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342)
看来大家全听闻过谢婉莹温柔的口碑了。
姚洁说道:“我老公经常说她很适合当心内科医生的。声音很柔,一点都不会吓到心脏病病人。”
这话立马博得在场一群外科的超级不满了,谁说只有内科医生可以温柔。外科医生一样很温柔的。
“温柔吗?我们也可以的。”常家伟说,边向面前来看骨科的老头子自认很帅呼呼地笑笑。
对面的老头子被他吓了跳:“医生,我的腿怎么了?”
“你的关节疼属于老年性关节炎,没大碍。我给你开点药,我们这回车上没带这个药。你拿处方纸去外面药店买,能买到的。”说着,常家伟帅气地把开完药的处方从本子上撕下来,交给老人家的家属。
“可医生我爸这条腿以前摔过的,摔完一直疼。”病人的儿子有点怀疑他的话说。
“摔了多久?”常家伟问。
“十几年了。他拿锄头翻土的时候摔了个大跟头。我妈说的。我妈说之前陪我爸去过县城医院,看了好几回,开了药,全说他是类风湿。”家属反映你这个诊断结果和县医院明显有出入。
这个花花公子不会要砸了他们国协的招牌吧?金医生和姜明珠再对下眼有点担心。只怕这家伙下乡来没打算怎么好好工作只想着拈花惹草。
对于家属说的情况,常家伟再次摞起患者的裤腿,摸摸那个膝盖头,边摸边点头:“如果是类风湿,也和十几年前摔跤没什么关系。真摔坏骨头了,这条腿早就不能走路了。你看我给他检查他这个膝盖,关节外形变形不严重,不像类风湿,红肿不明显,不是很僵硬。是不是平常走点路感觉还舒服点?”
老人家听他后面他这个问题,伸伸自己的膝盖,仔细感觉后发现他的话有道理,点了头:“是。”
看来这个花花公子是有两把刷子。金医生和姜明珠想。
“不是类风湿,那是什么?”家属担心了,“县医院的人之前全给我爸开的类风湿药。”
第874章 老师各有擅长
类风湿是最常见的老年关节炎病种没错,如果不好好详细判断区分,真是有可能把病人的诊断下错了。当医生最怕遇到这种情况了,貌似需要帮其他医生收拾残局。
常家伟清两声嗓子:“不需要担心。我这不是给你开了处方吗?你拿着它去药店买点硫酸氨基葡萄糖给他吃,平日里注意补钙嗮太阳。”
“县医院开的药还给他吃吗?”
“先别给他吃了。”
“爸,我带你去找县医院退那个药膏什么的,让他们退钱。”这儿子架起老爸,跟着回头对常家伟说,“医生,如果县医院坚持说我爸的腿不是你说的这个病怎么办?”
“信他们还是信我,你们自己想。”常家伟没好气了,板起脸道。
姜明珠和金医生肚子里快笑死了,想着这家伙刚开始还想表演温柔,好好向人家学习点吧。
再看,谢婉莹的温柔表现,貌似很得刚来新领导的欢心。毕竟人家是小儿外科教授,对后辈提出的医生形象要求第一个词叫做要做天使。
温柔是天使的代名词。聂加敏望着学生对待患儿的表现,含低的下巴颏似是有认可的成分。
只看谢婉莹不止对小儿患者温柔,对家属也很温柔体贴,向在孩子边上站着的妈妈说:“我给你搬张椅子,你坐。”
哎呀,这女医生客气到叫人好像想怎么生气都生气不起来。本有些焦躁的孩子妈妈想。
聂加敏取了根压舌板放到了孩子张开小嘴巴的舌根上,轻轻压一压。
由于他动作很轻柔,孩子几乎没有任何感觉。
给家属搬椅子过来的谢婉莹瞧着老师的动作,在心里学习下:患儿向来难配合医生,聂老师给患儿看病不让患儿哭的这个技巧是真厉害。是谭老师估计办不到,光一张扑克脸能把雅智小朋友从一开始吓哭了。各个专科老师有自己的擅长之处。
另一只手拿的手电筒,聂加敏往孩子喉咙里仔细照了照,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她是不是喉咙发炎了?”孩子妈妈跟着医生张望,好比半个医生的样子问。
