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小娘子的发家路(23)
杜蘅点点头,放下手里的账册,“时辰不早了,先去吃饭再回来做吧。”
两人到了伙房那边,见前面已经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纵然腹中饥饿,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排。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终于等到前面只剩下两三个人了,柳七忍不住伸长脖子往那厨娘面前的大海碗里瞧了瞧,瞧见那碗里的菜已经快被刮干净了。
“哟,两位小公子怎么这么晚才来?好的都被那群大老爷们给抢光了”
几个厨娘早就见他们二人模样俊秀,待人也都客客气气的,跟那些行为粗鄙的长工自是不同,心里对这两个年轻人多有好感,见他们来晚了,一边笑吟吟打着招呼,一边往他们碗里添了一大勺的饭,又将碗里剩下的一点油渣刮出来盛给他们。
柳七卷起袖子,大口大口地扒饭,吃完摸了摸仍有些扁扁的肚皮,“日日吃这些清汤寡水的大锅菜把嘴巴都吃淡了。杜兄,明日发了工钱,咱们也出去打打牙祭。”
杜蘅点了点头,他不是个重口腹之欲的人,吃穿都是干净就行,此刻倒也有些怀念家里的饭菜。
翌日,两个人到管事房中领了工钱。
两个人拿着工钱回了房,柳七乐呵呵地盘腿坐到炕上,将荷包里的铜板哗啦哗啦倒出来,放进手心里数了起来,还没等他数完就听杜蘅道:“这钱数目不对。”
柳七皱眉,从炕上站起来,“怎么?少了吗?我这就去找刘管事问问。”
杜蘅拉住他的胳膊,“是多了,咱们初五开始上工的,到今日共二十一日。按照原先说好的二十文一日的工钱,统共应该是四百二十文。我这儿整整多出了两百文,你看看你的,数目对也不对?”
柳七点点头,“容我再数数。”数完发现自己手里的工钱也多出了两百文,忍不住笑道:“哟,这刘管事莫非是老眼昏花数错了,好在,他是碰见了咱们。”
两人将铜板收好,起身去刘管事房中,才走到门外就看见十来个伙计将那房门口团团围住,里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刘管事,我们兄弟两个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多月,这工钱怎么少了这么多?您老再看看是不是算错了?”
“哼,你们两个既然来了这么久,该不会不清楚账房上的规矩?这伙计们领了工钱都是当面点清的,离了我这个屋,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自己个儿偷偷藏了钱,倒来我面前倒打一耙?”
“刘管事,你……”
“大哥,你别跟他废话,我看这老糊涂就是看我们兄弟两个老实,想讹我们工钱……”
眼看着里面的两拨人就要打起来了,柳七扒开挡在前面看热闹的小伙计挤了进去,“诶,两位兄弟稍安毋躁,这事儿都是一场误会,误会!”
说话间杜蘅也进来了,他躬身朝那老管事拱了拱手,“刘管事,可否借一步说话。”
柳七见状忙将讨债的兄弟两个先拉了出去,在外面问过他二人情况,替他们将工钱又算一遍,这数目又恰好都对上了。
杜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说了一遍,那老管事一听哆哆嗦嗦翻开账本,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果然发现是自己记差了,错把张家兄弟的工钱发到了杜蘅二人手上。
“哎哟,小兄弟,多谢多谢,我老头子真是老眼昏花了。去去去,去叫那姓张的兄弟两个进来吧。”
张家兄弟拿回了工钱对他二人自是千恩万谢,望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柳七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两兄弟家里还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哎,好在事情都说清了。忙活这大半日的,我都饿了。走吧,杜兄,咱们也出去逛逛。”
南江县城有着十里八乡最大的集市,杜蘅二人先去街边小食摊上吃了碗打卤面,又去县城里最大的书肆里逛了逛。
这家书肆生意很好,四个角落里还放着供客人们读书、休憩的座椅。
柳七转到一处书架前,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册吸引住,惊喜道:“杜兄,你看,这家店里竟然还有介绍稷山先生生平的书,这我可要好好拜读拜读。”
杜蘅含笑点了点头,拿起一本教算学的书看了起来。
店里的小伙计一看,忙上前热情地招呼道:“哎哟,这位公子可真是好眼光,这本《稷山先生传》可是今个儿早上才到的,放眼整个南江县就咱们这家店里有。”
柳七有些心动地问了价钱,得知这薄薄的一本书,也就百十来页竟要二两银子,他依依不舍地翻看了两页,又将那书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
两个人在书肆里不知不觉地待了一下午,直到外面天都黑了还浑然未觉。
店里的小伙计见自家掌柜的来了,望了望那两道身影,有些为难地道:“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