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缠万贯+番外(452)
他满脸羞愧,“多亏刘大人告知,不然我……我……我岂不是天下的罪人了?不知刘大人这封书信从哪里来的?”问完之后,生怕犯了忌讳,又说道,“我逾越了,若是刘大人不方便说,不必犯了规矩。”他是个将军,当然知道保密之事。
“梁将军刚才也听到了,我当日奉了崔同和相召,赶到应城。结果一到应城,就发现不对,后来得到这封密信后就赶紧逃离了应城。我本想尽快回京向圣上奏明此事,只是层层追杀之下,误了时间,待回到新野时,卫光旭已经举兵谋反了。圣上让人带了密旨来,我不能去召边军,想到梁将军镇守润安,乃是国之栋梁,就赶来润安城。”
刘衡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梁宇东刚才来了客栈,刘衡就给他展示过圣旨了,虽然没有打开,但是他也是接过旨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圣旨。
要是别人拿着密旨前来,梁宇东可能还会怀疑。但是刘衡是谁啊?刘知县来新野上任不到一年,顶了盐务转运使,驳了吴长史的说情,在新野县干得轰轰烈烈,几乎是大小盐商半个辽州官场都得罪遍了。他在新野县干的事,不仅在辽州出名,澄州这儿也已经是名声在外了。
谁都知道他是城郡王门下之人,也深得先帝看重。现在一看,难怪敢如此行事,新帝对他竟然如此信任,安王叛变后居然就将联系守军平叛之事让他联络了。
他手中有密旨,完全不意外。
“刘大人,不知圣上要如何做?”
“不瞒梁将军,我除了一片为国之心,这军事上却是一窍不通。但是,依我之见,梁将军是否将圣上密旨的意思告知澄州各地守军,先调集军力守住润安?若能打退逆贼最好,若是不能打退逆贼,只要守住了润安城,逆贼在澄州寸步难行,必定难以持久。关外如今天气渐凉,北蛮人补给不足,若是不能入关,待到水草干枯天冷之时,必定不战自退了。”
刘衡说自己不懂军事,但是说起来还是头头是道,“梁将军只要让叛军不能南下,就是大功一件。圣上在京城必定也在调兵遣将,再派大军前来。”
梁宇东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北蛮人每年秋季都要来打草谷,他们是放牧为生,从来不会为马匹准备粮草,打到哪里马反正就啃哪里的草。现在天渐渐冷了,北蛮人在虎狼关外,想放牧也会渐渐找不到牧草,待到人和马都没了吃的,他们必定就退兵了。
而刘衡让他将密旨告知澄州各地守军前来围攻叛贼,更是应当之事,要不是魏桓和徐承安传书,其实他早该与知州商议如何守城平叛了。
“刘大人,叛军若是攻城,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如今城外的流民越来越多,该如何是好?”
第342章 为安王代笔
梁宇东并不是心狠不会杀人的人,做将军的,谁不是尸山血海中闯过来的?
可是,润安城外流民越来越多,要是安王将这些流民驱赶到城下,他派兵诛杀良民,不是要被朝中御史们参死?
刘衡笑了,果然能做官的都不傻,这梁宇东重情义不假,但脑子清醒后,也知道为自己谋划。他要是杀了这么多百姓,回头百官指责时,岂不是亏?这是想让自己一起担责呢。
关于流民的事,这两天在润安城外混迹时,刘衡已经想过法子,这种时候也不藏着,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此事简单,趁着叛军未到,梁将军不如放一部分流民过境,开澄州粮仓赈济灾民。但是就一条,老弱妇孺可以过城,所有青壮尽数留下,都到新乡县去开荒。我来的路上发现流民中不少青壮可疑,还有人推的车上都是粮食。将军不如下令,检查一下各辆大车,有粮食的,留下足够自家吃五六天的量,其余的都收了。这些粮食也不白拿他们的,官府打欠条。记下名字籍贯,将来平叛之后,可到当地县衙领回等量的粮食。若是执意不从,一律视为叛党同谋,格杀勿论。”
最后四个字,刘衡说得杀气腾腾,梁宇东不由感慨,到底是圣上看重的钦差,这手段一套一套的。
他也怕有乱民藏在流民中,要是放了乱党过境,岂不是罪过?现在有刘衡的主意,倒也是法子。
“好,放流民过境之事,我明日就可办。”
“另外,安王通敌叛国的真面目,也得让天下人知晓才是。”刘衡又慢悠悠说了一句。
“刘大人的意思是……”
“梁将军,我想将安王通敌的密信抄写几份,一些送往澄州各处,明日到城门上,我们就将这密信内容念给城下的流民们听。”
“刘大人,圣上还未看过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