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189)
张姐安下心来,跟陈凝说:“大夫,小杨说你给她开的药很好,她吃药后身上很舒服。我小叔子是轧钢厂的,他也跟我说,他们轧钢厂不少人都说你挺有水平。”
“所以我就来了,以前也去看过,一直没好。大夫你也帮我看看吧,我这病再严重下去,恐怕没办法再上班,可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不上班怎么能行?”
陈凝注意到,张姐脸上浮肿,面色苍白,只看这脸,大概就能知道她脾虚得比较严重。
陈凝就细问起张姐的症状,得知她果然是那里有不规则流血的现象,而且已持续半年有余。血量虽不多,却淋漓不尽。
陈凝切过脉之后,发现这位张姐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流出的血量不多,其色较浅。
她知道,舌淡苔薄白和脉沉细都是脾虚阳气不足之征。血色淡则是因为气虚火不足。
像这种脾虚气陷的情况,会导致统摄无权,冲任失调,因此不能制约经/血而崩漏。
她在诊断的时候,张姐一直紧张地观察着陈凝的面色。她是怕陈凝也治不好,如果是这样,那她就得继续找大夫了。可,对她们这样没什么门路的普通百姓来说,找个好大夫也不是件容易事。
一个一个大夫试的话,别说身体吃不消,耽误工作,家里经济也吃紧。
陈凝诊断完之后就注意到了张姐情绪有点紧张,就跟她说:“放松点,你这病可以吃药试试。按要求服药一个星期就能看出来药方是否对症?如果感觉有效,你再过来开药。”
说着,她很快写完了药方,递给张姐,让她们去找老胡拿药。
张姐感觉这女大夫说得挺笃定,心里多少安稳了一点,心想服用一个星期就能看出来是否有效,那肯定值得试试。
真不行的话,也就是花了一个星期的医药费,花销不大。
她当即表示一定好好服药,然后跟那小杨走了。
她们跟陈凝说话的时候,董壮耳朵一直竖着,等张姐她们一走,陈凝就跟董壮说:“刚才那病人的脸你看到了吧?”
董壮连忙点头:“嗯,看到了,还挺明显的,属于脾虚型的吧?还挺严重的。”
陈凝“嗯”了一声,说:“对,是脾虚气陷,统摄无权,经/血失去制约引起的崩漏。”
“像她这种情况,面容浮肿,加上脉相和舌相,诊断倒是不难。我给她用了张锡纯的安冲汤,又加了举元煎里的几味药,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如果病人面色黄黯、眼眶黯黑,再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之类的症状,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也有肾虚了?这样的话,用上面的药方就不合适。大剂量的参芪补气是必须的,还得加鹿角胶、棕榈炭、阿胶温固摄血。同时像续断、莬丝子、桑寄生、五味子这些药物也要酌情添加,以培补脾肾……”
董壮知道陈凝这是在教他,早在陈凝开讲的时候,他就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起来。
等他记完后,陈凝又告诉他:“关于崩漏的治法,我整理了比较详尽的医案,你晚上拿回去看,把该背的都背了,明天要考。”
董壮:“…还要考试?”
陈凝瞪了他一眼:“当然要考,三次不达标表示你态度不行,那我就不教了。”
董壮哪还敢说不行,真不好好学,他觉得陈凝可能真的不会再教他。
当天晚上他回家之后,真的是一回家就拿着医案啃。他甚至还翻了几本医书,把同类型的药方全都给找了出来进行比较和总结。折腾到半夜的时候,他感觉他对这种病的理解已经明显加深了一层。
这种成就感,是他以前的生活中很少有的。他从生下来之后就没吃过什么苦,也没有为什么事特别努力过。只有这一次,他才感觉到了努力后带来的成就感有多爽。
董壮天天回家熬夜背医案,陈凝这些天也不闲着,因为郭所长的事,她决定针灸练习得抓紧点。
她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以前的手感,能很好的感受到给病人针刺时的得气感。但她的指力到目前为止只能达到以前的六成。
这个水平,给普通病人做针灸足够用了,可对于一些特别的患者,这个指力就不够。
要提高针灸水平,没有捷径,只能靠一天一天的练习来积累。
只是这一天她回家之后没怎么练,白天病人不断,她一直在忙,再加上头天没睡好,天一黑她就躺在床上睡了过去,连灯都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