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132)

作者:桃花白茶

不过另一方面也能理解郑锡。

郑国今日北面跟南面同时开阵的因,不是最近才种下的。

是早就面对的难题。

郑锡想打纪国,为的是破防被包围的困境,跟庆国打,照样是这个原因。

他知道,不趁着庆国乱的时候多拿点城池,就没这个机会了。

所以郑锡一口气连下九城,拿下之后不肯回国都,目的为了稳住这些城池。

在他的计划里,他在这九城里三年五载,从户籍制度开始总会把几个城消化完。

可惜了,计划赶不上变化。

纪国这边跟郑锡不同,他们不着急发展,南面还有大面土地等着开发呢,不想往中原挤。

拿下武城跟定城,也是因为锡城卡在那边,顺势而为。

他们这么热爱和平,又爱种田的国家,怎么会做那种奇奇怪怪的事。

他们可不是郑国啊。

纪胜排兵布阵,守着锡城,对面几十万大军都拿他没办法。

仉选见此,就知锡城已经没了,原本的锡城孤立无援,再坚固的城多围几个月就行了。

但现在他们有了补给,围城已经失去作用。

打击不止这一个。

武城失守,定城失守,锡城失守。

九城也失守!

整个郑国陷入恐慌。

短短几天之内,十二个城池没了!

有人算了算,距离郑锡离开郑国,还不满一个月。

郑伯一面是赵梁,一面是纪。

国内还喊着要兵士们回去秋收,再有粮仓见底。

真的不能打了,再打内部都出问题。

当初气昂昂带着兵士们要去给锡城一个“教训”的仉选,灰溜溜回了国都。

回去头一件事便是请罪。

他态度如此,别人不好说什么。

但他后面的几十万大军气得要死,把他们扔那边,自己跑了?

七月二十三开始的这场大战,最终以郑国国君宣布撤军,准备秋收为由结束。

打扫战场的时间都没留。

郑锡知道后,也是长叹一声,看着手里上好的纸张,上好的笔墨,还有纪国给他派来的十几个翰林。

继续修他的纪国律法吧,那边跟他已经没有关系了。

这场动用百万兵力的战争结束,虽然耗时不长,但比三国攻纪的时候死的人数要多。

不仅赵梁那边死的人多,锡城在纪国没来之前,死伤也很惨重。

纪胜看出来,现在的战争模式已经变了。

再也不是当初几国打仗,兵士们聊天的战争。

这点转变对他来说也是巨大的。

同时让他更加谨慎小心,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

七月底,各方清点盈亏。

赵,梁,分别拿了五个城,四个城。

现在分别持有四十五,四十七。

纪国从原本的二十三增加三个,变成二十六。

有赢家,肯定有输家。

郑国从原本的五十一,变成三十九。

一下子减少十二座城池。

等于说郑锡打回来的郑伯又给送出去,连带着少了三个。

说句败家子不足为过了。

而且这一仗打完,大家已经摸清郑国的底。

没了郑锡的郑国实在不堪一击。

收尾不顾,秋收打仗,亏他们想得出来。

整个郑国秋收最顺利的,竟然是被纪国拿下的武城,定城,锡城。

按照郑锡的做法,这里趁着刚刚占领,迅速普及了户籍制度,又派来大批有经验的基层官员。

这些官员刚上任,按照村落情况,给当地百姓发铁质镰刀,拉来耕牛,让大家赶紧收粮。

当地的郑国卿士能收编的收编,不想留下的给了钱财让他们去郑国。

一连串动作下来,郑锡都惊讶于他们的强干。

最后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最先完成我心愿的,竟然是纪国。”

纪国做得不止如此,当地的田地也不再归卿士所有,按照人头分下去之后,田地制度依照纪制,官府收两成其他的归个人。

接着就是准备修路,修水渠。

纪国官员的效率,让武城,定城,锡城全都大吃一惊。

官员还能这么做事?

他们每天穿着胡服下田地正常吗?

说起胡服,其实还是骑兵先穿。

裤子跟窄袖太利于骑马,慢慢发展成下田地的官员小吏也爱穿,方便啊。

宽袍大袖是好看,不好干活!

没看大公子小公子都在穿吗!

纪国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而且带来的还是好的变化。

在他们还在反应的时候,官员们都把官学选址定好,准备快点开官学,赶到明年二月招生。

等到八月秋收结束,用着纪国送来的便利工具,再被招呼着修路修桥修水渠。

田地一一划分,武城,定城,锡城的人发现,跟纪国一起好像还不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