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帝(快穿)+番外(107)

作者:辛宸

“哈哈哈!真不愧是英雄出少年,虎父无犬子啊!”

韩信闻言先是大笑起来,抬手摸了把小公子的脑袋,六岁小儿身高还不及他腰间,可那一本正经说话的样子,配着那张白白嫩嫩粉雕玉琢般的小脸,真是让人完全舍不得拒绝。

“你都这么说了,我不选你,还能选谁呢?”

他一语双关,说罢,又望向张良,“不知成信侯如何选呢?”

“我?”张良愣了一下,不禁苦笑一声。

刚夺下彭城之时,他就建议刘邦像上次抢占咸阳一样,先安抚民众,笼络人心,再布置守城事宜。毕竟彭城和咸阳不同,暴秦那时大势已去,秦王婴主动投降,已经没有反抗之力。可彭城却是楚王项羽的老窝,这里有着项羽起家多年积攒的财富和人气,更有一批对神勇霸王无比崇拜追随的江东子弟。

哪怕刘邦可以趁着项羽率军出征在外,偷袭夺城,可若是不能收服人心,那只要项羽回来振臂一呼,城里的人肯定会立刻反水响应,到时候占在楚王宫中非但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还是一个要命的陷阱。

可刘邦这次并没有听他的劝谏。

当初攻入咸阳时,张良能劝阻刘邦还兵霸上,那是因为刘邦当时真没多少实力,就算拿下咸阳早晚也得拱手让给项羽,若是这会儿不识趣,那等项羽杀过来,就得教他重生做人了。

事实证明,能屈能伸大丈夫,咸阳让了,鸿门从心地逃了,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可如今有五路诸侯投奔刘邦旗下,又让他夺了楚王都城,被众诸侯王一顿吹捧之下,刘邦就真的飘了,哪里还听得进张良的劝谏。

当时张良就有些心灰意冷,才会称病不去参加汉王的宴会,可没想到,好的不灵坏的灵,他的话应验得那么快,彭城被夺的消息才传出去,项羽竟然立刻就率三万精兵连夜赶回来,和彭城留守的人里应外合,几乎一个照面就将刘邦刚刚收拢的五路诸侯十万人马打得丢盔弃甲,才刚刚自吹自擂赢了西楚霸王的刘邦,转眼就被打得灰头土脸逃之夭夭。

张良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逃出来时得知是夏侯婴驾车冲出彭城,还以为刘邦也在车上,这才急急赶来,可没想到刘邦被抓,却留下个六岁的小娃娃被韩信拿来当挡箭牌。

是的,张良看到韩信的一刻起,已经确认,韩信绝对是有心自立为王,以公子盈为尊,营救汉王,只不过是为了面子和拉拢汉军打的幌子而已。

可谁想到,这六岁的小幌子,居然还有自己的主意,莫非是成精了?

张良想说谁都不选,回家自个儿玩去,累了,猪队友带不动,这世界想毁灭就灭去吧,他一个人也救不了全世界……

可对上公子盈那双黑白分明亮晶晶仿佛能看到人心底去的眼睛,张良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长长地叹了口气。

“公子年少志高,子房佩服。只是如今……”

“成信侯是怕了,还是累了?”

嬴政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张良的确老谋深算,可也不知他受了什么打击,如今竟变得如此消沉颓废,竟然萌生退意,难不成他还比不上刘邦那个猪队友?

“还是觉得我年幼无知,才敢大言不惭,请诸公襄助,为天下百姓谋一条生路?”

从赵宋朱明转了一圈回来,嬴政已经不是当初的秦王政,手无兵权不说,顶着这么个小娃娃的壳子想让这些谋士猛将臣服,就不得不学学后世那些“高人”们道德绑架的招数。

对连□□之辱都能忍的韩信或许不一定管用,可对于肯为老人捡又脏又破的鞋子的张良,却肯定管用。

嬴政还记得那个少年张良,意气纷发时,眼中好像有团火在烧。

而此刻,是暮气沉沉的心死如灰。

若是刘邦此刻在眼前,嬴政真想再踹他几脚,那么热血善良的一个五好少年,怎么就被你折磨摧残成这样一个小老头了呢?

