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26)
大管家笑着说道:“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茶粉加上牛乳,再加上蜜豆……就是用糖一起炖烂的赤豆。”说着他叹息一声,“东西倒是不难,就是在阳州那么些时日,都没看到有卖奶的。以后要再做就难咯。”
两个人的对话,没过多久就传到了杨酌耳中。
他甚至还喝到了同款茶饮。
小老头眯着眼睛咂摸了一下里面酥烂的赤豆,半晌没吭声。
南壶家中老小跟着一起喝,表现要比他直白得多。尤其是几个岁数小的,捧着茶碗喝得咕嘟咕嘟,喝完咚咚咚跑到杨酌身边:“阿爷,好喝。”
杨酌把小孙子抱到自己腿上,对在边上伺候的厨子招招手:“把东西都拿近一点,给我看看。”
厨子立刻抬起放着器物的矮桌,将一个个小瓷罐打开:“这是磨好的茶粉,比寻常的要细,选的茶叶有南丹的,也有茶州的。这是奶粉,说是用牛乳做成的,能存的时间久,喝的时候用热水冲调就好。这就是蜜豆。李家用的漓州糖,比用红糖滋味要好。”
厨子说着,就当着众人的面,用奶粉冲了一碗奶,又加进去一勺雪白的漓州糖。
杨酌伸手自己拿过来,给家里人挨个分着喝了:“怎么感觉比鲜奶的奶味要浓一点?”也可能是加了漓州糖,味道十分香甜。
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
杨酌就吩咐:“去问问李家人,有没有兴趣到四泰去?”
这话一出,其他人震惊了:“老爷子,四泰是养马地,可不成……”
“不还有许多牛羊嘛。”杨酌摆了摆手,让管事下去安排。
没过多久,管事过来回报:“李家人说不去四泰,他们只会种地,不会养牛羊。”跟着他一起进来的,还有两个家丁挑进来的一个大木箱子,打开是几个大瓷坛,“李家听说老爷子爱喝这……奶茶,送了奶粉和漓州糖来。”
他说着又从袖袋里摸出几张纸:“这是奶茶、奶粉、还有一些点心的方子,您瞧瞧。”
杨酌接过来看了看,发现方法都不难:“那他们要什么?”
“李家人说,以后在阳州扎根,还请咱们家多照拂一二。”管事不敢隐瞒,“李家人还说了,奶粉喝多了上火。”
杨酌点点头:“李家人客气,我们家也不能小气。边上再划两百亩地给他们,今后四泰那边制成了奶粉,也分一些过去。”
李是大姓,在不少地方都是名门望族。
单纯一杯奶茶,用到的材料就来自天南海北,叫人分辨不出来路。光凭这点,倒也不好说人家故作玄虚。很多大户人家的吃穿用度都是如此,无论天南地北,都挑最好的。
他本以为李家别有用心,四泰那边是故意试探,没想到人家竟然根本不放在心上。
奶粉这种东西,他们这里虽然少,但是姜国古已有之。西部、北部的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做法。这些送来的东西里,最贵重的恐怕是漓州糖。但是这点糖,对一个大家族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李家看似吃了亏,实际是占了大便宜。
消息传到竺年跟前的时候,递话的亲卫还在可惜:“也不是咱们自己提的,怎么就不能要一块四泰的地呢?”
用作厅堂的房间里,地上已经铺了一块圆形长毛的兽皮,上面放着一张摇椅,竺年躺在上面慢了半拍才说道:“不可操之过急。年轻人,要稳住。”
像某位小先生就有一点着急,说吻住就吻住……嗨呀!不要老想这些!
他一个活了两辈子的老房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能为了这么一点点小火星,就把自己给着了?
亲卫坐在八仙桌边上,瞧竺年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自己猛灌了一口奶茶,不好吐槽:“马上就要开春了,咱们家那边已经开春了,怎么不急?”
