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66)

作者:枫香

至于卫家在姜国那边的势力现在怎么样了,他还真不知道。

等回了军屯,红三才小声问了一句:“蓝组的人?”

“不是。”

“嘶——”红三倒抽一口冷气,“那卫家……加上是先生……”

姜国的皇帝对竺年盯得太紧,也就是在银城这边因为荒芜才略微放松一点。

竺年行动受限。他们这些人的联系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全都靠尉迟兰来维持。

不得不说,哪怕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竺年还受了尉迟兰非常多的影响,但是行事风格上,尉迟兰动手可比竺年狠多了。

竺年做事,永远带着一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余地。

竺年这会儿在银城堪称岁月静好,唯一惦记的就是要让尉迟兰多吃几顿苦瓜,不然年糕要透支。

他没想到的是,姜卓刚回京城,就接到了卫国公……卫侯的求助。

“安昌来袭,求陛下增援!”

作者有话要说:降火良药

糕儿o(* ̄▽ ̄*)ブ:苦瓜。

先生(+ω+) :年糕。

糕儿( ̄ω ̄):野菜。

先生╰(*°▽°*)╯:胖狸奴。

糕儿(╯‵*′)╯︵┻━┻:要被吃伤了!

(完)

第一百九十三章 气泡酒 ...

世界大棋盘,从来不是单机游戏。

也不是竺年上辈子玩的那种,对家只有一个。

譬如南王府,就和西南昌国进行了非常长时间的斗争,一直到前两年,才算是拥有了相对稳定的边境线。

南地更南方,也有诸多邻邦。只是这些邻邦体量小,对南王府构不成威胁,反倒十分依赖南王府的资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乐的氛围。

卫侯所说的安昌国,和昌国写出来很像,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南一北毫无关系的两个国家。

从语言体系到人的长相都不一样。

安昌国在姜国以西,在上层方面是一个较为各方面都接近姜国的国家,擅于骑射渔猎,也有农耕。

但是安昌国构成来源复杂,最早是类似姜、玢等分封的诸侯国,后来容纳了许多别国出逃的残兵败将,又融合了一些西方民族。到现在和最早的安昌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姜国和月国的语言书写相通,顶多就是一些口音和细节方面的差异,但是安昌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另成体系。

卫家的发家就和安昌国分不开关系。经过数十年的争斗,最后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如果安昌国一旦发动对姜国的进攻,卫家几乎是第一个被骚扰的。

双方之间目前以一片石原为界。

石原广袤,没有什么资源,倒是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最近就起了变化,安昌国骚扰过来了。

卫侯人不在卫州,也不知道究竟现在是骚扰还是战争。

姜卓一听,先是眉头一皱,随即让张茂实去传各位相关的大臣过来议事。

姜国旧地目前防御空虚,大不比以往。安昌国这一次哪怕只是存着袭扰的心思,等探明虚实,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战争。

而且目前秋收正在分批进行,到时候损失极大。

让姜卓心底更觉得不痛快的是,在姜国的地盘上,而且是这么大的事情,卫侯的消息竟然比他还快。

哪怕那是卫州出的事情,卫州也是姜国的卫州。

有军情通报,哪有跳过他这个皇帝,先通知底下侯爵的?

他们想靠着卫家自身的能力抵御外敌?

能抵御的话,卫侯用得着来他这儿?

还是说,想着保存自己的力量,消耗姜家的力量,此消彼长之后,再方便图谋?

姜卓一瞬间想了很多。

卫侯悄悄打量了一下他的脸色,只见他满脸凝重,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什么欢喜的情绪,就只能坐在赐下的座椅上焦急等待。

没一会儿,外面传来奔马的声音,几位大臣直接在殿前下马,跟着张茂实风风火火地走进御书房,进来之后简单行礼就开始做战争准备。

他们一边商议,一边相关的命令就下达了下去。

等到半夜的时候,会议才暂时告一段落,外面传来加急战报的通传。

累得人已经完全脱力的驿丞,把一封姜扶亲书的战报递上,内容和卫侯说的差不多,但更详细一些,讲了姜扶已经率领常水的守军前去支援。

姜卓命人将驿丞带下去好好休息,又补了一句:“让御医给看看。”

这个消息不坏。

姜扶年纪虽轻,行军打仗的经验有一点。他驻守的常水一带,就在卫州南缘,过去很近。而且他身为皇长子,姜卓给他的资源不少,堪称兵强马壮。若是顺利,甚至朝廷可以不用再额外调兵,就能解决掉这次危机。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卫侯,整张脸都舒展得少了个几个褶子。

他们跨出御书房的门槛,自觉到值房去休息。

兵部尚书姚大人看着理所当然走在最前面的卫侯说道:“卫侯消息倒是灵通,驿站的消息才刚到,您已经知道大半天了。”

卫侯听了,心头咯噔一声,回头狠狠瞪了一眼姚尚书:“哼!”

换做以前,他肯定要和这老匹夫掰扯掰扯,但是现在……卫侯在心底阴恻恻想着:走着瞧!

银城的消息要比京城滞后很多。而且理论上,只要姜卓不想让竺年知道的消息,他们就不可能会知道。

但是隔了没几天,竺年当然还是知道了,并且下意识看了一眼尉迟兰……尉迟兰所在的书院的方向。

带来消息的人是一早过来打工的红四。

因为给竺年打下手,他现在倒是常住在银城,按规矩一个月能休息四天。

小院里人多,而且比较敏感,他除了上工的时候,就住在原来书院的宿舍里。

书院人少,房子大,单人宿舍修建得宽敞舒适,饭食可口,比军屯的条件可好多了。蒋军官现在压根不想回军屯,还想着把自己夫人孩子带来。

红四刚从书院过来,嘴里还叼着一个虾饼,咬得咔嚓酥脆:“王爷放心,您交代的活,我都干好了,您检查检查?”

竺年就顺势去看昨天下午红四做的一个打磨珠子的小机器,心里面在琢磨着,难不成还真的能把卫家给扬了?

小机器是手摇的,一截木头放上去,就能搓出滚圆的珠子。

长随站得有点远,觉得十分稀罕,恨不得自己上手试试。

“不错。今天把昨天做的几套棋,先拿去学校。”

红四立刻应了一声,倒是长随问了一句:“不先送去书院吗?”

竺年疑惑:“小孩儿玩的东西,和书院有什么关系?他们功课都做完了?公务都办完了?能有空玩游戏了?”

长随被反问地哑口无言,但是想想这几位能够跟着尉迟先生学习的,将来肯定前途不可限量。

毕竟开办书院是陛下的意思,哪怕只是做做样子,这第一批的学员也必然会得到擢升。

当然,让尉迟先生来教确实是差点意思,若是陛下将来猜忌,这几个人的前途有限。但天底下又有几个人,当官能够当到让皇帝猜忌的地步?这些八九品的小官,要是没有书院,说不定当了一辈子官也还是八九品。

长随看作坊里两个人已经开始干活,就自己拿了书开始学习。

看话本容易写话本难,他还是得多多学习。

而这场危机最终变成了战争。

竺年授权给东风号的一系列木制小玩具在京城畅销,银城下起了雪,寒冷的北方开始烧起了炕,战争竟然还没有完全结束,明摆着就是不让人过个安分年。

把房间从木床转到火炕上的竺年,让长随从屋外装了一盆雪,然后从酒窖里取了一桶葡萄酒出来开封。

“酿酒匠人们都回去了,您不等他们开春来了再开吗?”

长随看他把坛子来回比划,就很搞不懂这位王爷。明明滴酒不沾,做菜料酒都放得很斟酌,偏偏最惦记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