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132)
杨记者同时也动了心思,觉得这采访其实还可以做得深入些,她发现这小姑娘身上就有着可发掘的闪光点。于是她就想留下,让采访再继续下去,看看能不能出一篇精彩的稿件。如果这稿子够出彩的话,说不定他们这个采访小组都会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因此她就想出了这个主意,决定再待一会儿,并请陈凝来做陪,替他们讲解。
别的同事这时也反应过来,就招呼着那些群众继续排队看病。
这时,有两个排队的人忽然撕扯起来,一个人叫道:“哎,你这人怎么插队呢,先来后到不知道吗?往后边去,我先来的。”
另一个人像没听到一样继续站在他前面不肯让。
两个人就撕打起来。这时,被插对的中年人忽然跌倒在地,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
刚开始还有人要拉他起来,可他眼睛紧闭着,拉都拉不动,便有人觉得情况不对,喊了起来:
“大夫,快来人哪,这儿有个人昏过去了。”
杨记者一听,有情况,立刻拽了下摄影师,让他跟上,几个人向着那中年人跌倒的方向跑去。
几秒钟的时间里,彭英和孟红岩等人就已经到位了,陈凝也挤进人群,杨记者看到她过来,一边看着内圈的情形,一边问她:“小陈,你看看那人是怎么回事?”
陈凝观察了几秒,见彭英正在把脉查体,就没再往里挤,不过她还是说道:“我没机会把脉,不能百分百保证说得对,有可能是厥证吧。先看看彭大夫怎么说。”
第64章
这时彭大夫那边也诊断出了结果, 回头告诉孟红岩,说:“是厥证,你来给他做针灸治疗, 就按咱们课上总结的那一套针法就可以。”
真的是厥证?可杨记者觉得这跟中风有点像,她就客气地问陈凝:“小陈同志,我看到有人得了中风,跟这挺像的, 这真不是中风啊?”
陈凝摇头:“不是,中风一般还会伴有口歪眼斜等症状, 救治不及时的话,预后相对较差。厥证的话, 昏迷时间比较短, 醒来后也没有其他症状, 预后较好。”
这时孟红岩已经开始给病人做针灸治疗, 杨记者又问陈凝:“你们培训班的学员也可以处理这种病人啊, 那你可以吗?”
她问得客气,陈凝答得也客气,她说:“很多人都会治, 我也能治, 但我在针灸上的功力还有待高, 暂时还没有孟班长和其他几位学员做得那么好。”
说着,陈凝指了几位学员给杨记者介绍:“给病人针灸的是我们班长孟红岩, 他行医风格稳健,诊断细心,针灸技术也很不错。那边那位瘦一点的大哥叫林三木, 他家里是祖传的跌打医生,他自己常年在乡下行医, 经常翻山越岭去给人治病,是治过大病的,林大哥他嗓子特好,唱歌很好听的。”
说着,陈凝又指了指殷翠,很自然地说:“这是翠姐,殷翠,她在村里不只当大夫,还负责给人接生。在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疾病方面,她也挺有经验的。”
“还有这位是魏志刚魏大夫,他针术不错,综合实力也较强……”
陈凝介绍这些学员时,摄影师就跟在她后边给那些被陈凝点到的学员们拍下了特写。弄得那些学员心里又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也就董壮自在点。
陈凝这一番举动再次让杨记者和她那几个同事感到意外,有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这小姑娘想的却不光是表现自己,还会特意给别人机会。这个心胸,就是比她大几十岁的人,也未必会拥有啊。
这是什么精神?这妥妥的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啊!
通过这个培训班学员们之间相处的情形,他们就看到了集体主义之光、团结之光。
想到这些,杨记者脑子里又冒出一大串可写的内容,稿子还没完成,她就有预感,他们这次的采访肯定会让上级满意的。
这时孟红岩的针灸已经结束了,他把针拔下来不一会儿,病人就慢慢醒了过来,看上去确实没什么大碍,跟中风真不一样。
先前那个插队到他前边的老头这次吓坏了,怕自己再把人气出好歹来,等那中年人一醒,老头就摆着手连连说道:“我刚才真不是故意的,我不跟你挤了,你上前边排着吧,可别再气个好歹。”
旁边的人也过来劝和,一场风波很快就解除了。
杨记者注意到,有两个家属抱着一个孩子挪到了殷翠他们那边,大概是那家属也听见了陈凝说殷翠擅长给孕产妇和婴幼儿看病,她们就凑到了殷翠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