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22)
竺年虽然在围攻卫州城的时候,表现得很悠闲,但实际上心里面还是很着急的。
地上已经冒出了绿色,春天已经到了。
他几乎没有管卫州这边的善后事宜,把事情丢给尉迟家的那位养子,就带着自己的亲卫营直接往东南。
这位也不需要顶多长时间,上都那边有茅高远策应。消息更是早就已经传到南地,他这些年培养的大批人才,都会乘船北上,经由海州到阳州,再到姜国。
这一路虽然遥远,但安排是从他去年秋天扶棺北上开始,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更近的是从阳州和汾州出发的管理队伍。
打下来不是目的,占下来才是。
在连李曲他们都以为要直接走黑荥关的时候,他又折往东,几乎贴着蒙山,一路到了白岩城。
白岩城早就已经是一个披着姜国皮子的南王府的城。
竺年率领亲卫营到来的时候,发现这里聚集的都是原先被阳州杨家和姜国茅家逼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部分小部落,另外还有一些各种外貌特征比较显著的游民。风貌看上去倒是有点像尉迟泰河在关外的那个盆地。
他一问,还真有不少安昌人。
这些安昌人显然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更长,许多人讲起官话都没什么口音:“安昌太难了。咱们就老实放点羊,要被狼偷猎也就算了,遇上贵族老爷们,整个羊群都要抢走,连人都不放过。”
安昌的贵族老爷们不仅抢年轻美貌的妇女,也抢男人和孩子。可以说只要能有力气干活的,他们一个都不会放过。
早些年还好。前几年皇权更替,几名皇子内斗激烈,还有一些普通牧民们完全不了解的势力参与,连老人只要能提得动棍子,就要被抓了去打仗。
这也是安昌边境人格外少的真正原因,也让尉迟泰河捡了个漏,搞到一个不错的驻地。
竺年在白岩城稍事休息,等着人去汾州城通报。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竺年简单吃了个饭就睡了。
不到半夜,宋卢亲自带着人过来,看到竺年和衣而睡的样子,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叫醒他。
这段时间竺年觉浅,察觉到有陌生的气息,很快就醒了,似乎也没有困意,站起来就开始快速打包自己的东西:“表哥来了也不叫我。”
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只是短暂停留,东西本来就都没有打开。
花了点时间,还是因为竺年拉拉杂杂的东西太多。
宋卢见了,连要不要多休息一晚都没说,一边帮着把东西搬上车,一边把目前关内的情况快速告诉他。不过北部六州毕竟偏了点,他能够知道的也都是镇北王府的消息。
“父皇陈兵五十万在银城。”
“五十万?那么多?”竺年听到这个数字就大吃一惊。
前几年打施闲的时候,宋觉出兵八万,对北部六州的根底,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他以为这次能出差不多数字的军队,没想到竟然能多这么多?怎么可能?
宋卢就解释:“以前只能出那么多人,主要没钱,养不起那么多。最近两年钱多少赚了点。”其实是赚了很多,糖巷的店铺只是一个放在面上的,背后多得是大批大批直接从他们这里进货,销往各地的。
酒,那真的是一项非常非常赚钱的生意。
往南不必说,连在姜国旧地,他们的生意也很好。货物还卖到了安昌国。
“白岩城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等于是给汾州多了一道屏障。”以前他们汾州放着白岩城的军队,现在白岩城都变成自己人了,就不需要那么多人防守了。
竺年和宋卢并肩出了屋子,外头的军队也已经整装待发:“但五十万人也太夸张了。”就算是算上厢军一类后勤为主的军队,那也是五十万人啊。
“当然不全是北部六州的,有阳州过来的。羊尾驿那边的古栈道修好了。路是不好走,但行军过点人不是问题。主要是你在京畿那边的那些个军屯。人多,后勤都解决了。”有房住,有饭吃,甚至还有大夫管看病,连药材都有自己种。
宋卢身边的人点了火把,有人吹了一声长长的号角,后头火把依次亮起,不断有清点人数的声音传来,没多久就汇集到竺年这边。
竺年确认了人数没错,就跟着宋卢连夜往汾州而去。
这段狭长的山谷如今已经修了平整的水泥路,晚上行军也不用担心会发生意外。
宋卢注意到竺年的眼神时不时往漆黑的两边山上瞟,失笑:“你还真能看得见暗哨?”
这么险峻的地形,肯定不会就因为两头都是自己人,就放松了沿途的布置。
事实上两边山坡上的暗哨只多不少。
可这些暗哨白天都很难发现,眼下只有火光照亮的路面,两边的山坡显得更加漆黑,竺年究竟是怎么发现的?他都是因为亲自走过好些次,才了然于胸。
竺年不能说是因为小地图:“当然是因为直觉。打仗打多了,被人看着就能感觉到。”
这也不算是完全的吹牛。
经历过的危险多了,经验积累下的直觉准确率不低。
宋卢没再追问,转而继续说刚才的话题:“熊将军亲自跑了一趟,从几个营地送来了十五万新兵。他自己说是要从东州出,还不知道现在到哪儿了。北部六州出了十二万,阳州过来了十万,南王府来了三万,还有京畿军屯那儿有十万。”
竺年听得皱眉:“这……得亏是姨夫。”
要是换个别的人,别说带着这五十万人去打仗了,带着从北到南走一趟都不容易。
那么大的数量,来自不同的地方,训练程度不一样,甚至语言都未必能交流顺畅。至于饮食风俗之类的,还是小事。
军队里打架斗殴又不罕见。像这么一支来自天南海北的军队,很有可能敌人还没见着,自己倒是先打起来了。
宋卢听着竺年的语气就笑:“所以父王不是在银城停着没动嘛。你也别着急,在城里好好休整两天再去也不迟。你父王派来的三万人里,有一支三千人的神火营,可厉害了,姜卓带着兵,压根没法上前。”
“啊,那父皇不是要气疯了嘛。”还想着把银城修成一条针对北部六州的前哨站,结果被敌人镇着上不了前。
被寄予厚望的银湖小城和船坞自然不必说,现在应该已经成为了北部六州驻军的粮仓。
宋卢皱眉:“你怎么还叫姜卓父皇呢?”
“正经认了的。我把他大儿子和二儿子都给杀了,将来说不得还得给他扶棺落葬的,名分得有啊。”
宋卢听了一惊:“你把姜扶和姜述都给杀了?这……”
竺年算着:“大的那两个其实不成事。老三和老六才麻烦。我知道他们去了南地,还带着姚意和宴瑞。本来以为他们应该会去梁州……唉,反正到现在还没找到人。”
姜扶想要自己摸索成一个合格的王爷,等性格沉淀下来,本事历练出来,起码得经过二十年。受困于常水,他自己有本事问题也不大,人少,人才更少。当个一方诸侯够了,想要再进一步,远远不够。
姜述和姜扶差不多。他性格还算比较仁善,脑子一根筋,暂时还没想到争权夺利的方面。若是照着发展下去,哪怕将来几个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姜述应该也只是被争取辅佐自己的对象,而不是会去自己争那个位置的人。
老三和姜述年纪就差了几个月,大概是从小养成的兄长在前的习惯,瞧着甚至有些天真可爱,存在感不太明显,但这小子其实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宋卢见他讲到姜戈就停了下来,不想气氛太紧张,就笑着打趣:“是想到你自己小时候了?”
“啊?”竺年下意识想到自己上辈子这个年纪,还每天在各种家庭教师的包围下学习各种乱七八糟的课程,哪怕寒暑假能上船,身边也跟着不少于五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