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71)

作者:枫香

作者有话要说:沃州大臣( ̄ω ̄):太子殿下那是龙王。

别处大臣⊙△⊙:瞎说。

沃州大臣( ̄ω ̄):真的,普通的龙说砍就砍。

别处大臣⊙△⊙:这么凶残的吗?

沃州大臣( ̄ω ̄):真的,砍了好多,从丹州一路砍到沃州。

(完)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农院 ...

他们在御书房里的事情,后宫除了宋婉和罗英,是不会知道具体发生什么事情的。

但不少人知道的是,竺年把宋清带去了。

宋清,有点像是养在家里头的外人。尽管他长在皇后身边,一应待遇比普通皇子还要强一些,但照旧是个外人。

看,他姓宋,又不姓竺。

这天下姓竺,又不姓宋。

但竺年带着人去了御书房,还让宋清坐在自己身边,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竺年是太子,婚配姜王。

两人不仅都是男人,成亲多年,后宅之中连个通房都没有,更别说有所出了。

既然竺年没有一儿半女,虽然他现在还年轻,但有很大的可能,会过继孩子。

从哪儿过继呢?

有嫡亲兄弟的,自然是从嫡亲的兄弟家过继最好。

竺年只有一个嫡亲的妹妹,嫁出去自然是外人。

“好在”,竺年还有许多亲兄弟。虽然差了一个嫡字,但也是正经兄弟。

而且兄弟都和竺年相差很大,小的几个给竺年当儿子都够了。说不定都不用“父死子继”,直接兄终弟及也未可知。

但竺年偏偏没有抱任何一个兄弟去御书房,抱的宋清。

这是要把江山留给姓宋的?

宋清身上可不带一点竺家的血脉。

许多人思量的多了,难免辗转反侧。

竺年倒是不管,也没空管。

他三年没回京,肯定不是在京城里头没事。

他是太子,不管是东宫,还是朝廷,需要他的地方多了去了。

除了政务之外,三年时间,京城里头的权利分配换了个模样,他得认识这些新贵们。

空下来的时间,他还得跟他爹娘和尉迟兰,仔细讲怎么通过运营取得优势,从而获胜。

讲课的地点还是放在宋婉的宫殿里。

竺年弄了一块木板,钉了纸,在上面写板书。上头是一张大梁陆域的舆图。

“我们的目的是占下这块地,手段除了把敌人杀了,还可以把人赶出去……一点点压缩敌人的空间。东到迁山,南到蒲岭,北到北部六州,西到奚地和一部分的黑荥州。姜卓看似攻下了大月,其实不过是钻进了一个更大的套子里。他也想运营,慢慢盘活经济民生,但他把京畿的一大半和几乎整个沃州送给了我。黑荥州是一个刻意放开的口子,围三缺一,等姜卓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缺的一,也给堵上了。他这时候再想打,已经没得打了。”

“那他要是一鼓作气,直接把整片北地占下来呢?”

“那他打下来的会是一片废墟,没有姜国那些门阀世家的支持,姜卓哪怕咬下来一口肥肉,也吃不进自己嘴里。他受到的制约太大了。而他这个时候想回老家去,老家也已经被先生扫平了。”

口袋是一点点扎紧的,不想闷死,就只能冲出口袋去。

竺年说了半天,竺瀚突然来了一句:“去年你见着你外面那个父皇了?”

他对姜卓随随便便收他儿子当义子,始终耿耿于怀。

他这个亲爹还没死呢,他姜卓自己好几个儿子,干嘛非得抢他儿子?

亲爹都没多少时间和亲儿子好好相处,凭什么姜卓就能经常得到他儿子的侍奉?最糟心的是,还给他儿子定下了这糟心的姻缘,搞得现在他难受无比。

“啊?”竺年被问得一愣,“没有啊。”

他还以为自己忙忘了,去看尉迟兰。

尉迟兰也摇了摇头:“没有。父皇说的是安昌那边?”

