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记糖铺(104)

作者:唐半双

卫锋眼神坚定,倒把有些犹豫的钟予槿衬得像是怀疑他一样,挺着腰杆站在门口,“我家公子也是这样想的,他说家里总共这几个人,人多热闹,今晚家里准备要涮锅子,还有好多吃食,曹嬷嬷准备得也多,还不如多请些人来,他还说姑娘不必觉得不自在,就当是在自己家。”

作者有话说: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因饺子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朝代名称也不同,本文架空历史,就用了饺子这个名称,方便理解。

ps: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过年习俗各有不同,也有过年不吃饺子的地方,但是本文女主过年要吃饺子,谢谢观阅。

第56章 年夜

等钟予槿带着一锅刚煮好的饺子冲进谢宅里时, 谢有尘正好从书房里出来,两人打了个照面,她端着热腾腾的饺子走上台阶, 随口问道, “谢先生要不要吃饺子。”

少女一脸兴致勃勃, 明丽的笑颜让整个冷清的院子都亮了几分,远处的夜色里传来声声响动, 一道道灿若星辰的烟火升起, 炸开,又陨落在院墙处。

谢有尘心里的那根弦刹那间崩断,此刻他也不再去深究她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端着一锅饺子进来。

反而一种分外自私又不合常理的念头在脑中闪过,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 他怔怔地跟了过去。

前堂内被烛火照亮一通, 这个夜晚家家户户都会多点几根蜡烛,没有蜡烛的,也要多用几盏油灯把屋内照得亮堂堂的,传言这样才能驱走往年的灾病苦难, 迎来福神。

曹嬷嬷在围裙上擦擦手, 笑盈盈地从钟予槿手里接过那一锅饺子,“我说这桌上的饭菜总少了点什么, 原来是缺了这,我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 把这个给忘记了。”

因着这数月来钟予槿时常收到曹嬷嬷送来的吃食, 现在是完全将这位阿嬷当做奶奶来对待,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露出小女儿态, 撒娇般地嚷嚷道, “改日阿嬷同我住几日好了, 我能帮您打下手,还想跟您学酿酒。”

曹嬷嬷笑着给她盛饺子,眼角上的风霜都柔和不少。

本来是一齐包了明日和今晚的量,但因为今夜要来这里一起守岁,总要带点吃食来做客,就把这些饺子煮熟后给端了过来。

书画也将早就准备好的零嘴放在食盒里拎了过来,顺带着一狗一猫,适才还在一片安静中的谢宅此刻吵闹起来。

吉祥也不怕外面的炮仗声,反而比往常兴奋,一个劲地扭着尾巴在人身边转悠,最后趴在谢有尘的脚边,一双黑亮的眼珠子盯着热腾腾的饭菜。

钟予槿扫了眼谢宅里的年夜饭,诺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各种饭菜,凉盘热盘凑在一处,多得让人花眼,不过中间那个正在煮汤的锅子才是重点,四周围着羊肉腊肉片,藕片,萝卜片,还有些肉丸子,一下子勾住了钟予槿的魂。

钟予槿将带过来的食盒打开,将里面的排骨汤,鱼片,和炸藕丝以及一堆坚果水果全都拿了出来,桌子上放不下,便又拿过来一张食案并了过来。

“先趁热吃饺子吧,这里面还有两个包了豆沙的饺子,看看谁有这个福气吃到。”钟予槿总觉得包个铜钱未免有些不太干净,何况万一有哪个吃得急了,一口下肚就难办了。想起来每年过年,外婆都会额外包一个豆沙馅的甜饺子,一锅饺子里她是总能吃到甜饺子的,这个时候外婆还要在边上嚷嚷着福气来喽,所以今年就包两个豆沙馅的饺子吧。

听见吃的,卫寅便一脸着急地冲了过来,“阿槿姑娘,我来帮你盛。”

一锅饺子转眼就被分在碗中,整个屋子里都飘散着饺子香,有清甜的萝卜气,还有肉香。

谢有尘站在边上瞧这热闹的场景,藏了一天的阴郁慢慢散去。

卫锋把饺子递到谢有尘手里时,都是别过眼,心里头还是头一回这样忐忑,“公子,您也尝尝这饺子吧,都一天没吃饭了。”

上一篇:娇宠小帝卿(女尊) 下一篇:君为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