“不是。”对家属聂加敏是用严肃的声音回答,脸上的表情对着小朋友却是很细心温和,没让小孩子感到害怕。
小朋友看着他的脸好像目不转睛有点犯小花痴。
察觉到聂老师接下来要听诊了,谢婉莹将老师的听诊器迅速递给老师。
贴心的学生最能博得老师的好感了,接过她手里的听诊器,聂加敏满意地点下头,随口说了句英文:“clinic record。”
老师这是信任她要她准备先书写病历了,谢婉莹回到桌子边,拿出本新的病历本。
车上交流只是小试牛刀,安静环境下面对面有所准备的英语交流是较为简单的,让他保留意见。现在见她瞬间听懂了他说的临床常用英语,聂加敏眸里略有惊讶,再转头两耳戴上听诊器耳塞,听头放到了小朋友的后背上辨认孩子的肺部情况。
第875章 老道的问诊
“她是感冒了对不对?”孩子妈妈始终存在着焦虑症,在旁说个不停,“你们赶紧给她开点感冒药吧。我不带她去卫生室拿药了。我要赶回家准备给全家人做饭的。”
不得不承认,家属在边上的叽叽喳喳是很影响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的思绪的。
聂加敏的眉簇了下。
老师给病人看病受干扰了,谢婉莹立马叫家属询问患儿的基础信息:“大姐,你女儿是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被她成功转移了注意力,孩子妈妈咕哝的声音终于知道停下来,转过头回答:“我女儿叫做王璐璐,今年五岁了。”
“她有药物过敏史吗?比如有没有打过青霉素?有没有医生告诉你们她青霉素过敏?”由于患儿年纪小回答不了这些专业问题,谢婉莹盘问家属。
“没有。”璐璐妈妈摇摇头,“我女儿之前有在卫生室打过针的。你们这是要给她看多久?我要是带她去卫生室,估计人家早开完药了。”
说着说着,璐璐妈妈又烦躁了,眼瞅着其它通道排队的患者一个接一个看完,她的女儿看了半天没有下文。
谢婉莹宛如没听见她后面的牢骚,不,必须让家属的思维跟着医生的思维转关注在病儿的病情上,问:“璐璐她什么时候打的针?”
“她打针的时间应该离现在蛮久了。”璐璐妈妈说。
她的答案和医生要问的问题是鸡同鸭讲了。好在当医生的,对这种现象是习以为常的。谢婉莹认真在病历记录下暂未发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再问家属有关患儿的发病史:“她有这个症状几天了?”
“症状?”
“咳嗽。”
“她咳嗽几天了,越来越厉害。”
“一开始有没有喘气?”
“喘气?”
“就是你看她这样咳着咳着,胸口哪儿好像有点憋,剧烈地咳嗽,手指抓衣服类似的动作,然后哭也哭不太出来。”谢婉莹非常形象具体地描述孩童发病时可能的表现。
对待家属的问话尤其是带有焦虑情绪的家属,医生必须更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其回忆出来。这是老练的医生才能做到的。
这下,连何光佑和邱瑞云都感到吃惊了。想她来肝胆外一个月了,没跟人出过门诊,平常查房时间短,他们真不知道她原来在问诊方面已经有不熟的表现了。
经过谢婉莹这样一番引导性问话后,璐璐妈妈记起了女儿在家的一些特殊情况:“她在家里是有时候这样。所以,我觉得她好像感冒严重了带她来看医生。”
“鼻涕流得多吗?”谢婉莹在病历上继续书写。
“有时候比较多。”
“出血吗?”
“她喜欢拿手指抠鼻子,抠到有点儿血出来,我常批评她的。”璐璐妈妈说。
这边聂加敏给孩子听诊完了,侧过脸,俨然是比较认可了学生刚询问患儿病史的过程,于是对学生点了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