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185)

作者:年岁

她说一天二十万销量不是说大话。

不过施向南不知道,食品厂的职位抢手整个云山县城都知道,连住的离县城近的乡下人都听说了,想着什么时候再招工他们也来试试呢。

住在城里头的姨奶奶能没有听说吗?

唐青娥去了,两姐妹叙旧完了,当然也会随便聊聊天。

姨奶奶就会说起南南真是有大出息、现在食品厂在县城有多好、人人打破头都想进食品厂上班、比一些公家的部门都抢得凶……

因为公家部门有学历要求。

很多人够不上条件,招工他们根本报不了名。

而西施食品厂招聘不看学历,人人都有机会去试试。

甚至不分男女都能去试试。

食品厂有些女工的工资比男人们拿的还高!

别的厂哪有这样的事?!

唐青娥听得又是欣慰又是自豪,还有高兴和不安:“真有这么好?”

“当然有!”

西施食品厂效益好,一天好些大货车来来往往的,全城的人都看在眼里。

姨奶奶当然也会说起。

她们两口子都已经超过退休的年龄了,儿女们也都结婚生了孩子,叫他们安心享清福了。

两人现在白天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干,就到处走一走转一转,跟处得来的老头老太太们一起烤火聊聊天什么的。

要么就是侍弄自家阳台上养的花花草草。

日子悠闲舒适得很。

他们知道自己一天到晚没事干,是两个闲人,也不会想着要去打扰年轻人工作。

所以平时几乎不联系施向南、也不到食品厂里去。

到现在都没有几个街坊邻居知道他们两口子跟西施食品厂的厂长有亲戚关系。

不然招人的时候估计就拎着礼上门来走关系了。

但就算不去食品厂,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些话,姨奶奶也全都知道。

毕竟她处的好的几个老太太都跟她i退休生活很舒心惬意,经常跟人聊天。

城里什么风吹草动都知道。

她就跟唐青娥说起城里人根据一天那些大货车拉走的数量,算出来现在食品厂一天得有二十多万的销量。

用的感慨和惊叹的语气。

绝不是开玩笑。

听得唐青娥也怔了怔,然后问:“真有这么多?”

她倒不是觉得孙女故意撒谎骗她,很可能是知道她在意背债的事情,所以说了大话想告诉她,欠债很快就能还清而已。

而且当时就她们两个人,孙女安慰奶奶放心,说点好听话哄哄她。

其实也没什么。

唐青娥都想明白了,所以才没有跟施向南发火。

没想到她说的居然是真的!

她知道食品厂生意好,要不南南也不能说那样的数字哄她,可她真没想过,居然真能一天卖出去那么多!

二十万,那是多少个零啊?

多大一串数字?

唐青娥不敢想象,但又不觉得姐姐会骗自己。

她没事骗自己干什么?

她也不是这样的人。

姨奶奶用赞叹的语气说:“是啊!真有这么多!时代跟咱们那时候是真大不一样了,年轻娃娃们也是真的不得了啊!”

唐青娥想起南南跟她说的瑞姑姑家开的服装厂的事情。

裁缝铺、服装厂……

还有她说的在九河市里已经开了一二十家连锁店的叫什么超市的、杂货铺!

看来这改革开放,是真的不一样了啊!

明儿回去了她也要好好地在外头看一看南南的食品厂。

这是她亲孙女哪!

她看着她从一点点大,长到现在这样的。

一年前她还是个学生娃,哪能想到就这么几个月,就这样大的变化?

要不是亲眼看见,说出去都没人敢信的吧?

正在被奶奶和姨奶奶频繁提起的施向南并没有打喷嚏,她在忙着跟李唐风商量元旦晚会的事情。

这段时间食品厂每天出货量稳定,产量稳定。

仓库里又可以每天每样货都存下一些了。

所以从现在一直存到元旦,腾出半天加一晚上时间不生产是完全的。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施向南就计划着要搞个晚会放松一下。

大家可以主动报名,要是没人报名的话她就去外面请人来表演节目。

唱歌唱戏、相声小品都可以。

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办的,这都办了快十年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庆祝模式、表演模式。

接受度很高。

施向南提出这一点,李唐风当然没有意见。

他们又不是深城那边一些黑心小工厂,一天叫工人们在车间里站十二个小时,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紧赶慢赶。

食品厂在县城里的口碑一直很好,这慢慢培养起来就是品牌形象的一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