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54)

作者:枫香

竺年压根没听清他在说什么,见他抬手,脖子一缩:要挨揍!

等他的手腕被扣住,被拉着一路走回到湖边,还有些不可思议:“先生?”

“就在这儿吧。”他拉着竺年在岸边铺好的草席上坐下,“今天天气不错,稍微放松一下,一边钓鱼,一边谈谈。”

竺年忐忑不安地坐下,没忘记在自己屁股底下垫上一个织锦的软垫,看看尉迟兰眼底难掩的青黑,自行检讨了一下,觉得自己不应该和一个比他实际年龄还小的小朋友闹脾气,挨过去一点,低声认错:“我错了。”

胖狸奴把满满一桌的碗碟扫到地上,蹲在桌子上低头认错的样子,貌似诚恳。

尉迟兰心想:我早就看透了。

“哥哥~”

但,还是吃这一套。

他叹了口气,把“胖狸奴”抱在怀里,又不好像抱着真的狸奴那样不撒手,轻轻抱了一下就松开:“我也不是逼你。朝中已经在写讨南的檄文了,时间不多了。”

竺年身边没有自己人,消息难免滞后一些,听到之后,倒也不意外:“这个檄文多半是做做样子,暂时没法打。”

楚江天堑,不是随便说说。

光是渡河一项,就有极高的难度。两军对垒可不是小舢板能装个人过来就行。

人员、武器、辎重,以及客场作战最重要的补给线的保障,都需要通过楚江。

北地最重要的两支水军——江州水军和东萍水军,差不多是一死一残的状态。

反观南地,虽然主力部队被前置在西南边陲,但是最重要的水军却还是固守在楚江和沿海一线。东萍府是没守住,但是岩岛没事。等岩岛稳妥下来,完全可以随时去袭扰东萍府,乃至萍州沿海一带。

当然,缺乏步兵和骑兵的南地,短时间内也打不过去。

摆在面前最关键的还有一件事情——粮食生产。

这年头虽然也有农学方面的专家,其实很多地方官员都在这方面有着极高的专业能力,但是毕竟没有高产粮种,更没有化肥,粮食产量有限。

除了一些大地主能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之外,大部分的普通百姓一日两餐都还不太能做到保证有一顿干饭,吃点荤腥还得逢年过节。

在这样相对贫瘠的现实之下,一般是不会选择春天开战的。耽误一季的收成,不用打仗就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性减员。引起的百姓流离失所,以及大量人员死亡后必定发生的疫病,后续会引起的种种后果,北地朝廷也无法承受。

所以,打仗会选择在秋收后。

打赢的一方还能顺利收割对方的麦子——物理意义上的收割。

现在发檄文,应该是送表哥为了登基铺路。

“哪怕是做做样子,留给你的时间也不多了。”

东州能够经营成现在的规模,很不容易。按理,他不应该把竺年这个不知道将来不确定是敌是友的带来。但是,既然竺年样样都不避着他,那他这个做先生的,也不应该太过敝帚自珍。至少在东州,他获得消息的渠道,要比别处更通畅。

“唉……又不是我说了算。”竺年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留在北地,是想着在敌人的腹地拉起一支队伍,到时候方便策应。但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

这么多年来,南地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自保,也就是近些年才能对北地搞些渗透。为了确保效果,只能将资源集中在诸如京城、东萍府这样有限的地方。还比不上北境尉迟一个东州的规模。

他没心思钓鱼,往草席上一躺:“先生要不要两头押注?明着支持大月朝廷,暗地里支持一下我,这样不论胜败,北境尉迟都不亏。”

尉迟兰无奈:“你缺的是兵,我的手头没有兵。”

北境尉迟,兵力当然是在北境。

北地的腹地,他培养了一些势力,但是规模有限,添点乱子可以,真要搞大事情可差得远。钱粮倒是不缺,但是竺年明显差的也不是钱粮。

至于东州刘家这样的,确实是有一些护院家丁,打打恶霸土匪之类的还行,对上正规军队,那是螳臂当车。而且这类人成分复杂,哪怕有一定的战斗素养,也不好正经培养。不然,他这边刚有动作,怕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唉……先生和我都穷得当当响。”竺年想了想和他一样散落在北地的亲卫们,也不知道他们能搞出什么名堂来,想着自己至少还有先生作为依靠,怎么也不应该比不上手下。

他翻了个身,把脑袋枕到尉迟兰的腿上:“先生,我交一篇策论,您带我去郊游吧?”

