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47)

作者:枫香

“那现在的东州百姓,对朝廷不会有怨气吗?”竺年翻开一本地方志,“你看这里的描述,以前东州是很繁华的,可是大月建国以来,这片地方总体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老百姓还是照样生产生活,日子却过得一日不如一日。东州官员为了表忠心和活命,尽量上交给朝廷一年比一年更多的钱粮,没有用一点在当地百姓身上,连州府的城墙都破成这样。官员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们可以升迁到别的地方去,老百姓们世世代代在此,肯定会回忆……嗯,昔日荣光。”

“我倒是没考虑过这方面。但前头老人还在,会有这种想法不稀奇。”尉迟兰提笔写下盘亘在东州及周围的一些势力,“过去好,现在不好,有人怀念过去,所以这些短则十来年,长则过百年的势力,才会屡禁不止。”

其中还有类似他们北境尉迟这样,利用这片浑水,进来摸鱼的。

面对东州这样的乱局,朝廷当然是想过办法的。但是数次打压,只是让这些不安分的势力,从明面走向更加隐秘的方向。

遁入山林,变成普通猎户、商会、村镇等等各种形式。

竺年看看尉迟兰写的纸,突然扯过来揉成一团,往边上煮茶的小火炉里一扔:“既然理不清,就不用理了。明着按着拉两次网,能收拢的收了,刺头削了,剩下的就是大撒币。”

“什么是大撒币?”尉迟兰觉得自己得抽时间,专门学习一下南地方言,不然听不懂的话可太多了。

“就是撒钱。”竺年仰头默算了一下,“倒也不需要一下花太多钱。先把需要的路修一下,反正以后运兵运粮也都要用的。路修好了,让百姓看见、用上,知道跟着我们有好日子过,民心自然就过来了。”

尉迟兰皱眉:“你这样,钱够吗?”

现在可不是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地盘在自己手上,哪怕少收几年税,顶多就是大家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这投入下去,几乎看不到回头钱。

而且他这样做,不是一直拿南地的钱,来贴补北地吗?南地的百姓没意见?

“唔,也不一定要用我的钱。”竺年难得真拿了个算盘快速扒拉了一阵,算出一个数字之后,拿了一张纸记下。

接下来尉迟兰就见他直接打了快两个时辰的算盘,等他停下来的时候,下意识就把他的手抓过来按摩。

“再按按手腕。”竺年舒服地眯起眼睛,“明天该到的人都能到了吧?最后开个会,就可以搞起来了。”

尉迟兰听着他的话,轻笑出声:“好,搞起来。”

元家村就在东州城边上,还连着一条纨绔们最初修的土水泥路,交通非常方便。在这里见人,也不像在城里那么多眼线。

在他们这边敲定之后,无数人马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只是越到元家村,人越少。

最后能进入元家村,真正坐下来和尉迟兰他们开会的,只有百来号人,还是分了三批。

元姑娘早就准备好了一间宽敞的高房子,按照竺年的要求,在中间用好几张方桌拼成一长条桌子,两边摆上椅子。外圈还有供助手记录的桌椅。

拉网,说起来就是简单两个字,实际要做的却是把整个东州梳理一遍。

明的,就是直接用硬手段;

暗的,就是用点迂回的软手段。

这中间落实到具体的手段、步骤,需要的人力物力,各个区块的划分,物资的调配等等,都需要一样样敲定。

另外还有得同步进行的东州的发展问题。

这三件大事,得由三批人来实施。

三批人之间还得相互配合,还必须留出一支后备队,准备并且落实两套预案。

本来尉迟兰那边的人会以为,东州必然是自己的主场,竺年那边就是个捡便宜的。

东风号现在生意确实很大,但是东风号能干嘛?顶多就是修个路呗。

有些人心里面还在嘀咕:这修路的事情,怕不是竺年不显得吃相太难看,硬添上去的。

修路不能说不重要,但是现在马上就要打仗,临阵磨枪也嫌太晚。

但实际开会下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三个方向,竺年能够搞定两个。

东风号凭借着职业便利,几乎已经把东州已经粗筛了一遍,甚至已经拉起了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

可怕的是,这支队伍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其实像东风号这种,主要以匠人为主,而且分号遍地,到处给人做活的商号,是很难统计确切人数的。

用竺年上辈子的话来说,很多在东风号做工的人,都是农民工。他们本来就是农闲的时候,来做个短工。这些人有生面孔很正常,流动性也强。

他们平时出来找短工很困难。大部分就算找到了,也只能做一些说好听叫体力活,直白的说就是卖苦力的活。即便如此,他们还得面临工钱被克扣之类的问题。

东风号的工作虽然也很辛苦,但是可以学手艺。工钱也能伴随着手艺的提高,得到相应的提升。活也多,几乎去了就能有活干。只要勤劳肯干吃得起苦,能够赚不少钱。

也因为这样的构成,东风号和普通百姓的联系,非常紧密。

什么来自于哪个势力之类的,在竺年看来并不重要。

多少年过去了,谁还会真正去为了一个只是听过的名头拼命?

竺年拿来用的,也不是这批努力干活的日子人,而是另外收拢的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日子过不下去,对朝廷有仇恨的人。这些人能够很好的借助东风号的名头,隐藏起来,在暗处发展。

尉迟兰都是不久前知道的,觉得自家小年糕真的是表面看着白白软软的,别人压根不知道肚子里藏着多少馅儿。

专门负责东风号武装组织的人,原本只有竺年的几个亲卫,但是现在坐在会议室里的,是一位干练又温和的年轻公子,身后还带着一个模样清秀的书童。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坐在竺年身边,听竺年给他介绍尉迟兰。

“这是我家伴读猫猫。”

猫猫公子对尉迟兰笑了笑:“尉迟先生见笑,在下茅高远。”又对竺年说道,“我在这儿只能留两个月,不过可以把猫弟留下。”

说完,他对自己的书童招招手:“这是我家猫弟。”

书童和茅高远长得有几分相像,严肃道:“在下茅丘,见过小王爷,尉迟先生。”

竺年笑眯眯地应下:“哎,先去坐着吃饭,今天的排骨做得不错,吃完再去窗口打。”等茅丘走了之后,他才问茅高远,“我还以为会是虎子来呢。你应该赶着成亲吧,怎么还有空过来待两个月?”

茅高远说道:“成亲得年底,我赶回去来得及。虎子刚当爹。他媳妇儿给生了一对龙凤胎,他欢喜得不行。就是他媳妇儿身子骨有些弱,他现在一边干活一边带娃,还带照顾媳妇儿。有下人帮忙,都累得够呛。”

茅高远又说了些南地的情况,多半是几个伴读的家事,随后又说起南泉的事情:“长公主殿下一切都好,我上个月见她的时候,还自己去放纸鸢呢。皇后娘娘陪着。哦,皇后娘娘现在做起生意了,开了一间裁缝铺,还有一间银楼。”

“咦?她哪儿来的钱?”

“长公主给了一些,还有陛下卖字留下了一些钱。”南泉商业氛围浓厚,各国来贸易的商人极多,交易多以金银作为交换货币,当地十分富庶。

在这种富庶之下,南泉的文化氛围就显得很单薄。不是说南泉的人没文化,其实当地的学堂私塾遍地,但要说到出个文坛巨匠什么的,就差了很多。

宋恒这种书法大家,在南泉就是垄断市场。他自己觉得自己写一幅字卖不了几个钱,那是相对于他一个当皇帝的价值观。实际上他的字,已经非常昂贵。这还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是皇帝,只是单纯以书法的水平给出的价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