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31)

作者:年岁

他说得清楚:“借了一个卖菜的大叔的称,称了三斤八两,那个大姐给了我两块五。”

这人可真老实。施向南有点意外,但又不那么意外。

他要不是这么老实,一个大小伙子也不会被后妈欺负得天天饿肚子了。

本来还想着是不是要换个嘴皮子利索的人,毕竟售货员,最要紧的就是一张嘴。

这样看来孙海也有他的优点,而且又是林琴的邻居知根知底,不怕人直接跑了。

施向南说到做到,给他发了两块五的工资。

孙海一个一米七几的大男人,接到钱的时候眼圈都红了。

林琴拉着施向南小声解释:“他妈死的时候他上小学,他太小了没摸过钱,后来后妈进门了,他长大了也别想摸到一毛钱。这还是孙海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

施向南表示理解。

今天他们三个人也就出去卖了一批货,没有回来拿第二趟,三个人的量算起来也有将近一百五十斤了。

而且根据了解,那些买瓜子的人都愿意买第二次、甚至当场就想再多卖点。

也就是说,县城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

而香瓜子可是零食,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消耗品。

只要被市场接受、老百姓们都爱吃,这东西就永远不可能饱和。

当晚施向南硬是要请客。

本来林琴和孙海还推辞,听她说是卖瓜子第一天开门红必须庆祝一下,他们才跟着去了。

去的还是中午去的那家馆子,走路三分钟就到。

开在县中大门旁边,味道好,价格也实惠,附近的人要下馆子都会来这里。

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桔子汽水了。

林琴和孙海也喜欢喝。

施向南重生回来,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买桔子汽水喝个痛快,要是冰冻过的喝起来更舒坦。

后来再在一些小饭店里上见到,喝起来也不是现在这个味儿了。

这个年代的夏天,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很少有人可以拒绝桔子汽水。

真要不喝,那只能是因为舍不得钱。

晚上回到家后,施向南坐在电灯下算了一笔账。

今儿一天他们没有三个没太下力气就卖出了一百多斤瓜子,而且她卖得最多,也没什么人缠着要讲价。

她的瓜子都算是有钱人买的。

这个人五斤那个人十斤,六十斤瓜子听起来不少,这样几斤几斤的卖,也禁不住几下就全卖光了。

也就是说,其实总共没有几个客户。

也就没有太大的宣传效果。

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听见她的口号,瓜子就已经卖完了,她总不能空着手在那儿喊?

明天再卖一天看看?

第二天施向南特意交代孙海借了扁担挑了一百斤瓜子往更远的几条大路上跑,林琴照旧还在她家附近。

施向南也是硬挑了一百斤出去。

即使肩膀上找毛巾垫着,还是压得受不了。

施向南也没耽误,太阳还没出来,估摸着正是城里人买菜的时候,她就直奔昨天的领导家属院去了。

也是运气好,迎面遇上昨天小马、“梅子姐”那群人正挎着菜篮子要出去。

一看到施向南就朝她招手:“那姑娘?卖瓜子那姑娘你快来!”

其他人已经转头跟昨天没在的人解释了:“这就是卖昨那个好吃得不得了的香瓜子的姑娘。”

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

住得近,都是对门、上下楼的关系,平时做点什么稀奇东西都要给邻居送一碗去,更别说瓜子这样的聊天必备品了。

聊天的时候嘴里不吃点什么干说的话就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瓜子也好送啊,一颗两颗的根本没多少。

谁家里不常备些?

可是这些最爱嗑瓜子的大妈大婶们,大多都上了年纪身体新陈代谢没有年轻人那么好,炒瓜子吃多了上火,烂嘴角、口腔溃疡都跟着来。

想吃也不敢放开了痛快吃。

可昨儿买的那个香瓜子没有这种问题啊!

买回去最亲近的邻居分一分,大家一吃都说好!

家属院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见识的,吃过好东西,有些还去过大上海、首都这样的大城市,也没吃过这样香的瓜子。

最重要的是吃再多也不觉得咸得蛰嘴、更不会上火了。

一个老阿姨大概是年纪上来耳朵不太好了,嗓门老大:“我没事儿就爱嗑瓜子,吃以前的咸瓜子那是吃一斤第二天就上不出厕所,吃两斤嘴就烂了!”

“比吃药都准!”

“昨儿那瓜子我坐那儿看电视,不知不觉就磕完了三斤,今儿早起一点事没有。”

“徐奶奶,真这么好?”

“那你今儿不是还要多买点些?”

大嗓门的徐奶奶走到施向南面前,从兜里掏出她包钱的手绢:“给我来二十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