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90)

作者:枫香

简姑姑平时埋头做事的时候多,和竺年接触少:“王爷能同意?”

“这有什么不能的?”小张公公想到自己在张茂实那儿看到过的那份竺年写的计划,“我估摸着,要是咱们一直留在王府伺候,几个小孩儿的事情,略微带一带也就过去了。王府简单,能够在王府里留用,虽说也是做奴婢,不比在宫里头强一些?”

反正他是不会让二牛进宫当阉人的。

简姑姑想想也是:“这几个小孩儿,说是我们养着,其实还不是王府在养。先生多发了多少次奶粉、料子、钱、药,真要算起来,咱们一个铜板都没花。”

“是吧?王爷和先生都是有善心的,想想沃州还给建了龙王庙呢。这些小娃儿,也算是龙王庇佑,将来一定是有福气的。”

这么一说,简姑姑宽心了很多。

但是谁都没料到,回京的时间会这么快。

年刚过,上元都还没到,徐伶就带着圣旨,让竺年他们整幅人马直接搬回京城。竺年和尉迟兰更是让接到圣旨,就即刻出发。

竺年莫名,开玩笑:“这么着急?不会是我亲爹打过来了?”

徐伶尴尬地一笑:“王爷莫要开玩笑。”随同他来宣旨的人不止一个,他也不方便说,只拦着留足时间让长随他们好歹收拾完必要的几天船上用的东西,才带着人出发。

小张公公看了看徐伶,倒是不着急跟着走,小声在边上说了一声:“奴把这边收拾齐整了,稍后就到。”

竺年和尉迟兰在银城这里住了两三年,东西颇多。

小张公公倒是担任了类似管家的角色,许多东西该怎么安排,只有他最清楚。

他估摸着这架势,银城这里怕是回不来了,除了两位主人家的东西之外,他们这些下人的东西,也拉拉杂杂不少。小院里和作坊里的东西更是得仔细收拾。

竺年应了一声,徐伶多嘱咐了一句:“你也不要耽搁太久。”

等到了船开出了一天,晚上停靠休息的时候,徐伶给他们送饭,才找着机会说了缘由:“卫州那边的城墙塌了,陛下生气呢。”

竺年听着觉得莫名其妙:“这也能怪我?”

作者有话要说:糕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野爹ˋ^ˊ:人是你的吧?

糕儿˙ω˙:不是啊,是你的人。

野爹ˋ^ˊ:反正是你教的。

野爹ˋ^ˊ:材料是你的吧?

野爹ˋ^ˊ:东西是你的,人也是你的,出了事情怎么就和你没关系了?

糕儿° ˋ^ˊ〉:……水泥是灌进你脑袋里了叭?

(完)

第二百零三章 半里街 ...

卫州城墙,除了是一道伫立在姜国和安昌国之间的明确的国境线,起到防卫边疆的作用之外,还有展示国力的作用。

一望无际的石原上,平地筑起高耸的城墙,这是一种对安昌的震慑!

同时,也是姜国向域外国家展现出一种大国风范——老子虽然很强,但老子只想关起门来过日子,别来惹老子!

在姜卓和一种朝臣的心中,这么一道城墙多少还存在着,在大型工程上能够摆脱竺年的阴影的作用。

没错,竺年的阴影。

这是许多朝臣不能宣之于口,却实实在在感觉到压抑在心头的东西。

自从打下大月江山,夺取了大月数十年的积累,大月的旧臣要不就改换门庭,成为姜国的臣子;要不就归隐山林,成天写些个话本,排一些戏,眼看着就此沉沦,要不了两三代,就会彻底泯然众人。

但是竺年不一样。他是南王府的世子,是大月未曾彻底征服的土地,同样也让他们束手无策。

竺年如果只是南王府的世子也就罢了,偏偏这个人展现出来的能力,足以碾压半个朝廷。哪怕他们已经挖空心思给人使绊子,最后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上,更全是竺年的身影。

一个项目如此,两个项目还是如此,就连卫皇后……当初还是皇后临时停棺的小殿,都是竺年一手设计的。

这种事情多了,他们这些毫无疑问的天之骄子,就难免会有疑惑:难道他们离了竺年之后,就没法干活了吗?就没法把事情干得这么利落漂亮了吗?

