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1150)
翠蕉的个子比三年前高了差不多一个头,脸也圆了不少,整个人都长开了,五官俏丽,笑起来频频引得船工们注目。但她完全没注意到,只为与谢慕林重逢而开心:“姑娘也长高了许多,比从前更好看了!若不是认得姑娘这身斗篷是太太命人做了送回老家去的,我都认不出您来!”
谢慕林忙问:“家里来人接我们了?爹娘没来吧?”
“老爷今日没休沐,还要去衙门呢,就没来。”翠蕉答道,“但太太来了,就在那边酒楼楼上的雅间里等着呢。见燕王府的船队到了,太太立刻打发人到码头上来问是不是咱们家的船也到了。我心急着想见姑娘,就跟着过来了。”
她边说边回头,不必她多言,谢慕林已经能看到,自家那便宜老妈文氏,已经穿着一身冬衣,在打伞的侍女搀扶下,带着一群男女仆妇,快步朝她这边走过来了。
母女二人久别重逢,自然是要抱头痛哭一场的。可文氏还没来得及哭呢,谢慕林就先一步劝止了她:“这里人来人往的,不方便说话。娘,我们先把两位老太太和家里其他人接下来,找个暖和的地方歇息再说吧?”
文氏连忙把眼泪忍了回去,道:“不必这般费事。我跟你们回船上去。让人去跟船老大说,继续行船,直达北平城的积水潭。老爷这两年在北平主持河道疏通的事务,今年已经把通惠河疏通完毕,可以行船了。前些日子,漕粮北上,就是走这条水道的,一路畅通无阻,很是便利。如今我们家跟在燕王府的船后,也可以走这条水路,比在通州转乘马车省事得多了,也不必让两位老太太受道路颠簸之苦。若是一路顺利,天黑前咱们就能到家了!”
第827章 欢喜
这可真叫人惊讶了。
谢慕林在湖阴老家时,没少听宋氏说起北平的情况。据说北平城原本是太宗皇帝预备要用来做新都城的,所以规划时十分仔细,当中也包括了城北什刹海水系的开发,还有以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的计划,否则,这大运河又如何称得上是“京”杭大运河呢?
只是后来太宗皇帝死得早,他心爱的儿子燕王又只是藩王,并受新君和太后猜忌,财力物力有限,虽然勉强把整个城市的规划完成了,但细节处还有许多地方没能照规划做好,比如什刹海一带,只是做好了水利部分而已,通惠河因为一直被用作运送修建皇城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水路渠道,所以当时修得不错,可事后并未进一步开发,只是用来运载大批量的货物,用了几十年后,渐渐的便淤积严重,最终荒废了。
后来几任燕王,无论是本来的燕王家系,还是从皇室过继过去的,不是忙着跟宫中、朝廷等势力斗智斗勇,就是烦恼着北方时不时入侵的敌军,偶尔有个太平年间无事可忙的燕王,还是个才能平庸、喜好享乐的纨绔,根本没功夫去理会河道疏通的问题。期间倒也有过任职北平的官员,雄心勃勃又想为北平百姓做点实力,有计划要去清淤,但始终未能真正把整条通惠河疏通到可以任大量船只随意通航的地步。因此,在宋氏的记忆里,从南方沿运河北上北平,走到通州就该下岸上车,改走陆路了。
黄岩南下之后,前去拜访宋氏,倒是提过谢璞在主持通惠河的疏通工作,但他从北平出发的时候,是在东便门外的码头上船的,据说暂时只有官府的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民船、商船仍旧是要在通州码头才能跟燕王府的船队会合,所以宋氏并未多想,毕竟她们只能算是官眷,若是燕王宽厚,愿意带上谢璞家眷前往东便门码头,谢家人便省了许多事了,可燕王不主动提起,谢家妇孺也不好意思主动跟着。
宋氏打算让谢徽之去找燕王府的人辞行,估计就有试探的意思。
谢慕林就算曾经听宋氏介绍过情况,也不可能猜到,自家便宜老爹居然做了这么一件大事。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政绩了吧?可以载入史册的那一种。就算是在现代,也十分拿得出手了!
谢慕林有些兴奋地挽着母亲文氏的手,陪她先去了二房的船拜见宋氏。虽然谢老太太那边可能会不大高兴,可礼数如此,文氏不这么做,才会被人说嘴呢,因此只能无视谢老太太的抱怨了。
宋氏见了文氏很是高兴,听说了通惠河复航的消息,更是又惊又喜:“怎么先前没听人说起呢?你们在家书里也只是略提了一句在清淤,黄子恒也提过东便门外的水路已经可以通通州了,但如今竟然可以一路坐船到积水潭去,这是真的么?!”
“自然是真的!”文氏忙笑道,“这件事老爷已经忙了快两年了,只是一日未完工,就不算是做成了,哪里好意思向人夸口?先前老爷参政三年任满,还担心过接任之人不知能不能好好地把事情做完,又觉得自己辛苦了这么久,若是功劳反而便宜了后来者,心里怎么都有些憋得慌。还好燕王爷体恤,劝老爷留任。老爷想着在北平也待得愉快,多留三年也无妨,便留下来了,亲自将这疏通河道、令通惠河复航的差使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