看到张良苦笑的模样,嬴政伸出手来,尽管是只白白嫩嫩的小爪子,却像个大人一样,十分认真地握住了张良的手。

“相信我,我会比父王更适合你。”

小手很温暖,也很有力量。

张良楞了一下,略略有些吃惊,这,可不像是个孩子会说的话,也不像是韩信能教他说的话。

若是没人教,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张良仔仔细细地看了看嬴政,又看了看韩信。

韩信一摊手,露出一副爱信不信随你便反正与我无关的表情。

这话,不是他教的……张良开始认真地考量面前这位小公子说的话,至少,能说出这话的孩子,已经不能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了。

“不知公子,当如何为天下谋生路?”

他曾见过十二为相的甘罗,自己也曾是韩国有名的天才少年,并不会因为面前这孩子的年龄,而无视他的出色。

毕竟,能够在他和韩信面前,还敢“大言不惭”地要求他们选他辅佐他逐鹿天下,成为天下共主的“孩子”,绝不会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

就不知道,这天下百姓谋生路的大话,说得容易,如何去做,却是连张良自己都不敢想的事。

他曾经以为,刺秦王除暴君,推翻暴秦光复韩国,便可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可事实上,韩王安并无大才,暴秦虽灭,霸楚当道,天下英雄逐鹿之间,依然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任他殚精竭虑,却只见四面焦土,竟无一处安居之地。

甚至连曾经答应他约法三章的汉王刘邦,在攻下楚都后都原形毕露,沉醉美人权势之中,浑然忘了曾经应允过他的事。

在他心灰意冷已然决定退出,只是尽人事地来为汉王做最后一点事时,却不想听得个三尺小儿的招揽,他对上这公子盈黑白分明的一双眼,恍惚间,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没有对这小儿的大话嗤之以鼻,而是认认真真地跪坐于前,洗耳恭听,且听他有何高见。

嬴政对他这般认真聆听的态度很是满意,不紧不慢地说道:“百姓所求,无非温饱二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知成信侯可愿辅佐与我,安天下以养万民?”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张良。

哪怕前世他们不曾真正对面相识,但嬴政重生后曾与少年张良共事数年,见过最纯粹的少年时代,再看后世对他的评价,及至此时再次相逢,从他疲惫的神色和淡然的眼神中,嬴政看得出他的失望与沮丧,茫然与孤独。

人都说汉初三杰,张良运筹帷幄,韩信战略无双,萧何治国安邦,可韩信善征战不善权谋,功高盖主且不思自保,萧何智有余而仁不足,唯有张良,智勇仁兼备,功成身退,方得以善终。

可嬴政却知,张良的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不仅仅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忌惮,更重要的是看清了刘邦的为人,作为韩国五代相国后人,他最初忠于韩王,以复韩为目标,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是为了复韩之志。

直到项羽杀了韩王安,刘邦收留张良,承诺为其复仇,张良这才真正投入汉王麾下,为灭楚兴汉而殚精竭虑。

然而无论是在这次刘邦刚刚攻下楚都收服五诸侯就原形毕露,沉迷酒色之中,对张良劝谏权当耳旁风,还是在开国后就大肆封刘姓王而杀异性王,都让张良大为失望,才会“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可在关键时刻,他依然会站出来,扶立太子刘盈,稳定朝局,始终没让刘邦的“任性”毁了大汉开局。

他在退出朝堂后再次复出辅助太子,亦是因为太子仁善,而他对刘邦的失望,依然保留了一点点期望,希望一个仁善的太子继位后,能够让天下百姓安生。

张良所求,从来不是什么功盖天下,什么权势财富名利,只是与生俱来的忠,心怀天下的仁,拔剑而起的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