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246)
给齐太子的信,那就更肉麻了,亲近的同时,还不断的表着忠心。
信里面的内容,最开始是母后想你了,哭得眼睛都肿了……你儿子瘦了……国内有其他公子得了父王的宠爱,有点嚣张……我想护住母亲侄儿,让他们不受委屈……
到了后面,齐柔一步步接手了齐太子留在国内的势力,她的态度依旧没变,一直和齐太子表着忠心。什么我替你守着,等你回来登基,我们兄妹联手铲除敌人,这类话,齐柔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有齐王支持,又有姜蓁在背后给齐柔出谋划策,齐国的变法还算顺利,齐柔也顺势揽权,铲除异己,哪怕齐太子以后回国,也要借她的势,才能继承王位。
【齐国都大刀阔斧的改起来了,我就不信另外三国不心动。】
【卫国肯定也是要跟着学的,只是内斗还没平息,卫阳在姜国都邑待了那么久,肯定学到了精髓。要学的话,应该还是挺容易的。】
【就郑国和宋国的速度最慢,跟老乌龟似的。】
宋国之前变法由郭凡主导,失败过一次,想旧事重提,也只能循序渐进,动作要是激烈了,很可能又会引起贵族的逆反,所以宋国求稳。
但郑国其实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的,但却被国内的士大夫们给化解了。
郑国也有盐,价格虽然贵点,但勉强能够自给自足,所以郑王想学姜国,把盐收为官营。
但郑王把盐收为官营之后,盐的产量忽然就猛降,私盐却突然增多。
郑王想派官员去细查,但底下的官员官官相护,根本就查不出主谋。
碰上这样的情况,郑王也没忍住自己的脾气,气得忍不住大吼:“把这群人都给我拖出去砍了。”
“王上息怒,君子以德服人,以仁治国,切不可滥杀无辜。”在郑王生气的时候,满朝的人都蹦出来劝说。
“他们无辜?他们是无辜,查了半个月,什么都没查到,他们不仅无辜,还无能!”
郑王心中憋气,完全不想听那些虚仁假意的劝说,果断的把那批人的脑袋砍了,然后又派了第二批人去查私盐。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郑王下令的时候就果决得多,直接吩咐道:“查出来就领赏,查不出来就罚你的人头。”
这次的官员有了危机感,很快就查抄了一批官员,缴获了一批私盐。
但郑王虽然在此次君臣的拉扯之间获得了胜利,但他的口碑却因此突然崩盘。
以前他是百姓需要敬仰的任君,经此一役,他直接成了百姓口中的昏君,暴君。
对此,郑王直接都给气笑了,“好,好得很。”
面对郑王的急躁,右相忍着不住劝道:“王上,姜法不一定适用于郑国。什么都学只会害了你。”
郑王不屑,冷笑一声,“呵呵,我就要学。别国都在往前走,就我郑国驻足不前。要是照此发展下去,不说百年后,二十年后,我郑国社稷就会不复存在。”
第104章
过家门而不入
郑王和朝里的大臣们互相角力了一番, 连对右相也失去了信任,不留脸面的说道:“诸国几百年来,都是谁强听谁的, 谁强跟谁学。郑国变法多年, 如今却是姜国最强, 这不单单是我这个君王的耻辱,也是你们这群臣子的耻辱。”
“臣有愧,臣能力有限,未能好好辅佐王上。”右相脸皮厚, 一点也没被郑王羞辱到, 淡定的认错。
“能力有限那就去学, 我从姜国买购买那么多书回来, 是拿来给你们看的, 不是用来做摆设的。”郑王气急。
以前郑国不缺能人, 但现在那群人全都跑了, 郑王想要搜罗人才,还得去姜国, 想想就让他憋屈得慌。
他亲眼见着都邑的学子们离开, 能深刻的感受到郑国正在衰弱, 怎能不急。
右相的表情有些无奈, 苦口婆心的劝道:“姜国能胜,是因为他们剑走偏锋,钻研奇技淫巧, 新法只是辅助。王上不如派人好好钻研炼铁之术,这比学姜国新法来得实在。”
“炼铁之术是那么好钻研的?咱们派了那么多探子都没做到, 我郑国的匠人就能做到?而且想要指望匠人, 不也要学姜国对待匠人的新法吗?”
郑王打定了主意要继续学下去, 看右相还要再劝,立刻挥手,示意右相可以退下了。
等右相一离开,郑王就召见了他新扶持起来的左相,和他商讨起了变法事宜。
左相是法家人士,郑王礼贤下士请来的,对方说话做事虽然一板一眼,可对姜国新法的了解却十分透彻。
“王上,我去年就在姜国游学,亲眼看着姜国的新法诞生,施行。在此期间,姜国也克服了诸多困难。我与郭凡秉烛夜谈的时候,郭凡也会叹息。”左相非常诚恳的说道:“诸国变法,从没有轻易就能成的,但只要能成功,就会如凤凰浴火一般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