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94)
他那个世界稷下学宫名垂千古。
这种好事,纪国肯定要有!
在新任郑伯还在熟悉权利的时候,纪国发出不少邀请。
说是纪国官学国子监新修了讲学台,请天下名士前去讲学,同时他们纪国还有天下四公子之三,也会上台讲解。
更有纪叔公,耘先生等人,还有造纸术的一点见解,全都会分享出来?
天下四公子之三?
纪叔公的冶炼?
耘先生的教育学?
造纸术?!
这几项列出来,刚刚回国的名士们瞬间心动。
毕竟那么多的成果,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就交流完。
更别说后面还有个造纸术交流。
造纸术!
人人都知道是用竹子做的,也知道用水泡,甚至能做出来粗糙的纸张。
但是纪国的纸张不仅精美,做的时间还短。
这就厉害了。
这下,就算有些国君不想让名士去纪国,都不得不去了。
甚至还要亲自派人过去。
那可是造纸术。
纪国收割天下财富的利器!
虽然大家都知道,就跟纪国现在少部分卖恶金一样,本质是人家造出更好的钢铁,所以不介意卖出低等货。
但这就够了啊。
人家随便给点东西,就够他们吃的了。
邀请函发出去的时候,国子监的东面再次修缮。
此处的讲学台位处中间,四面都可以坐人,可容纳上万人。
讲学台附近还设置了回音壁,可以让中间人的声音扩大传播,好让更多人听到。
白玉般的石板铺成简洁的露天讲学台,已经能看出穿着宽袍大袖的名士风骨。
上面是诲人不倦的老师,下面是孜孜不倦的学生。
隔壁还有小礼堂一般的室内讲学台,大约能容纳两千多人,那里的环境更好,虽不如室外宽敞,却适合静心讲学。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容纳大部分名士们的讲课。
而且这边几乎是国子监单独的一部分,以后不归国子监管,有专门的人负责。
住在这里的名士既不受纪国国子监任派,也不用管纪国的看法。
这里就是专门用来讲学,谈论的地方。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纪国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提供一个地方,让大家能在这安心交流!
他们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最后说了讲学台开始的时间,就定在九月初九。
九在上古奇书《易经》里为阳数,双九便是重阳。
这种好日子,赏菊讲学,再好不过。
重阳赏菊虽然已经形成,其实还未形成风俗,可依旧是风雅之事。
而且现在的菊花也不如后世的多样漂亮。
但没关系!
以后重阳赏菊就是风俗了!
刚刚回家的名士们,又陆陆续续出发。
幸好现在各地离得都不远,放到后世的华夏面积,别说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算给半年也凑不到一起。
不过名士们大多很兴奋。
探讨学问这种事,本就没有止境。
跟有学问的人多聊几句,对自己的学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伯发现,他刚登基的风头还没过,似乎大家的目光又放到纪国。
而且讲学台?
邀请天下名士?
怎么听都有点不对劲。
现在的年轻郑伯有点不懂,但他外祖仉选懂啊。
这不就是名士会的加强版?!
而且还建了专门的场所?!
仉选立刻道:“若他们的讲学台成了,以后就没用人来名士会。”
可下一次名士会什么时候?
十年后。
好像又没事了。
其中一个官员开口道:“其实郑锡在的时候说过,最开始的名士会时间长,其实后面时间慢慢缩短。”
若当初郑锡没走,其实四五年,三四年就会办一次。
不过那时候郑国事多,然后他又被逼走了,所以才真的成了十年一次。
依照郑锡的规划,名士会就会跟纪国的讲学台一样,以讲学为名吸引天下饱学之士,更给本国广纳贤才的机会。
现在兜兜转转,全是纪国的了。
但郑锡明白,就算没有他,纪凌自己都能操持起来。
因为国子监跟讲学台的目的殊途同归。
全都是为了招收人才,举贤任能。
如今国子监下的官学招收大量普通人才,讲学台吸引天下尖端人才。
两者终于合二为一。
纪国的人才至少在百年内都不会断档。
人才的重要程度不用说。
若郑国人才多,也不用死守着郑锡。
更不用还用仉选。
两个公子若是好用,郑伯也不会费尽心思挑选。
昌国那边也是。
昌伯大胆想立侄子为储君,就是因为侄子比儿子厉害,侄子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