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98)

作者:桃花白茶

来了纪国国都,才知道什么叫繁华,什么叫热闹。

加上很多客商在国都买进卖出,大批货物从周边街道经过,那些货物琳琅满目,很快运往各地了。

这些东西给纪国带来财富,给商人带来金钱,还给远方的人带来快乐。

以前来过纪国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变化。

短短七八年时间,谁不惊叹纪国的发展。

没来过纪国的人,头一句便是:“以前谁说纪国是半个国家?”

别说郑国了,卢国也没有这样繁华啊。

昌国内里偏严肃,国君对吃喝玩乐管得严格,更没有这样的繁华的生活气息。

其中一位名士还说,走在纪国主街上,才发现世上不仅山野竹林有趣味。

人声鼎沸的闹市,同样带着有趣。

纪凌听了,专门让人给这位名师收拾一间主街附近的房屋,闹中取静,想安静家里有竹林,想热闹出门就能买碗水饭。

名士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到最后家里人来催,他甚至都不想回去,还写信让家人干脆搬到纪国。

这里日子再好不过。

大家也无一例外,从一日两顿变为三顿。

甚至下午的时候还能吃点果干垫垫肚子。

这种市井烟火气,足以吸引任何人。

估计名士自己也没想到,他冲着讲学而来,最后真的喜欢上纪国都城。

跟他一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

每日清早起来,去纪国国都主街吃顿早饭,还有白面包子可以买,慢慢悠悠去讲学台,要么讲课要么听课要么交流。

中午跟好友们一起去酒楼吃炒菜。

下午纵情山水,谈诗论画,晚上趁着宵禁前,再去酒楼吃碗纪国特有的面。

这种日子,谁想回去!

而且纪国真的不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政务立场来麻烦他们。

如果他们想给纪国提建议,那纪国就听,不想提也不勉强。

这种单纯的,不夹杂任何政治色彩的讲学,是每个名士,士大夫都愿意看到的。

对比起来,郑国利用名士让他们站队,选储君,还有明里暗里的各方争斗。

甚至刚到郑国就分为两派,这里的环境太单纯了。

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样环境不适合讨论,因为各国争霸的局势在这放着,像纪国这样强行忽略这些局势,也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局势客观存在,强行创造真空环境反而不好。

其中一位名士,有名的纵横家之一鬼烁而笑:“不争也是争。”

纪国的不争,反而达到争的结果。

以现在的结果看,你们不是都觉得纪国很好吗?

不过他说归谁,人还是留在纪国,甚至房子都买在另一个名士旁边。

只是那位每天吃吃喝喝的小说家房屋是纪凌送的,他要自己买。

小说家同样是现在的一个流派。

跟儒,道,法,纵横一样。

这位小说家华冶每天吃吃喝喝,考察风土民情,还有纪凌送过来的上好笔墨,还真的开始给纪国写话本。

他们写的话本,很能代表当地风俗,还能结合本地情况,将此处的民情传说结合,以简洁流畅的文笔记录。

纪国国都很需要这样的文化,更需要这样的话本流传到天下其他诸侯国,让来过的人想再来,没来过的人向往。

鬼烁同样看出公子凌对华治好的原因,再次啧啧摇头。

纪国还真是与众不同。

上次在名士会这位刻意低调,现在不低调了,竟然有些恐怖?

国子监九月讲学结束,留下五分之一的人,准备长住在纪国。

不过其他走的人,在明年九月,或者有空的时候还会过来。

因为这里常年开放,天下间无论哪国诸侯,无论蛮夷狄戎,都能到讲学台听课。

纪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没有骗人,他们真的这么包容跟开放。

不对比也就算了。

偏偏名士会跟讲学台在同一年,甚至前脚后。

但两者氛围完全不同,目的也不一样。

估计天下人提起这两件事,肯定会说,名士会后的郑国政变,再加一句纪国的讲学台才是真交流。

其实各国的记录官也是这么写的。

甚至郑国的史官同样如此记录。

新任郑伯看着上面记载,还清晰写了自己跟大哥的争斗,更说了之后对郑愍公的态度如何如何。

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在抹黑他。

但能在宫室做记录,身份非富则贵,同样姓郑,还有自己的势力,根本不怕郑伯,说什么都要这么写。

还说什么,要把郑伯不让他记录的事也给写下来。

若不是外祖仉选拦着,新任郑伯都想砍人了。

等郑伯冷静下来,他也算看清现在的形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