了然,祝蹊一眼就看到了在等的人。

“明月?!”看到人后,她略微有些惊喜,小跑过去,“你怎么来了?”

毕业前,因为张明月时常来京大找她,顺便带一份《明天》回去,所以两个人见面唠嗑的时间一点儿都不短,这逐渐地么,也就熟悉了,再加上,张明月就跟自己笔下的“李越”一样,真的是个很自强自立的人,在许多事儿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祝蹊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祝蹊还蛮喜欢跟张明月聊天的。

毕业后这种机会就难得了。

首先,祝蹊太忙了,忙到都快没时间回家了,就不要说这种社交交际的事儿了,能体面地活成个人样在这段时间对她来说都是很难得的事儿了。

再来,张明月被分配到了京市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不是说不好,就是离祝蹊生活工作的地方实在是太远了,祝蹊很难抽出空来特地去,她估计也很难脱身说跑这么远来特地找祝蹊玩。

因为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就导致了祝蹊现在见到了张明月后十分惊喜。

“有事儿得立马告诉你,所以我趁没课,赶紧过来了。”周末的时候张明月有其他的补课这一项赚外快的渠道,所以比工作日还更忙呢,这会儿趁着清闲的工作日过来,完全不意外,“咱们找个说话的地儿。”

祝蹊赶紧拉住要往外面走的张明月:“等等、等等,明月,我这边还上班呢,哪里能随意就跑,你来我办公室吧,虽然没什么好吃好喝的,但也是个说话的地儿啊。”

做老板的,当然是想自由就能自由啦,但祝蹊自个儿又不是出来就是老板,她也打过工,所以很清楚,老板在单位陪着一起上班跟老板不在单位上班,对员工的工作心情影响是很大的。

就拿她上辈子跟单位的新媒体编辑聊天时听对方说的,前领导在她加班的时候会留下来一起加班,这样加班的时候情绪就不会这么大,但换了现领导,加班的时候只会在微信里指手画脚,让人看了就不爽。

可想而知,人们对“同甘共苦”这个词语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老板跟自己一块未必是同甘,但能共苦的话,也会让大家心里好受许多。

所以祝蹊给自己制定下来的标准就是,没有特殊的要事的时候,单位在上班,那她就是上班时间,跟着员工的步伐来——做人呐,还是不能太自由了!

更何况,杂志社的上班时间已经够自由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张明月表示理解,跟着祝蹊就进了办公室,中途当然少不了好奇地左看看、右看看了。

说实在话,现在《今天》的办公场所,那比坐落在京市大学的《明天》看着可宽敞多了,张明月当初去京大找祝蹊的时候,在那里甚至无处下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