竺瀚奇怪:“姜卓不是去安昌了吗?”

“没有。他过安昌,往更西面去了,现在不知道定下来了没有。”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他们肯定不会允许一头恶狼在身边筑巢,“派人跟了他们好长时间,肯定是出安昌,再远就没跟了。”

就是跟的时候,顺便把安昌给打了下来。

就,真的是顺便。

安昌先前自己就内乱,偌大的地盘自己打了个七七八八。紧接着又被尉迟邑把王都给平了,剩下的完全就是一盘散沙。

尉迟泰河领兵过去,把几个已经退化成强盗的小股势力给灭了,剩下的百姓直接就把他们奉为新王。

这些事情,尉迟兰没说。

家族惯性发作,就爱四处发展后手。

当然,竺年是知道的。目前整个安昌从上到下的全套体系,都是竺年一手制定的。

去年所谓和安昌建立新的贸易线,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那你们真是和安昌建了互市?”

“对啊,互市之外,主要是贸易线。西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引进了一些蔬菜瓜果和粮食。卫州农院那边在抓紧选育,我奏折不是写了吗?样品还送到这边农院了。哦,得抽空去农院看看。”

农院是包含在大梁整个教育体系内的。由于大梁面积广袤,各种地形气候差距甚远,各地都有农院,研究适合本地种植的作物,以及改进作物的产量和其它抗病、抗虫、抗旱涝之类的性状。除了种植业,自然也包括了畜牧业和渔业。

另外农院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

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钱,不能吃,不能穿。

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加工之后能穿。

竺年以前在南泉的时候,就喜欢往码头跑,现在手头的权力越大,就越发重视边境贸易。

尉迟兰问:“农院应该还没放假吧?”他们这次提前了几天来,年节还没开始。

不过农院难说,秋收过后一般没什么事情,说不定见不到什么了。

教育这一块,罗英更清楚:“没有。有些已经放假了,不过大部分人都还在。你以前在银城弄的暖棚,他们现在弄得差不多了。”她拍拍竺瀚的手,“年前你多赏赐些,把他们的嘴连同他们老祖宗的嘴一起给堵上。”

过年要祭祖的嘛。

玻璃大棚在竺年看来是很正常的东西,就和开山修路一样普通,听了就皱眉:“怎么?他们参这个?闲得慌吗?”

尉迟兰眯着眼睛一口茶一口点心:“大概是觉得暖棚造价太贵了吧。”

竺年看着宫里头全部换了玻璃的窗户:“能有多贵?不是都降价了嘛。有新鲜菜不吃,非得吃腌菜?什么毛病。”

“咳。”

全家除了竺年,同时干咳了一声。

宋果果左右看看,也跟风假咳了一声:“咳嗨~”

这几个常年打仗,军中平时在驻地还好,要是在外行军,很少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各种酱菜、腌菜,不仅仅是味道好,而且是主要的盐分的来源。长年累月的,他们的口味就比较重。

宋婉倒不是这个问题。她是岁数大了,口味清淡的话,吃着更加没味道。

御膳房倒是每次都给她准备清淡口,无奈老太太会自己出门逛街买酱菜。她自己买的,别人也不能拦着不让。她就每顿吃饭的时候,往饭菜里加一点。

时间长了,御膳房干脆自己给老太太做。

竺年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这股子气性一直维持到农院,看到暖棚里一盘盘立体种植的鲜嫩菜苗,才算是平顺下去。

农院建在京县。

不过比起京县县城,倒是距离京城更近一点。

位置在京城的北面。那边人少,多山陵,土地相对贫瘠,算是京城附近难得地价比较低的地方。

搞研究倒是不错,很清净。

虽然多山陵,也不全是山陵,建农院的地方是足够的。

东风书院也准备在这里开个专门研究农业器械的分院,已经选好了址,等年后就动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