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不肯和离+番外(266)

作者:丹锦

那官员躬身道:“国师去岁的卜算当中,太子与楚溪侯会佑我大煜化灾解难。不如,便令太子二人到江南祈雨,以安民心。”

这话一出,连一众站在他身前的官员都忍不住回身侧目。

坐在御阶下的谢煐也微微抬眼,冷冷地看过去。

嘉禧帝的目光却是转向谢煐——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民心若是安不下来,正好顺势废储!

作者有话要说:

第93章 相送

嘉禧帝按耐住心中升起的愉快, 佯装着沉稳的模样,对谢煐开口道:“太子以为如何,可愿前往江南?”

谢煐起身, 敛眉垂眸,淡淡答道:“君令臣往,臣自当前往。然,上天降灾难于世,是为考验子民,度过春旱, 未必只有求雨一途。”

声音不大,却传遍安静的殿内。

这话让不少官员心里都泛起嘀咕, 偷偷抬眼去看淡定的年轻储君。

嘉禧帝闻言却是微眯起眼——难不成太子真有办法?

好心情受到影响,他的声音沉了一分:“太子若有办法让黎民度此劫难, 怎还三缄其口, 该速速讲来。”

谢煐表情丝毫未变, 只道:“臣尚无法, 还待祭祀上苍, 祈求天启。只是, 有时苍天的启示与吾等凡人所想会有出入。届时,还望朝廷能配合天启行事。”

他越是这么说,嘉禧帝心中就越是挣扎——这人到底是派还是不派?不派嘛, 总觉得这么个大好机会, 不抓住一试心有不甘。派嘛,万一太子真有法子, 岂不是白送功劳给他?

嘉禧帝犹豫不决, 禁不住看向底下众宰相, 以目光示意他们表态。

然而, 宰相们个个垂着头,谨守不能直视龙颜的规矩。天子近几年脾气愈发阴晴不定,即便是心腹重臣,也不敢在这种时候胡乱揣测圣意。

嘉禧帝一时有些下不来台,心中不悦,视线转到那提议的礼部官员身上。

那官员缩得像只鹌鹑,身子都开始微微颤抖。

这时,却是孙宦官悄无声息地挨在嘉禧帝身侧,以极低的声音对他耳语道:“陛下何不应了太子。若真有办法度过春旱,那是上苍怜惜陛下爱民之心,是朝廷上下尽心竭力。若是解不了春旱,自是上苍不满储君……”

总之,有功劳就是天子和朝廷官员的;出了差错,自然由太子去背。

嘉禧帝想想也是,心中的气才总算顺了。

“若上天当真出现启示,便依太子所言。”

说罢,他稍停一瞬,又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但愿太子不会求出个‘调粮赈灾’来。”

满殿官员都心头一跳——天子这是直接表明不认“调粮赈灾”这个结果了。

谢煐却是面不改色地应下,只道:“敢问陛下,臣何时可起程?”

嘉禧帝露出笑意:“自是越快越好。朕看,今日的朝议与政事堂议事,太子都不用再参与了,现下就回去准备吧,明日便与派去两浙的官员一同动身。对了,平叛的事交给禁军和水师,太子这次也用不着带太多东宫卫,朕看……带五百人足矣。”

谢煐没有多言,躬身一礼,便在满朝文武的目送下从容离去。

早朝继续,只是官员们一边议着事,一边都还在心中翻来覆去地琢磨——太子这一遭,若求不来天降甘露,怕是凶多吉少啊!

下朝之后,尚书右仆射终究还是没忍住,快步走到御史大夫身旁,低声抱怨:“圣上实在太胡来!求雨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要真因求不来雨而废储,青史记这一笔,岂不是让后世笑话我们满朝荒唐!”

御史大夫面色也不太好,但还沉得住气,只小声回道:“方才太子应对沉着,或许早有腹案。”

右仆射叹气:“前几日不是连江南西路都报到政事堂,今春雨水太少,恐会欠收。如此大面积的春旱,不是靠着人力挑水能缓解,便是要兴修水利设施引水灌溉,此时也来不及了。四月不下种,九月如何能有收成。我原以为太子要托言上天来调粮,可圣上已经将这条路堵死。”

两人几句话的功夫,前方已能看到政事堂,御史大夫轻轻撞一下右仆射,以目光示意不可妄议天子。

末了,他轻声道:“如今我等只能相信太子与楚溪侯。他们去年能在青州消弥大疫,希望此次也能给江南百姓带去福祉。”

右仆射忧心忡忡,却也只能在心中祈愿一切真如国师卜算的那般。

*

谢煐回到上景宫,见白殊正在指挥着人收拾东西,院内摆得满满当当。

察觉谢煐回来,白殊笑着问:“殿下怎么这时候就回来了?”

谢煐走到他身旁,大致说了下嘉禧帝让他们去江南祈雨的决定。

白殊眨下眼:“看,我的预感又准了,我们果然还是要去一趟江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