这是拿作业来讨价还价?

尉迟兰被凑过来胖狸奴弄得气不起来,戳他的脸:“恕我直言,你一共欠了三篇策论。”

“有这么多吗?”竺年装傻,心虚地回到草席上滚了一圈,实在不想进书房,“先生,要不您带我去郊游,我教你游水?”

旱鸭子先生,难道您不想多一种生存技能吗?

尉迟兰吹着还有些凉的风:“你自己去摸摸湖水,想现在下去游水?还是说在澡盆里游?”

竺年尴尬地挠了挠草席,没想到尉迟兰叫了人来,真的直接安排郊游,并且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坐上了车。

牛车宽敞平稳,走在大道上没有颠簸。车子是敞篷的,没有车厢,高高支了覆盖了轻纱的顶盖遮阳。

刘家少爷骑着马走在边上,给他们介绍四处的风景。

他惯会玩乐,对这些事情信手捏来,说到得意处,他还指着脚下说道:“两位少爷可曾察觉此地的道路有何不同?”

他不说,尉迟兰和竺年还真没在意。虽然土水泥的道路在北方较少,但也不是没有。竺年的先祖弄出来之后,就把土水泥的配方直接献给了朝廷,再由朝廷公之于众。只是现在车辆极少,一般通行还是土路为主。略微讲究点的,铺石板比烧土水泥还简单耐用。北地也没有专门做土水泥的工厂,自然能整明白的工匠也少。他倒是知道有一批专门在北地做土水泥的匠人,主要是给有钱人的家宅园子里铺路。

两人都疑惑了一下,转头去看他。

刘家少爷也不卖关子,说道:“实不相瞒,我改了土水泥的配方。经过我改良之后的土水泥铺的路,比原先的更结实耐用。以前这条道春天压根没法走,现在走起来多好。”

尉迟兰心里面咯噔一声,扭头一看竺年的眼睛果然晶亮,手已经搭在了车栏杆上。

“你改了配方?能同我说说不?或者你出个价钱,我买。”竺年拿着和对元菱姑娘差不多的说辞,“不过你得先给我看看样品,我得先试试。”

“啊?”刘家少爷一愣,没想到吹牛皮似乎是……吹破了。额头上不知是晒的还是冷汗,直接冒了出来,支吾了两声,不敢再吹,老老实实请罪:“皋少,实不相瞒,这土水泥的改良配方主要是沈化,东州知府家的小少爷想出来的。”

虽说当初是几个臭皮匠凑一起弄的,但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沈化。

他看竺年感兴趣,立刻说道:“皋少稍等,我这就去请沈化过来。”

沈化虽然纨绔,到底也是正经知府衙内,别人去请肯定是请不到的。让竺年和尉迟兰请,刘家少爷下意识觉得……沈化不配。

此时东州城内都知道刘家早就今时不同往日。刘家少爷去请沈化,多少受了些波折,遭了点奚落,但好歹是顺利将沈化带到了郊外的花圃。

沈化的年纪比刘家少爷小两岁,被他好说歹说带来郊外,结果进门不让他的歌姬进去,不由得发起了脾气:“刘老四,我来是给你面子,拦着我的人不让进是几个意思?”

刘家少爷急得脑门冒汗。他来回奔波,再好的路这会儿也不再光鲜,压低嗓门:“小声点!你我认识多少年了,你不把我当兄弟,我还是把你当兄弟的,能害你吗?要不是贵人看上了你改的土水泥的配方,你以为我能带你来这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