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34)
加上他扎实的农务基础,才有了纪国田地繁荣的景象。
郑锡这才发现差别。
好像知道,为什么郑国田地乱糟糟的,而纪国田地非常整齐。
整个宫室里,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勾心斗角,说起话也不是夹枪带棒。
纪伯是个不喜欢拖拉的人,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立刻解决,解决不来的给个期限,更不让别人猜他的意思,简直有什么说什么。
身边的同僚们也是如此,看着吵吵闹闹,其实办事效率非常高。
这次的会议更是讨论麦子稻子良种中度过。
虽然几个郡的长官都在抢良种,但气氛实在好。
这种团结一致,为了国家而努力的场景,郑锡已经很久没看到过了。
怪不得纪国能收揽那么多野人部落,还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
怪不得武城,定城,锡城归到纪国时候,就不说回去的事。
当然,纪伯还是把锡城留给他,毕竟是他带过来的,更是他父亲留下。
不过郑锡只是收那里的税收,其他治权交给纪国。
他信任纪国,信任的好像有点快?
但是这样的纪国,实在太值得信赖了!
郑锡感觉,他很快就能像耘先生一样,坦然说出我们纪国这四个字。
没办法,纪国值得。
郑锡最后看看五月稻,直接加入“抢”稻种的行列,不行,他也要为武城等地抢一抢。
大家先是一愣,怎么郑锡也这样啊!
来纪国才几天,怎么这一招都学会了!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郑锡心满意足地抢了明年的稻种, 至少给锡城种上。
郑锡对自己家乡一直很好,这也是锡城愿意守城的原因。
宫室里吵得唾沫横飞,下了班后, 旁边同是大学士的杜邗道:“郑老先生, 主街那边开间炒菜馆, 宫室御厨出身,要不要去尝尝。”
郑锡原本打算回家,他在郑国的时候没有跟同僚直接出去喝酒吃饭的习惯。
就算小聚也要偷偷摸摸的,省得被郑伯阴阳怪气。
这会当着纪伯的面还在讨论?
其他同僚显然早就习惯。
“走走走,我早定好位置, 据说还得了小公子真传。”
“小公子真传?我不信。”
郑锡稀里糊涂跟着大家一起,跟着都城百姓一起挤进酒楼门口,还好同僚提前订了雅间!不然还没位置!
上班的时候吵架是为了发展。
下班的时候喝酒是为了生活!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很节制的,特别是需要值班的官员, 匆匆打包立刻回去了。
明天还要公务的也没有多喝,只是大家一起谈天说地, 不拘什么话题, 聊到哪算哪。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官学里学习过, 还有一部分有见识的贵族子弟, 耘先生几个弟子也在其中。
更有平民出身的官员。
在其他国家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群人, 聊的别提多高兴。
就连来上菜的小二也能附和高歌几句, 一问才知道, 他也认识字。
郑锡从刚开始的不安渐渐转变,如鱼得水般融入纪国生活。
城门外还有劳作回来的农夫,他们携家带口在街上买点小吃, 又或者用蔬菜换点晚餐。
好多农夫晚上竟然懒得开伙, 累一天了!吃点好的怎么了!
反正他们的粮食足够吃, 衣服足够穿!
再有不远处开张的锦绣铺子,是一群锦族人买上好的麻织布,现在不止湛蓝一种颜色,已经快成彩虹色了。
她们铺子以女子为主导,留着母系社会的习惯,把铺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郑锡的妾室也买过一块麻织布,给孩子做了件外衣,正适合皮实孩子穿。
郑锡看看自己的宽袍大袖,要不然自己也做件胡衣,窄袖好像确实方便做事。
十一月,纪国。
原本就因为打了胜仗开心的纪国,又因为五月稻的出现,更加热闹万分。
今年的腊祭显得格外隆重。
纪伯提倡节俭,故而宫室内里没有什么大的庆祝活动。
反而民间兴起一股浪潮,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庆祝腊祭,庆祝新年。
武城,定城,锡城百姓原本还有点不知所措,但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同样又开始了欢庆活动。
加上沂城跟武城的官道已经修通,原本这两个城是纪国跟郑国的交界处,如今直接连通,成了一家人。
而现在的边境城池,自然是锡城。
锡城跟中原一墙之隔,那边是郑国,这边是纪国。
锡城人本就向着郑锡,早就为郑锡抱不平,现在到了纪国之后,故意在城墙上欢歌雀舞,还煮着上好的羊骨汤给郑国那边看。
听说你们今年收粮的时候晚了,所以减产了?
我们没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