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414)
别说是她意外,不少读者都意外呢!
《我朝》正儿八经的古代背景小说,也是不言最响名的代表作,因此,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肯定就是擅长写古代背景的故事。至于《青春》,这写的都是当代、眼下的事儿,这就没什么好讲究的人,不少人都说这是不言老师写的自己的故事呢,说不定她自个儿就是小说里的那个“李越”。
这种说法,祝蹊和张明月两人知道了也都是哭笑不得。
但也是好事儿,因为这种说法流传得很广,所以给张明月省去了不少麻烦——虽然祝蹊写的时候有刻意改掉不少现实当中的内容了,但张明月作为当事人去看,还是会觉得触目惊心,觉得简直就是写的自己,还担心过要是自家人找到祝蹊那儿去会给祝蹊带来麻烦呢。
祝蹊当时是说:“你觉得是写的自己,是因为本来就是以你为原型,你还提前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才会越看越觉得容易被人看出来,但他们看不看得到另说,就是看到了,也不会代入到一个故事的反派身上,承认自己是坏人的,不代入的话,那就更不用担心被认出来了,你放心吧。”
她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张明月当即就信了。
也是因为之前也就这两部作品做参考,大家都对不言有刻板印象,就如之前张子武想的,都是在想不言新书到底是武侠还是朝堂了。
但祝蹊表示:我,拒绝被定义。
直接拿出了一个写未来世界的故事!
为什么说有的人写的未来科幻,在很多年后可以被发现居然实现了?抛去祝蹊这个未来回来的特别因素,其他人真的就是巧合。
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
归根结底还是得说回来,那就是大家对未来的想象都是很美好的,是带有期许的,而生活也就这些方面,你往美好的方向想,人家科学家也往美好的方向发展,这不,想象就变成现实了。
沈云云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科学家,爱看科幻未来文学,很难说其中没有去文学里找灵感的想法。
而现在,好姐妹写的小说,就给了她很大的灵感!
诚然,祝蹊说的这一番话,大长段是大长段,但真的细究起来,里面可没什么信息量——但再要细究一下,这说给别人能跟说给一直在思考的科研人员的效果一样吗?
沈云云只是想要灵感,也没有想过一定要祝蹊提供任何有作用的信息,所以祝蹊说的话,对她而言,就是另一个层面的有用了。
她就是把一切听着难如天堑的问题,用一个巧妙地思路一一化解,这些思路未必一定就是很容易的事儿,但总比无路可走要更容易。
至于是不是错误的道路?那得走了之后才知道。但总归是有个方向了,这就是最好的事儿了。
沈云云十分认真地看向祝蹊:“希希,真的很谢谢你。”
好像她的人生当中遇到的所有的不可解,在祝蹊面前都有一个很靠谱的答案,沈云云甚至在想,当初自己会喜欢上朱宣那样的东西,是不是就是为了让自己遇到一个祝蹊?
祝蹊却很清楚,自己做的这件事不算什么的,所以只跟沈云云说:“咱们自家姐妹之间的事儿就不用算这么清楚了,你非要谢的话,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的,我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作数的,但是你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呢,那就是真真正正造福老百姓的。”
虽然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要有任何的职业歧视,可谁也否认不了,有的职业就是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并且他们就是更值得被尊重的。
祝蹊想,到现在,她们姐妹几个都没有办法真正对程嘉树横眉冷对,跟他在科研这条路上的确做出了很亮眼的成绩其实是分不开关系的。
沈云云选择走上这条道路,未必没有想要为国家做点实事的想法,不然以她的性格,其实更适合走理论科学的道路,而不是这样的实践科学。
“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个,讲讲都怪不好意思的。”沈云云显然是个听不得夸的人,不像祝蹊,别人夸她两句,她可以自个儿抖几年,自恋得不行,“对了,我还有件事儿得跟你说呢。”
这话题转移得十分生硬,但祝蹊还是很配合好姐妹的,顺着就接话:“还有什么事儿呢?”
沈云云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话题转移得很生硬,听到祝蹊问,立马就说了起来。
“你之前说的那个钱朵朵,她回京市了!”
祝蹊点点头。
这事儿其实她是知道的。
说起钱朵朵,那就是另外一段传奇故事了。
之前不是说钱朵朵也考上了大学么,只不过学校不是什么好学校,还在外地,但这年代,尤其是祝蹊那一届,能考上大学都是很了不起的了,所以也没人觉得钱朵朵没考好,甚至还觉得她出息了,老钱家祖坟都冒青烟了的那种出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