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176)

作者:落幕有三分

新鲜的驴肉相较于猪肉少了一丝肥腻,纹理间都透露着瘦肉的强健有力,与牛羊肉相比又没有膻腥之气,但凡吃过,就再也忘不掉这种口感。

唐渊挑挑拣拣选了好一些,又给余简拍了视频。小姑娘顿时惊喜过望,直接让他带为采购,准备长期给余家食肆供应。

当天下午,鲜呼呼的驴肉就运到了余家小院子里。

“哇——”余简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盒,看着鲜嫩如初的肉质,发出感叹,“好像刚从身上割下来的一样。”

唐渊打趣她:“看在我辛苦开了一天车的功夫上,你那暖寒花酿驴能不能多分一点给我?”

“没问题!到时候吃不完让你兜着走!”

驴的不同部位有不同吃法,驴腩肉最鲜滑,用来做白切不暴殄天物;驴骨不易入味,拿来小火红焖;还有驴肠子,酱料爆炒,别有一番风味。

但这暖寒花酿驴,用的却是弹牙的驴蹍肉。驴肉洗净擦干水分,切成小孩子半截手臂般长度和粗细的块状,用小棒子一点一点轻轻拍打表面,让肉质稍稍变得松软,再把驴肉放入瓮中。

瓮里是满满的绍兴花雕酒,加入了余简特意调配过的药材包,浸泡入味。古人对于养生有着自己的见解,除了道家的丹药激进之法,更追求细雨润无声的食疗。

接下来的一步便是蒸。笼屉下面是煮沸的水,放入了鸡骨、南姜、八角和香叶,煮出香料的香气,再把浸渍过的驴肉放上蒸笼,文火慢慢蒸制。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炉火不能断,锅水不能干,余简只能搬了张凳子坐在跟前,耐心地看着,时不时地舀一勺水顺着蒸笼的边缘缓慢浇到锅子里。

这一个晚上,胡同里头的各家各户就在阵阵浓郁的香气中辗转难眠。

余圆连着梦里都在流口水,小爪子挥舞不停,嘴里嚷嚷着:“你别跑,让我吃一口再说!”

等到东方既白,余简打了个哈欠,看看时间,她几乎一夜没睡。

炉火慢慢熄灭,用着余温再继续焖一会。等蒸笼盖子揭开,浓浓的酒香混合着药材和肉的芳香扑面而来,余简都忍不住咽了两下口水。

驴肉保持着二分皮八分肉,周身都是亮泽的红色,用筷子戳进去,驴肉软烂如泥,又藕断丝连不断开。

底下的蒸肉水,清亮澄净,余简用着纱布过滤掉杂质和香叶,撒了一把粗盐,就是热腾腾的肉汤。

……

余奶奶的生辰宴搞得颇为隆重。

余建国和余建平本来想在余家食肆大宴宾客,被奶奶阻止了。

老人家颇有智慧地告诫他们:“不过是个生日,无需大动干戈。只要咱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就很开心了。”

最后只邀请了唐渊和唐静灵一家,还有黄暖和陈心怡,在小院子中间夹了个大圆桌,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牛肉锅子,弄了些好菜,为她庆生。

“奶奶,驴肉好吃吧?”余简看着老人家筷子不停息穿梭在驴肉盘和自己碗当中,暗戳戳地问。

经过长时间的蒸煮,驴肉非常适合老人家的口感,片片饱满,咬下去,驴皮微微弹牙,驴肉又绵滑鲜嫩,还带着些酒香,余奶奶简直爱不释口。

李经国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美味,只一口就惊为天人,连话也不说了,埋头跟驴肉奋斗。说这肉质烂,却是软,但咬在嘴里口感又硬实,味道香浓不油腻。他一连吃了好几块,在唐静灵的瞪视下,筷头才转了转,往牛肉锅里捣腾了一番,挑了片牛肉出来。

不是那个味,就是差那么一点。李经国嘴里含着牛肉片,眼巴巴地盯着驴肉盘子。

“别说,这暖寒花酿驴,不光好吃,连名字也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唐静灵夹了一片驴肉,闻着浓浓的药香酒气,说道。

余简不以为然,给奶奶舀了碗汤:“这有什么,想当年,文人墨客最喜欢弄些这种风雅的诗词了,每次我做什么新菜式,就得巴巴地上来起名。就是那大诗人李……”

突然就闭了嘴,不说话了。

“谁?李白?”唐静灵问。

余简依然闭着嘴摇头,过了几秒才说:“也不知道是李什么的,我在书上看到的,时间太久了,都迷糊了。”

唐静灵笑了笑:“你啊,肯定也喜欢看些什么野史杂记什么的。”

对对!余简拼命点头,又想着办法岔开了话题。

等一家人终于又恢复了欢声笑语,她才吁了一口气,差点就说漏嘴了。

她抬眸,却见一道深思的目光射在她身上,眼底带着浓浓的疑惑和不解。

“干……干嘛那么看着我?”气虚地问道,余简挺了挺胸,给自己壮壮胆子。

唐渊收回视线,点了点盘子里所剩无几的驴肉,漫不经心地说:“不是让我吃不完兜着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