卫州那边的城墙,无疑寄托了他们的这份期盼。

为此,他们选择的项目已经足够保守。

修建码头,他们的经验不足;但是修城墙,他们姜国那么多城池,各种各样的城墙应有尽有。

匠人,用的都是会使用新材料的,起码已经跟了竺年有两年的老手,还都是工部的自己人,不是竺年外头雇的那些来路不明的。

建墙的这许多时日,明明一直都很顺利。修建的速度甚至远超他们的预期。

在寒风来袭之前,他们也谨慎停工,怕温度的骤然改变降低城墙的质量。

但是,明明应该非常牢固的城墙,竟然在严寒中竟然被安昌国的投石机,几发就给打穿了!

甚至都不是特别大的石头!

明明原先他们做实验的时候,城墙还是很结实的。

哪里都很对,偏偏出了问题。

那是哪里有问题?

必然是竺年搞的鬼。

竺年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靠着手令进了城门,但这个时间实在不便入宫,就直接回家住了一晚。

徐伶出发前,让人通知了嬉王府,这会儿他们回来,王府里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他们还能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在满是阳光味道的松软崭新的被褥里,睡上一个好觉。

宽阔的床榻,暖气充盈的房间,虽然睡得时间不长,但一觉醒来整个人都容光焕发。

等两人走进御书房,那副油光水滑又年轻英俊的样子,让一群最近精神饱受折磨的中老年看得格外刺眼。

有人就直接酸了出来:“嬉王伉俪倒是过得不错?”

这是连尉迟兰的官衔都不叫了。

尉迟兰倒是好脾气地笑了笑,语气都很柔和:“看上去是比你好些。”

御书房是姜卓和朝臣们真正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做出决定肯定不是三言两语,各人的位置都分置两边。在这边座次相对随意,毕竟除了记录文书和草拟圣旨的轮值大学士之外,其余人也不是天天都来,还有很多事情商量到一半临时被叫进来的情况。

不过基本还是按照地位高的在前的原则。

竺年是王爷,还是皇帝的义子,算起来也是皇子,理所当然就拉着尉迟兰坐在了最靠近御案的地方。

等坐下之后,他悄悄跟尉迟兰咬耳朵:“唉,这位置不太好,一会儿连个挡脸的人都没有。”

尉迟兰就笑:“那群矮子,谁能挡得到你的脸?”

竺年是比他矮一点,但比在座这些中老年要高,起码身形要挺拔许多。

“一不小心”听清楚的大臣们,气得胡子都要起飞,奈何姜卓已经进来了,他们也只能安静下来。

行礼后,姜卓君臣先把新一年的其它事情快速过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把竺年叫起来:“事情你应该也知道了,说说。”

竺年也不装傻:“城墙怎么修的,到现在还没人给我具体资料呢。”他先说了之后,看到除了姜卓依旧黑着一张脸之外,其他人纷纷露出一副恨不得把他咬一口的样子,就很开心,“姑且撇开偷工减料,设计不合理方面的问题,我大概能猜到一个比较可能的原因。负责修建的不知道是哪位大聪明,该不会不知道水泥是有不同标号的吧?难不成是拿着修码头的水泥去修的城墙?”

工部侍郎瞬间就跳了起来:“你没说!你故意的!”

“嗤!”竺年抬了抬脚,想把人踹平,但是过年人有点懒,也就没动:“修城墙的事情也没人跟我说过,也不是我负责的。修建码头和配套的全套材料清单,工部都有留底,用的不同的水泥都标注清楚。采购量,用在什么地方,消耗多少,都有写。除了材料清单,图纸上也都有标明。你自己瞎,怪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