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1486)
苏力玛的面色骤然大变。
威尔森抓住同行用力追问:她投给你们的这篇稿子是什么专科的?
俨然这两人在继续质疑对方是否有一稿多投的嫌疑。
不是说没有了吗?
人体自然与健康的编辑直接抛出了答案:没听后排那些人在谈吗?肯定是普外啊。
真就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一稿多投了。
两篇稿子连专科种类都是铁板钉钉的不同!
想用禁止一稿多投门槛来卡死这位谢医生,显然是自不量力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威尔森的眼神里只余下震惊余波的呆滞状了,这个事实锤得他有点儿晕头转向了。
苏力玛发出声音,音色很是激愤,诘问人体自然与健康编辑:你们认为她的文章可信吗?
这要说到科学期刊的另一大特点,越是大平台越是极力追求最新事物,这样越能显示出自己的技术信息渠道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来博得引领人类科技的头衔。
稿子过关不过关,第一大重要因素并不是你的实验项目做得如何,而是首先你实验室项目的点子是否为最新潮的技术点。哪怕你实验项目做得再好,属于很多人在做的技术研究,大期刊编辑对这种烂大街项目是不屑一顾的。相反,如果这项目课题是编辑以前见都没见过的,编辑会大喜,对最具创新力的稿子敞开非凡的容忍力。
可见谢同学的稿子在国内期刊上迅速通过,绝对不是因期刊领导卖她大大佬导师的面子,更多是因她前所未见的创新点。
每年借她导师曹育东大大佬之名企图发表论文的学者多着去了,不见得都能顺利通过的。
国外只要是有公平之心的编辑和审稿人同样会如此做的,她前面的三审快速通过同是基于这个道理。明白这点之后,苏力玛质疑声在同行中变得很软弱无力。
首先,大家会先考虑到你这个审稿人的身份,是心血管科非普外科,有什么本事来质疑一篇不同专科作者的稿件是不是?
再有这篇稿子的第一作者是两人,其中之一为普外科大佬谭克林本人。像谭克林这样的专家,在国内国外均享有一定盛誉了,身上多的是论文成绩和科研成果。他完全犯不着为了区区一篇论文是否能发表在国际上而做任何学术不端的事情来冒上自毁名声的风险。
(本章完)
第3836章 对方自曝
况且这篇论文属于初步勘探性质,更多的是给其它医学研究者打开一种新思路。
反而是你这个非普外科的审稿人,没看人家的稿子前,先急着下什么结论是???
一大批同行对于此人的目光里只差写上警察破案对第一嫌疑犯的动机推测:你是和谁有私人恩怨想做什么吗?
要知道你这个行为表现完完全全是违背了一个医学家的科学行为准则的。
苏力玛瞬间涨到紫红的脸,宛如个随时自爆的气球。
看到这里的威尔似乎明白了,自己极有可能被谁谁糊弄忽悠了。
这里要说到他这个主编其实从没接到投稿人谢医生对审稿人的投诉邮件,不过是有关注到谢医生这篇比较特别的创新性论文。直到第四审的时候,审稿人苏力玛告知他主编这篇论文可能存在些猫腻。所谓的猫腻是指投稿人的论文里头有学术不端的嫌疑了。
编辑部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找审稿人审理稿件的,挑中苏力玛当第四审审稿人,正是考虑到苏力玛在心肌纤维化这项基础研究有建树,或许能更深层次理解这位年轻谢医生论文里的独特见解。因而他身为主编必定要先听听专家审稿人的意见。
再加上,这位年轻的谢医生并没对他及苏力玛发出异议,让他快以为苏力玛是对的了。当然,如果谢医生发出异议,以她年轻的资历,他这个主编应该是倾向于高资历的苏力玛更多,所以……
今天一炸,威尔森顿悟,他和苏力玛这些思路人家早被人摸透了,人家不是有学术不端的心虚不抗议,而是干脆不睬他和苏力玛。
世界上远不止他一家期刊,科研人无需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更何况人家的实力真心是杠杠的。
威尔森的手指抵在额头上忏悔了,悔过的是:自己不该小看年轻小将的,特别是这位年轻的谢医生,年纪轻轻这幅气度完全堪比大佬了。
和他不同,主动挑起事端的苏力玛是有利益在身的,怎么可能随便被说倒就倒。一边面红目赤,一边苏力玛为自己辩解向对方持续攻击:我是有收到她相关课题的稿件,所以才会质疑你们是否能看懂她建立的模型。
大家一惊,这算不算是眼前这家伙自曝蠢事坏事了。
证实不是学者都清高如圣人,学者是人,只要是人有私心随时是把学术变成脏的。
现场在开个头之后,众位讨论谢同学的研究课题声并未减弱。
高钊诚再问施旭:“她搞心血管的基础研究如何运用到你们的项目里头的?”
原理前面讲了,具体操作呢?
三大重力因子线是谢同学提出的预示模型,是她摸索心脏心肌纤维化发展规律得出的一套模型,这个模型根据人体心脏结构受重力影响划分出三条红线。每跨过一条红线疾病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到三条红线全完,这颗人体心脏基本属于报废不可逆转。
由于人体有个体差异,三条红线表现在个体上不可能简单套为一模一样,因此红线模型是套异常复杂的计算公式。
(本章完)
第3837章 上大套
苏力玛说的看不懂,指的正是看不懂她如此复杂的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从哪儿变出来的玩意。
这个质疑乍听好像有道理,实则没道理的。很多创新性模型是零突破,前无古人可以利用的,不可能透彻地告诉你是从何下手的。好比物理力学公式,牛顿能如何告诉你他如何突然想出公式是应该这么写的吗?观察出规律,把它归结出公式本身就是种灵感闪现。
冷知识到了,物理学数学化学通通是更需要人类超级灵感的学科,理科比文科更“玄学”呢。
至于这个公式是不是瞎写出来的,科学上需要做的步骤是验证,重复作者的实验用作者的公式进行实验看看是否是对的。这才是科学讲究是科学的重点。
关于验证谢同学模型的事情,她的一帮大佬老师们抢着捷足先登了。于是有谭老师的这篇普外科论文。
谭老师首先把她的公式放在溃疡性结肠炎纤维化的研究,发现有相似之处,再放到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身上,有发现共通处。
施旭提到是初步研究真的是初步,目前是追溯以前的病例标本得出的初步结论,紧接下来是要再做实验室实验和临床实验的。
这也是为什么谭老师没对徒弟的研究大肆张扬的原因。
不管如何,医学是要造福患者的。施旭透露出用这个研究结果在临床上获得的一些益处,语气里不禁洋溢着喜悦和自豪感:“之前有个患者我们在犹豫是否要对他的胃进行全切。根据她的模型没有进行全切,按照红线结合常规手术模式考虑来切,取得不错的效果。”
结合苏力玛的自曝,所有人明白为什么苏力玛要给人使绊子了。极有可能这人同观察出与谢同学眼中相似的医学现象,只可惜,对方不像谢同学无论如何想不出如何归结出公式。
医学到底是门综合应用理科,太需要各方各面的理科灵感了。只能说这人的能力是比不上人家之余心有不甘之余甘做小人,想在拖延对方论文发布期间意图从对方论文头获得“抄袭”灵感得出自己的实验室结论。没想到,人家早有几手准备,早防着他这种小人了。
现在现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家伙了。
无人需要特别对他发火或是如何,在学术界,名声一臭直接完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