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七十年代恶毒女配写文日常+番外(293)

作者:祝珉

徐凝:???

她又看了看那篇文章里激荡的文字,那些极易煽动人心的话语,那些跌宕曲折的剧情,实在没有办法把文章作者跟自己熟悉的新闻稿撰写者祝蹊联系在一起。

祝蹊更不好意思了:“徐主编应该也听说过,我在华视台的职位是编剧来着......”不能因为你是百姓报的人,就觉着我只会写新闻稿了吧!

第109章 印刷厂

徐凝的确没怎么关注过祝蹊在华视台的工作。

她原先都不怎么看得上祝蹊来着,觉得这个人是徒有虚名,是真正应该被制裁的投机者,她混得越好,徐凝就越是不得劲儿、不服气,尤其是在当初因为好奇看过了祝蹊的作品后。

那个时候她就觉得不过如此。

祝蹊的新闻稿的确叙事清晰,张弛有度,但能做到这点的,她们百姓报大有人在,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祝蹊能够从中脱颖而出。

代入文学的角度去看新闻稿时,徐凝当然很难看出稿子当中的情绪变换,无限趋于客观的主观文字,许多细节其实就是在简单的叙事当中的,那得真的从事这个行业才能明白祝蹊稿子的用心。

而稿子真正的受众群体——专门针对的老百姓群体,人家不用专业,就能从这篇稿子共情到自身,然后为这篇稿子贡献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徐凝搞不清楚其中的状况,但百姓报的编辑们很识货,所以对祝蹊很是推崇。

至于祝蹊自信,那还是因为这些真情实感最后都成为了可量化的结果,摆在了祝蹊面前。

过去两年里,来自异世界的影响力积分十分庞大,对比现实世界的影响力积分可以说是形成了碾压的态势,但仔细看,就可以发现,现实世界的影响力积分也在不断增长着,虽然速度没有异世界这么快,可往前的脚步也还是很坚定稳定的。

足以见得,祝蹊这两年无论是推出电视剧和纪录片,以及创作的稿子,都在源源不断地给祝蹊贡献出影响力,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会在不同的群体当中留下印记。

所以徐凝还真的是大大低估了祝蹊的本事了。

此时此刻徐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个自己这个错误,她又看了看祝蹊的这篇《明月青春》,然后心服口服:“王总编放心把这个意义重大的杂志交给你,看来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其实从发现祝蹊第一期做了个特刊,在这上面刊发了上回考试的优秀作文,徐凝就认可了她运营杂志的能力。

许多人说要成立刊物,说了一大堆的概念,最后执行的时候就没有下文了。

或没有人手,或没有稿源,这些事项的筹备花费掉大量的时间,然后刚成立刊物的志气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就连公众对这样新东西的期待也慢慢消失,才拖拖拉拉地放出一个质量没有保证的成品来,直接把人们的期待变成失望,还是无可回转的那种。

与之对比,祝蹊的行动力强,说干就干,二话不说先成立团队,趁着成立团队的这个机会还直接把稿源给解决了,明明稿源已经充足了,但依然如期开展了征稿活动,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以及筹备下一期稿子的时间。

是很聪明的做法。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祝蹊也没有必要继续谦虚了,她就说:“应该是因为我跟王总编有一样的野心吧。”

什么野心?

那就是在报纸行业百姓报是龙头,那在杂志领域,《明天》也要成为龙头。

百姓文艺报从属于百姓报,而《明天》如今详细划分的话,也算是从属于百姓文艺报,也就是属于徐凝麾下的一款产品,如今,窥见了王总编和祝蹊两人看着十分异想天开的野心,她一点儿都没有被吓到。

徐凝突然明白,为什么王总编会把《明天》这个摊子交给自己了。

于是,当即她就笑着对祝蹊说:“巧了,我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野心。”

要大胆无畏,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抓住最开始的风口。

徐凝足够大胆,所以堂而皇之地质疑王总编的观点,在亲自跟祝蹊交锋前怀疑王总编只是个因私忘公的昏庸领导。

但她也足够清醒,所以在认识到真正的祝蹊后,及时收回自己的轻视,对祝蹊伸出了友好合作的手。

祝蹊当然不会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手,自然也是一起伸了出去了。

这就成了。

玄之又玄不好描述的合作达成那瞬间后,祝蹊便不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说起了这次来百姓文艺报这边的最终目的。

“虽然现在京市各大高校都在盯着我们这本杂志,但目前杂志的定位还是校刊,我们做市场调查也主要集中在京市大学,所以第一期的出版数量,我们市场部的人一致认为不需要太大张旗鼓,先印个两千本试试水,有了反响再计划下一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