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番外(414)
文武科举结束以后,虎子和余川、沈淳几个正式上朝参政,朝中局势并没有因他们的到来而有所变化,毕竟虎子等人才入朝堂,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摸到太高的权柄,还引不起高层官员的注意。
不过池云亭却有了动作,礼部这边,池云亭把余川叫过去,让他负责邸报。
邸报就是报纸的原型,只是这时候的邸报流程还不完善,还只小范围的流传在官员,大都上下级、师生、同僚、同窗之间,也是地方官员获取京城动静的一种办法之一。
就像池云亭等人就曾在杨现处见过邸报,邸报上面是京城朝政,就是杨现在京城同窗写下并寄去的。
不过因为邸报没有统一,内容侧重也有所不同,再加上交通不便,时间上有很大的延滞期,很多邸报到达地方,消息都过时。
而就算不过时,这样小范围流传的邸报,也不利于朝政下达,信息流通本就落后,要是还不想办法提速,今后也不利于池云亭治国。
发展邸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避免很多欺上瞒下的事情发生,池云亭一路科举过来,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可是这不代表他周遭一片光明,没有黑暗。
余川听完池云亭的计划,很快就想到发展邸报的好处,不仅能让偏远地方也能知道京城的政策,还可以加强天下百姓对池云亭这个帝王的认可,以及池云亭这个帝王对地方的控制。
“邸报来源有二,一个是从京城这边自上而下,一个是从地方传来消息,自下而上,主要涉猎朝政、国策以及官员方面。”池云亭指尖敲击着桌面,道:“先把官方的朝报做起来。”至于民报,还不急。
因为朝报范围要面对地方官员,再考虑到路程和时间,朝报自然做不到一天一出,而内容也不能像报纸那样单薄。
最后池云亭和余川商定,朝报一个月一出,以及内容装订成册最适宜。
这如同一个崭新部门的职责,传出去直引得朝中官员们侧目,以及控制不住的发酸。
搞邸报其实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就是把消息汇总,然后再出版,这朝中官员哪个做不了,可偏偏,池云亭把这份差事给了余川。
之前他们觉得余川这个状元去了礼部,以后可能会冷板凳坐到老,却不想他才任职,就被帝王委以重任。
邸报这事说小也小,毕竟它上面的消息不能胡编乱造,可是说大也大,谁不知道邸报一出,将会成为帝王的官方耳目,能经手的人,无不说明帝王信重。
余川现在刚入朝堂,还只是一个六品官员,可是以后呢?余川的职位能低了才怪。
如果说余川身处礼部,其他部门的人会把礼部其他官员也连带羡慕,礼部的官员们心情就复杂了。
邸报这事就算余川没来,他们礼部也能搞,可之前陛下就是提都没跟他们提过。
这一对比,余川才是自己人的待遇,而他们就是一群后爹养的,别提多苦。
比余川职位高的礼部官员们欲言又止,看着余川,有心想要参与进来分一杯羹,又拉不下这个脸。
倒是和余川同进礼部的今科进士们立马精神了,他们科举排名不如余川,职位自然比余川低,心里对于余川得到好差事羡慕归羡慕,却嫉妒不来。
而且他们职位比余川低,正好可以调到余川手下,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邸报潜力巨大,对他们这些朝堂新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余川吃肉,他们跟着喝汤也好啊。
很快就有人开始走动余川的关系,礼部那边不管怎么说,明面上也给予余川一定的支持,说为了能让余川为陛下更好的办差,礼部官员余川可以任选。
这样一来,余川的人选范围扩大不少,不过余川很谨慎,选的大都是和自己同一批的新晋官员,毕竟选礼部的老官员,别到时候他被下面架空,再被一脚踢走。
余川知道这是池云亭给自己的机会,极为的珍惜,而他也要向池云亭证明自己的能力。
很快第一期邸报,也被称为“朝报”“京报”的官报就被印出来,每次朝会都有专门人记录内容,所以朝政的信息来源十分的便利。
手握消息,把官报印出来是最简单的事,真正难的是如何把朝报送到地方官员的手中。
这就需要余川构建一条专门的官方渠道,只负责对接他这个负责人的。
好在礼部之前就有驻扎在地方的人,朝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完全可以用现成的人选。
第一期朝报没什么地方情报,而是满满的朝政、国策一类,涉及六部。
不得不说对于朝报,朝中官员们是极为好奇的,是以朝报的消息一出,他们就派人或者亲自去礼部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朝报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