八仙桌的另外三边,杨、柳、海、棠四个小孩儿人手一支炭笔一本本子,正在埋头写功课。桌子中间放着翻开的几本书。
亲卫看了一眼,感觉到熟悉的晕眩——这不就是以前小王爷给他们上课用的教材吗?瞧着还添了新内容,嘶——
小王爷手上的小孩儿啊,真是一代比一代可怜。
竺年继续慢慢摇:“最近温度升上去了,咱们工地的速度也快了很多。一会儿我再去见见林州知府,去找他多要点人。”
“啊?”亲卫摸不着头脑。不过这些布置不管他的事,在听过了竺年的交代之后,他赶着去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得重新往阳州去。
等亲卫出去了,竺年对几个小朋友招招手,问:“刚才听了?怎么想的?”
两个大的表情莫名坚定:“听殿下的!”
小柳若有所思,想了想又眼带困惑:“想不明白。”
剩下阿海说道:“我猜殿下是想和阳州做生意,直接找他们买奶粉。”
奶粉算是稀缺物资。之前有船专门给竺年从南地带了些水牛奶做的奶粉,后续倒是尉迟兰从黑荥那边送了一些。
竺年自己就留了一些,大部分给几个小朋友喝。
几个干巴巴的小孩儿,眼见着白嫩了许多。
竺年继续问了几个问题,小孩儿们回答不出来,就变成了作业。
糕老师表示开心,背着手叫上几个人,吩咐去林州。
新城就建在林州和阳州的交界处。界碑什么的早就不见了,反正这界碑对阳海骑来说,压根等于没有。
阳海骑来来往往,从来不需要知会林州。
林州人每次看到阳海骑,都心头惴惴。再加上行军南面踩踏作物,别说是林州百姓,就是林州的官吏对阳海骑也是颇有微词。只是形势比人强,他们没法说。
以前倒是说过,但是人家说了,地上这点稀稀拉拉的玩意儿,比草还不如,谁知道是庄稼呢?
可难道种在田地里有人伺候的庄稼,还能和随便长的野草一样不成?
偏偏这种一听就毫无诚意的借口,他们也没胆子反驳。
他们林州土地贫瘠,山上都是石头,每年还得靠知府去朝廷哭穷,才能分到一点粮到百姓手里,确保饿死的人少一点。
要说丹州是个小透明,林州就是全透明。
林州的州城简直就是个集镇,只有纵向的一条街。有当地不够富庶的原因,也有受制于地势的原因。街很长,宽宽窄窄,街上的百姓也很少,倒是偶尔能见一些车马,驮着不少物资。口音也是千奇百怪,衣服也各有不同,一看就是从西面迁过来的人。
竺年他们把马车停在东风号的后院里。
这边的东风号显然是刚建立没多久,也非常符合林州的风格——门脸小,建筑扎实,不怎么讲究。
内院倒是很大,不过不像京县的东风号展示的是亭台楼阁等等造园技巧,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堆场。地上是土水泥,顶上有个棚盖,里面堆满了各式货物和卸下来的车。
“都是逃到林州来的。现在天气冷,不好盖房,暂时把东西存咱们这儿。等开春了就建房子。”分管这边东风号的掌柜说道,又指着隔壁,“他们大多住隔壁客栈。”
这边的客栈是东风号一手建起来的。原先这里倒是有一家客栈,只是特别小,不够他们发挥。
熊北北在前面带路:“少爷小心,这边的路不平整。”
他们走了没几步就到了州府衙门。
看门的认识熊北北,一见了人就热情招呼,一边忙不迭去里面通报:“大人,熊大人和皋少爷来了。”
林州知府听了,立刻整理了衣装,快步去门口迎接。
双方交谈十分顺利,约定等春耕结束之后,就帮助招募工人,去建设新城。
中午,一行人在东风号楼上吃了一顿饭,酒菜是隔壁客栈的大厨掌勺,吃得没有不满意的。
下午,竺年他们就返回新城。
刚才还喝得醉醺醺的知府,站在寒风里一吹,脸上的潮红就消退下去:“老徐,你说这两人是什么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