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149)
一两的小袋包装那种只有两千斤,剩下的八千斤都是半斤装和一斤装的。
反正施向南已经答应全部按照一斤一块五的价格批发给阮美香了,也就不用管包装大小的问题。
只是她的南瓜子卖得比较火爆,很多小商贩都想找施向南批发。
即便施向南卡着数量,短短三天时间里,一两小袋包装的也全都以三毛一袋的价格卖得精光。
也就是说,她转手给阮美香的南瓜子只有八千斤。
一斤价格一块五,到手也有一万多块钱了。
再加上零卖三毛钱一两的那两千斤,扣掉寄卖一袋要给小商贩一分钱的利润,施向南也拿到了五六千。
就连施向南的货车上装的准备批发的葵花籽和花生,阮美香也毫不含糊地全吃下来了。
这两样施向南带来的不多也不少,每种三万斤。
主要是想着这里是省城,再说她是打算批发而不是零卖,这么大一个省城,只要能顺利找到合作的批发商,吃下三万斤瓜子和花生还不是简简单单?
一个九河市一天都能卖出去一万多斤瓜子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阮美香听到施向南货车上的瓜子和花生的数量,入库时清点无误后,就爽快地一起付清了货款。
这两种都是以五毛五一斤的价格支付的。
施向南话说得很清楚,阮美香不管是出于欣赏她还是什么原因,反正她是没有磨一分的价格,合同上也是这么写的。
六万斤的瓜子和花生货款,再加上一万斤南瓜子的收入,施向南这一趟到省城,一共有五万出头的营收。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她认识了阮美香这个人、跟她谈成了长期合作。
跟天长日久、源远流长相比起来,这五万块钱也就不算什么了。
回到食品厂把这笔钱入账后,施向南跟李唐风说起这一趟省城五天的行程。
他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两人虽然没有说出口,但都快速算了一笔账。
目前食品厂的每天产量是三万八千斤。
这个数字是瓜子和花生的总和。
机器就是那些机器,瓜子和花生烹煮、脱水烘干等等,都是用的一样的机器一样的工序,只是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花生占着机器的时候,瓜子总不能再塞进去,只能排队等。
当然,因为这两种产品的销量不同,因此现在食品厂每天加工瓜子两万五千斤、花生一万三。
南瓜子暂时不算在内。
因为南瓜子收购的数量提不上来,而且眼看着截止明年南瓜大丰收之前,每天收购数量只会下降、不会往上涨。
目前仓库里已经只有一千斤左右收购回来的生南瓜子了,跟瓜子花生对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还是每次冯大山、李建国的货车出去送货时,回程从来没有走空,他们都是一路收着货回来的。
蒋丽丽干这个也算是干熟了。
送货收货,她都干得很好,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出过错。
包括李唐风这个副厂长在内,蒋丽丽一个月的工资也属于食品厂前三那一档的。
食品厂现在稳定的有每天市里李小明那边接近两万的批发数目。
县里、和周边三个市、各县现在基本统一了步调,基本上是三天批发一次货物。
花生和瓜子的批发总数量在九万斤。
平均下来每天三万,加上李小明那里的一万多两万,食品厂每天批发出去的数目就差不多是五万斤了。
虽然日营收维持在两万五千块以上,但食品厂维持得很是辛苦,很多时候不加班就完不成这个数量。
这里的加班指的是比七点更早来、比十一点更晚下班。
这还要再加上省城那把的批发数量的话……
虽然现在那边的日销量还没有出来,但显然,有阮美香这个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批发商在。
她可不是只批发给一两个商贩,很有可能是省城做零食生意的一大半商贩。
每天高出九河市三倍应该不是问题。
这么一来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从哪里变出这么多货来?
“厂长,你跟陈秘书有联系吗?”
施向南回过神来,苦笑:“每个月给他汇款之后会打一次电话过去。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跟他的老板有过任何交集,只在签合同的时候见过他的亲笔签名。陈秘书很忙,我给他打电话也就是说一声钱汇过去了。别的没有多聊过。”
“那下次汇款是什么时候?”
施向南在计算时间。
李唐风已经又说:“能不能问对方要到这些设备的厂商联系方式?”
“当时转卖给我的时候,他就提过,这些设备都是外国进口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