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525)

初挽:“嗯。”

当天,初挽过去学校,结果一进去系教研办公室,就见几个教授正围在那里,议论纷纷的。

桌上摆着三个陶俑,分别是女舞俑、劳作俑和女乐俑,都是一水儿的圆领窄袖长袍,深目高鼻。

几个教授在那里品鉴欣赏着:“这女佣有左衽也有右衽,应该是北魏晚期的作品了,那时候民族文化融合,包容性很强。”

另一个道:“这个最有趣了,这个女乐俑戴着黑风帽,这上面还有一个‘十’,看,这帽子后面还有八字形刻痕。”

岳教授也在,连连点头,道:“和当年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陶俑风格很类似了,不过那个应该是北魏中期,中期和后期文化融合程度不同,陶俑风格也有所变化。”

大家伙都是行内人,品鉴着这陶俑,难免探讨起来北魏历史,探讨南北朝文化,聊得不亦乐乎。

买到的沾沾自喜,没买到的有些不甘心,于是都商量着,明天再去淘换一些来。

正说得热闹,岳教授看到初挽,便招呼说:“初挽,你来看看。”

初挽走过去,仔细端详了一番,她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当下也就道:“这个还是得研究研究,山西大同的那一批陶俑我看过,我感觉和这个有点不一样。”

岳教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初挽:“感觉不太对,和大同陶俑给我的感觉不一样。”

她感觉不对,但说不上来,只能希望几位精通于此的专家教授仔细观摩鉴别,也许能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买了这陶俑的教授一听,马上道:“当然不一样,北魏是游牧民族,他们迁都洛阳后和中原文化融合,不同时期融合不同,自然风格不同。”

其它几个都很是赞同,初挽也不好说什么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让初挽想都没想到,那位文物局的陈专家拿到陶俑后,非常兴奋,当即给文物局局长做了汇报,认为这是珍稀文物,必须进行保护。

文物局局长听了后,当即拿着那件陶俑,请了博物馆并文物局几位专家进行鉴定,大家都一致认同,北魏古陶俑存世非常少,这是有非常高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等一的珍贵文物。

大家咨询了公安局,公安局说,古墓被盗案是两年前的了,当时追查过,根本没线索。现在就算陶俑出现了,但谁也没法证明当年古墓里出现过陶俑,更没法证明这些和那个古墓有关系,而且人家一口一个工艺品,死无对证。

也是恰好赶上了,王同志批了一大笔款子给文物局,这笔款子是用来抢救收购珍稀文物的,专款专用。

这个时候文物局发现了珍稀的北魏陶俑,自然正好用着,于是文物局当即下令,拿出钱来收购市场上的北魏陶俑。

初挽听着,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

当天回到家,恰好陆守俨回来,说起这件事来:“我找了一个拐弯的关系,问过了,应该是北魏王室的墓穴,已经被洗劫过了,从现场看,残留有陶罐和陶俑的碎片,我找他们要了一张照片,传真过来,你看看。”

说着,给了初挽一张照片。

初挽接过来照片,却见上面有清晰的陶俑碎片,她仔细观察过后,确实和潘家园市场上出现的陶俑胎体类似,看不出什么区别。

所以,自己想错了,现在潘家园市场上出现的,就是洛阳古墓被盗挖的那一批?

初挽到底惦记着这件事,第二天早上,又过去潘家园,遇到相熟的铲子打听打听,不过大家都不说什么,反正提起来就是神秘兮兮的:“洛阳来的,路子不好说。”

这时候,文物局已经出面了,他们先过来市场上,要收购,不过可惜市场上的铲子见到他们都跑光了,一个不剩。

文物局的没办法,拎着大喇叭喊着要收购,说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陶俑,但是摊主们谁敢往前靠呢,反正谁也不承认自己有陶俑,全都跑光了。

初挽从旁看了一会热闹后,又四处逛了逛,没看到什么特别合适的,就打算回家。

谁知道刚要离开,却恰好碰上了关敞,关敞穿着一件鼓鼓囊囊的羽绒服,留着平头,秀气又憨厚的样子。

他见到初挽,笑着打了招呼:“挺久没见你了,都忙什么呢?”

初挽:“去了一趟新疆,累得够呛,好久没逛潘家园了,最近这边出什么好东西没?”

关敞摇头:“没什么特别有意思的,倒是见过几个明青花,倒手挣了点钱。”

初挽笑看着他:“你最近倒是精神了,一看就是发财了,恭喜恭喜。”

关敞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哪有呢,不过我想着,总这么跑着也不是办法,也想开个店,得寻个好地儿。”

女王不在家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