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金手指试用员(400)
但她也确实不好太过于强硬斥责。
所以在众大臣讨论的声音稍加平息后,丁云就立刻敲了敲龙椅,大声道:“静一静,诸位都静一静。
安国公立下灭国大功,确实不好寒了他的心,?但三万大军入京之事也是十分不妥,这京城哪那么多地方给他们呆着,是让他们住客栈还是住百姓家里?
总不能睡大街吧。
况且据哀家所知,安国公的士兵也不是对百姓秋毫无犯,虽说不至于杀良冒公,屠村灭城,可也确实时常侵扰百姓,横加勒索,欺民之事,时有发生。
这些消息哀家可没少听闻。
想来诸位大臣应该也有所耳闻。
三万多士兵进了京,一个个要是不受约束,还像以前那样侵扰百姓,这让百姓如何看待他们,又如何看待我们?
所以安国公有功,是该赏。
但这么多大军绝对不能进城。
故而哀家打算稍微折中一下,户部将这次赏赐准备的银子提前准备好,今天晚上就连夜派人押送这些银子,和户部的空白任命状,去迎接安国公大军。
在什么地方把他们堵住。
谷裳
就在什么地方直接犒赏大军。
另外有功之臣的加恩也都顺带着一并进行,同时用户部空白的任命状,任命部分此次足以升到八品校尉的士兵。
将他们任命为县尉,允许他们带领部分士兵回家担任他们老家的县尉,负责地方安危,以及管辖所有衙役之流。
另外巡检参将都司之类的职位。
也都可以按照他们此次得到犒赏之后的军中级别,分别任命,让他们立刻带领手下的亲信即刻上任,不得延误。
剩下级别低的特许他们归乡。
总之就一点,能打发走多少就打发走多少,吏部尚书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到了那儿记得随时飞鸽传书,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安国公不太愿意,心里有什么想法的话,哀家也好及时知道,免得让安国公再生出误会。
至于安国公的具体赏赐。
那就升爵吧,升为郡王,另外再按照规矩册封其母亲及妻子,同时替他保留安国公的爵位,允许他立两个世子。
一个是郡王世子。
一个是安国公世子。
如此赏赐,哀家觉得已然不错,诸位呢,如果没意见,那就这么办吧。”
对方毕竟并没有明目张胆的直接撕破脸起兵造反,所以丁云自然也不好太过苛刻,因此只能尽可能的让文武百官们都满意,尽量中庸的去处理这件事。
对于丁云的提议,文官们大多都是瞬间便明白了丁云的意思,吏部尚书更是不由瞳孔一亮,面露惊喜,知道丁云这是在分化安国公带回来的三万士兵。
不用想也知道安国公带回来的这三万士兵,绝对是他手下精锐中的精锐。
但一旦丁云的想法顺利执行。
同时安国公又不敢立刻撕破脸。
当场起兵的话。
那他这三万士兵就基本算是废了大半,毕竟丁云可是想让吏部去把那些个达到一定职位的士兵们,全部都任命为全国各地的官员的,能当官,又有几个还愿意继续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仗呢。
同时谁又不想富贵还乡?
相比较于带着个地方上基本没什么人认可的军中职位回去,带着个八品甚至于七品六品的官职回家乡,?那绝对是妥妥的大好事,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不管是丁云还是吏部尚书。
都不觉得会有多少人愿意拒绝。
所以文官那边是立刻毫不犹豫的全都纷纷表示赞同,武将那边本来是觉得这方案也挺不错的,可是看文官都这么积极的表示赞同,他们反倒有些犹豫。
脑子还在想着,太后的提议该不会有啥陷阱吧,不然这些个向来跟他们不怎么对付的文官,怎么会突然积极呢?
同时还有一部分与安国公关系十分密切的武将,更是直接走出来,说道:“太后,其他方面我们倒是没什么异议,可是以安国公灭国之功,难道还不足以封为异姓王,只能得个郡王吗?
如今异姓王都已不能裂土封王了。
只是个名头罢了。
太后为何如此吝啬?”
第426章 :绝代妖姬红包群(6)
有的武将知道明哲保身,甚至于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让上面忌惮,不造反也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安全,乃至于富贵。
可是有的武将就不咋聪明了。
更是步步都怕自己死的不够快。
那几个站出来,觉得安国公的功勋足够称王的,明显就是不怎么聪明的。
还不等丁云反驳,边上的吏部尚书就立刻站了出来,?看着他们,嗤笑道:“卫青功勋可大否?
霍去病功勋可大否?
苏定方可曾灭过国?
而他们又可曾为王?
前唐名将苏定方灭了三国,最终也只不过被封为邢国公,他老人家的功勋难倒还能比不上现今归来的安国公?”
随着吏部尚书说完这话,边上不少文官都笑了起来,甚至还有人揶揄道:“某人不会不知道那三位是谁吧?”
“人家苏定方灭国,那可都是以弱胜强,?不像安国公,?二十万大军去灭一个总共也就凑出了十来万士兵的小国。
成功那是应该的。
要是失败那才是大大的不应该。”
实际上吧,这也不能说那些武将太贪婪,只能说是文武官员的认知差异。
对于文官而言,尽量避免异性王出现本就是惯例,非皇室血脉不得封王也应当是惯例,普通臣子功劳再高,国公之位也就是最高的了,如今都破例升格为郡王了,还想怎么样,还想要封王?
那不是贪婪是什么?
但是对于很多武将而言,他们会因为这数百年的乱世而觉得王位并不算什么,因为这两百余年来,天下自封为王的不要太多,为帝的都有很多,数量泛滥到他们根本不觉得王爷地位有多高。
两者之间的认知差异。
自然而然的造就了这番嘲讽。
接下来毫无疑问又吵了起来,丁云听着都觉得头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则是总算睡足了觉,?被他们吵醒。
然后他便一脸迷茫的开始找丁云:
“母后,母后……”
丁云和满朝文武百官并没有注意到他醒了过来,还是边上一直盯着他的大内总管首先发现,开始安抚,并且赶忙小声提醒了一下丁云,表示陛下醒了。
“醒了就把他抱过来吧。”
反正大家除了刚开始的时候要对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行个礼之外,之后根本就没人再关注龙椅上的皇帝咋样了。
再加上丁云又担心孩子回头哭。
所以便赶忙招呼了声。
并且微微起身抱过儿子,直接忽略了下面还在争吵的百官,开始跟她儿子小声嘀咕起来,问他现在还困不困啊?
待会想吃什么之类的。
如此又过了好几分钟,才有人发现龙椅上没人了,太后正在帘子后面抱着皇帝说笑,似乎无视了他们一众人等。
不过还没等他想说于礼不合,丁云就已经因为知道她儿子饿了,不想再继续跟他们扯皮,直接站起来掀开帘子:“够了,都给哀家静一静。
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快点把这事给定下来。
对了,哀家提议的前半段不是没有人反对吗,?所以那件事就定下来了,?待会儿吏部便赶紧按照哀家的吩咐去做。
现在主要讨论的就是有关于安国公的封赏,?同意哀家提议的站到左边,?不同意的站到右边,快点,陛下饿了,没空在这跟你们继续扯皮耽搁下去了。”
随着丁云说完这话。
下面官员迟疑了一会儿后,终究还是在某些人的带领之下开始分列左右。
这下子,局面立马就明朗了。
明显是左边的更多。
因为文官是基本都支持的,武将那虽说有不支持的,想让安国公封王,但不希望安国公因此功劳,凌驾于他们的人也不少,所以这么一站队后,真正支持安国公称王的总共也就不到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