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300)
遇到了什么大风大浪就很有可能直接沉船,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月挣不到钱了,它下半个月就可能直接发不出工资。
西施食品厂可经不起什么要倒闭的风言风语。
施向南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重点放在搞产供销一条龙没错,但想办法增长营业额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容忽视。
事实上,她这样拼命地想搞产供销一条龙,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大展拳脚,可以在有朝一日把西施食品厂的瓜子卖向全国,日销成千上万吨的货物,也不用担心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要是不重视扩展市场,只一门心思搞生产原材料,那就属于本末倒置了。
既然有销量上面的要求,那找销售员也是势在必行。
事实上,施向南今年招收的有学历的人才进了食品厂也都是在干这个。
当然,这东西也不全看学历。
因为一个销售员会不会说话、胆子够不够大、心细与否、甚至人脉够不够厉害,都有可能决定着他的业绩。
施向南的确很愿意招收高学历的人才,越高越好,来者不拒。
但也不是唯学历论。
因为她自己也就是个高中毕业生。
前世是这样,今生也是这样。
谁也不能说她这个高中生就没出息了。
因此她不光招收有学历的人才、公家单位出来的想挣钱的人,还有厂里本来就在做销售的人。
是的,周玉芳王招娣那最早的一批在县城里走街串巷给食品厂做零售的人。
去年的时候,就这么四五个人,后来变成三四个人,那一天的零售总数加起来也不低呢。
这倒不是施向南主动提的,而是周玉芳作为几个女同志的代表,直接到办公室里找到她要求了。
周玉芳本来就是很能干的人。
她来食品厂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多挣钱。
后来食品厂取消了零售,她也没有办法,只能服从安排回厂里。
但服从安排的同时也是因为心里面坚信着,以后肯定还可以继续做她们的销售。
果然,今年开了年没多久,食品厂的销售工作就又开始了。
只是这一次从零售换成了批发销售。
但道理是不会变的。
施向南也同样的给了销售们一定百分比的提成。
周玉芳几人就很心动。
只是最开始食品厂派出去的都是比较拿得出手的人。
几个女人都没有什么学历,甚至有两个就只上了几天学,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的。
她们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决定再等等看。
这一等就打听到了有一个关系好的销售的月工资。
几个女人一下就啥都顾不上了。
坐在一起聊了聊之后,就一起举手表决,选了周玉芳代表她们去跟厂长谈一谈、主动要求。
成了那当然皆大欢喜嘛。
不成的话,大不了就是继续做现在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损失。
想通了之后她们几个女人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周玉芳也果然找了施向南。
她们想去做销售,甚至有两个是愿意带着家里头男人一起出远门去搞的。
除了蒋丽丽之外的每个人想挣大钱的渴求度都很高。
施向南当然也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女性。
虽然她们跟小姑不一样,可能也不认识,但施向南就是觉得,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跟小姑一样的东西。
她很乐意看到更多这样积极投入工作的女性。
也愿意给她们这样的机会。
销售这个工作,基本工资其实跟厂里车间最普通的那种职工是一样的。
可只要她们工作干得好,工资那就没有上限。
全看个人能力。
学历不学历的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施向南这个决定也没有做错。
这几个不愿意在食品厂里稳定拿工资的女人,选择大胆地出去粗行当、挣大钱。
她们也真的成功了。
先是周玉芳传来捷报,她的月销售额冲上了第一,算上提成后,那个月拿了全厂最高的工资。
当然,没有施向南这个厂长高。
后来是王招娣。
这一样是个内心强大、行动力十足的女人。
她的销售业绩也很惊人。
冲到了前三名。
这鼓励了很多销售员的同时,也鼓励到了不少在食品厂工作的女人们。
大家都是一样妈生爹养的。
听说有一个干得好的家里头还爹重男轻女哪!
人家干的比大多数男人都强。
领的工资不说全食品厂,在全县那也是独一份的高。
谁敢说她不如男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手,凭什么她们可以,她们这些人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