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番外(115)
所以于静姝得把信写得简洁精炼,既不能耽误领导的时间,又得把自己的计划呈现出来,否则信件一来一回,就得耽误不少时间,即便她锲而不舍,也得多费不少功夫。
这么想着,于静姝吃过面包没多久,就赶紧把豆子拌进了草料里,给马添了夜草,之后就赶紧补眠去了。
连每天都要做的缩褶绣都暂时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于静姝回到宿舍,就开始琢磨着写方案了。
她穿越前看过不少企划案,自己也写过一些,对于什么样的格式排版能吸引眼球很有研究。
只不过很多新型的贸易模式,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七十年代。
于静姝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提出的方案,也只是比现在稍微超前了一些,并没有太过出格的东西。
信件里,于静姝提到了一个贸易形式,叫做“三来一补”。
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这种贸易方式,其实就是很多代工厂最初的贸易方式。
外商需要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品需要的工具、设备,以及商品的设计图和生产原理,而代工厂则需要以人工来抵偿这一切,仅收取双方约定的工本费,将成品提供给外商。
这种贸易方式其实在国外已经不算超前,但在国内,却是78年才第一次推行起来的,现实世界里第一个使用这种贸易方式的工厂,就是东莞虎门的太平手袋厂。
于静姝做不到在改革开放前就自己开服装厂,但通过副业队,向外贸局提供可以赚取外汇的商品,应该不算是违反规定。
同时于静姝也可以以低于国外的价格,向外商提供缩褶绣的服装设计图,赚取设计费。
设计的衣服则由村民生产出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既为客户节约成本,也为自己争取了利益。
而且这么一来,副业队的村民可以赚取手工费,外贸局可以创造更多外汇,于静姝自己的收入也完全合理合法,只要方案能通过,就是无人吃亏、和气生财的好事。
于静姝信心满满地写好了信,为了保险,还特地去镇上的邮局寄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往卖猪肉的地方去了。
然而于静姝到了地方,却被红光满面的屠夫告知,猪肉都卖光了。
“啊?一点也没有了吗?”
于静姝失落的小模样落在卖肉大爷的眼里,大爷到嘴的话愣是拐了个弯。
“其实还有点棒骨和下水,就是那玩意儿没啥油水,怕你们城里小孩儿不爱吃。”
第76章 会做卤味的黑市女配
“我能看看吗?”于静姝问道。
卖肉大爷从后边提了一个桶出来,“都在这了,下水还有大肠、猪肝和猪腰子,筒骨还剩两根。”
大爷有些犹豫地看了于静姝一眼,不太确定地问道:“大肠你不要吧?”
于静姝看着桶里的猪大肠,吓得后退了一步。
救命!她肯定不要啊!
于静姝本来就很少吃动物内脏,而且大肠这种东西……即便清理干净了,她心理上也有点接受不能。
更何况这么不好清理的东西,她要是买回去让汪婶子做,未免有点太难为人了。
大冬天的,又不能去外面洗,弄得人家厨房里又脏又臭的,也不像话啊!
于静姝赶忙摇了摇头,“我不要这个,那个猪肝给我来一块吧!棒骨两根我都要了。”
“行,棒骨是两毛一斤,猪肝五毛五一斤,不要票。”
这时候的猪也缺营养,相对比较瘦,五指膘的一等品市面上几乎见不着。普通的猪肉一般是两指膘、三指膘的,即肥肉最厚的地方,只有两三根手指并拢那么宽,一斤肉的价格在七毛八到八毛五之间,猪越肥,猪肉就越贵。
要是运气好,能碰上二等的去骨后腿肉,称上一斤,可得要九毛八呢!
不过这时候大家都缺油水,要吃荤菜,肯定是喜欢吃肉,内脏、棒骨、猪蹄这类东西就不那么受欢迎了。
所以这些东西价格会便宜很多,而且大多不要肉票。
猪肝因为算是干净又没怪味的内脏,在下水里还算贵的。
于静姝称了两根棒骨,一斤猪肝,一共花了七毛五。
于静姝付完了钱,提着东西转身要走的时候,正好碰见一个年轻姑娘,风风火火地往肉摊上赶。
“杨大爷,我的下水你没卖给别人吧?”年轻姑娘有点怀疑地看了于静姝手里的东西,就开始质问卖肉的大爷了。
“人家就买了块猪肝,你那猪大肠可没人要。”杨大爷似乎和这姑娘很熟,说话虽然不客气,却带着一股老熟人之间的熟稔。
“没人要?我这篮子里还剩点卤好的大肠,你不要我正好留着自己吃!”年轻姑娘也不甘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