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328)

作者:年岁

不,准确地说,这些东西一些炒货店里都能够见到。

如果他们西施食品厂也要开始售卖这些东西,他们比起别人卖的同类型食品,除了品牌之外,优势在哪里?

品牌重要吗?

当然重要。

但对于食品来说,只是品牌还远远不够。

所以西施食品厂一直都还在发展中,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施向南也从来没有要停下脚步的打算。

施向西这一年看的书多了,再加上县城里买了房子、老婆生了孩子,他迅速地变得沉稳了许多。

在工作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

就像是现在,他穿着白褂子、围着围裙、头上也带着厨师帽把头发一丝不苟地装进帽子里、确保自己的身上绝不会出现任何影响操作间食品的卫生问题。

整个人站在那里不动,专心听施向南说话的时候,不说别的,那个眼神都沉稳了许多。

听完了施向南说的话他就点了点头。

“我知道厂长你的意思了。”

他喊了一声,黄明耀就飞快地跑过来把施向南的秘书钟静手里的东西接了过去。

小心地放进了靠墙的铁柜子里面。

施向南看向二哥:“二哥,刚才说的这个是咱们食品厂下一步扩张计划中的一环,你要注意进度,但在这之前,咱们食品厂的基础不能落下了。”

其实这一年的时间里,虽然食品厂能够给施向西提供的机器设备、以及一些调料都很有限,但是施向西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没有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就真的停滞不前了。

事实上,施向南是重生回来的知道十几年后光是一个瓜子就被弄出花儿来了。

各种各样的口味。

一个比一个更加好吃。

可施向西不知道啊。

没有被未来的各种口味局限了思维,他自己本身又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这一年时间一直努力大胆尝试的情况下,还真搞出了好几种口味来。

还有花生,他也做得很好。

直到现在施向南想起来还觉得与有荣焉。

关于煮花生这一点,施向南就是在十几年后,除了炒花生之外,也没有吃过别的什么特别好吃的花生。

可就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她的亲二哥,施向西,给了他足够的时间、以及空间,机会。

他搞出了三种口味的煮花生来。

一种偏脆偏硬,吃完后有一股回甘,是年轻人会喜欢的口感。

还有一种偏酥脆更香,无限接近炒花生的味道,但却没有炒花生吃多了上火的顾虑,更加健康,口感也很好。

这一种目前卖得最好了。

还有一种是偏香甜口味的。

小孩子们基本吃一次就全部都被这种口味的花生征服了。

就没有不喜欢的。

当初做出来新口味之后,施向南吃了也不得不说,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花生。

花生一直没有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

所以这个东西,西施食品厂这一年的时间是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的。

施向西这边出了新口味、计算成本、试吃结束后,食品厂就会开始大量投入加工生产,然后批发给批发商们去面向市场。

这几种口味也的确全都通过了市场的考验,卖的很不错。

在三种口味都出来之前,西施食品厂一直都是瓜子卖得更好的。

葵花籽的收入一直都是西施食品厂的大头。

但因为新一季的葵花籽还没有收上来,旧的越来越不好收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了食品厂的瓜子无法在食品厂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产量。

只能勉强保持原有的出厂数目,再每个月增加一点点。

食品厂跟农户们合作种植的葵花籽、南瓜子没有丰收之前,西施食品厂就只能受限于原材料问题,大力搞花生的售卖了。

三种口味一出来,老百姓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再加上原材料一点不缺,要多少有多少。

花生的销售量渐渐追上葵花籽、持平后保持了没多久就进行了反超。

直到后来葵花籽丰收,原材料充足之后,西施食品厂开始大动作地搞葵花籽的新口味加工生产、面向市场销售。

后来还增加了精品包装路线。

这个路线的出厂价格定得偏高,利润自然也是偏高的。

再加上老百姓接受度的原因。

葵花籽的销量、利润一下就追上来了。

还没有到元旦就又反超了花生的日销售额。

更别说还有南瓜子。

南瓜子跟葵花籽花生比起来。

那就有点先天不足了。

首先籽用南瓜还没有搞出来之前,要南瓜子就只能从肉用南瓜里面取。

没有机器,只能依靠人工。

费时费力、一颗南瓜还弄不出来多少籽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