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少年郎+番外(498)

作者:空留

女侍去门外传人。

乔雅南眼神一转,决定先提前打个底,不过,要跪吗?

想着刚才沈夫人没有跪,她便也没跪:“太后,我们都是小门小户出身,不识那些礼仪,您别怪罪。”

“就你那拿不出手的礼节,哀家怪你了吗?”太后似笑非笑的看她一眼:“京城会行礼的人多了,哀家也不曾见谁磕头磕得好就奖赏。”

被怼了。但乔雅南放心了,乖巧的退回去当个柱子。

很快,乔家兄弟和宋姨方平夫妻齐齐进来,不懂那些复杂的礼仪,也临时得了提醒不能抬头看贵人,直接行了大礼。

太后叫起了几人,一一从他们身上扫过。兄弟俩她见过,另一对夫妻看着年纪并不是特别大,妇人穿一身绿色簇新衣裳,戴着全套的头面首饰,仔细描了妆容,一看就是利落的当家娘子。男子则是一身簇新竹青大衣裳,蓄着短须。乔丫头父母俱亡,在今天这样的日子,这两人担起的是父母的身份。

“人生在世,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颇为艰难之事。宋凝,你做到了。方平你也了不起,宋凝能不负好友所托,有你一半功劳。”

宋凝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当时的种种辛苦此时再想起来心仍会往下沉,她不止要担心雅南,还有来自方家的压力,婆婆的指责,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方平能撑多久的焦虑。好在扛过去了,如今她才能站在这里得到太后称赞。她也可以想象,从今往后,她的人生将是一片坦途。

而方平更不济事,从进屋就腿发软,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慢了几个半拍才将太后这些话收入耳中,激动得把头都抬起来了。太后说他了不起?太后说他了不起?!太后说他了不起!!

完全不知道要磕头谢恩的两人,让太后坚硬如铁的心都软了片刻。她喜欢这样的人,虽然弱小,却将人性美好的一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希望这样的人能再多一些,更多一些,那样的恒朝便是她看不到,知道在往那个方向走,她也能闭眼。

看旁边悄悄瞧她的乔雅南一眼,太后轻轻扬手,三位托着托盘的女侍走到乔家兄弟和方皓晨面前。

“哀家盼你们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得了赏赐,几人总算知道要磕头谢恩,然后在女侍的示意下告退离开。

太后喝了口茶,朝屋中众人道:“哀家想和乔丫头说说话,小沈大人留下。”

乔雅南有种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下来的感觉,脑子转得飞快。

太后先是去了常信县,看了几天后悄无声息的离开,然后出现在这里。结合吕先生说的话,最大的可能是这几天她们去了别的地方,可太后没有回去,而是又来找了她。

看着一个个退离的人,乔雅南脑子异常清明。

门关上了,屋里只剩太后、吕先生以及乔雅南和沈怀信四人。

“这些天哀家去了同心府辖下的其他地方看了看。”太后想着所见的种种:“看到了贫困,看到了愚笨,看到了苦楚,见识到了何谓了无生气,也见识到了什么叫穷山恶水出刁民,但哀家也见到了艰难生存之下的小小善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哀家觉得,比起读书识字,现在更迫切的问题是贫苦。”

乔雅南略有些紧张的吞咽了一下,抬头看吕先生一眼。

吕晓春轻轻点头,无声的道:大胆的说。

那,那她可真上了!

乔雅南去到太后面前,正想开口,想到什么,双膝着地,跪得结结实实。

“太后,我觉得启智和解决贫苦并不冲突。”

“继续说。”

话都说到这了,乔雅南那颗豹子胆冒出头来,抛开所有顾忌畅所欲言。

“百姓贫困是千百年来的问题,这个问题靠朝堂、靠个人都不可能解决,得靠他们每一个人。若他们启了智,像卖桂花,做乔记这样的事,他们未必会想不到。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什么样,但桂花里前后的变化是我亲身经历。”

乔雅南抬头看向太后:“我才回桂花里的时候,他们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每天早出晚归的伺候那点田地,日复一日的如此,很认真,也很艰难的活着。我当时手里也没几个钱,就打起了桂花的主意,但实际上我只是个理论派,在书上了解的是多,实际操作起来是怎么样却也所知不多。您知道吗?去年几万斤的桂花,是桂花里所有人去摘的,男女老少全出动,一朵朵的摘,我以为就是这么摘的,也没人告诉我这有何不对。”

太后想了想,同样没想出这有什么不对,她回头看向吕晓春:“你看出问题在哪了吗?”

“臣有一点猜测。”吕晓春看向乔雅南:“是一朵朵摘的不对?”

乔雅南笑:“今年就有人告诉我,说可以等桂花开好了后在树下用东西接着,再去个人上树去摇,桂花就落了,根本不用像如年那般费劲费人手就能把事儿办好。一年时间而已,他们就已经会动脑去想了,可这一年里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得的事,只是全程带着他们,该他们去解决的事就让他们去解决,该他们上心的事我绝不插手。他们学会了怎么做乔记的买卖,知道了怎么从别人手里低价贩了货卖给乔记,知道了做简单的算术,基本人人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太后,他们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已经在动脑想了。”

第637章 雅南谏言(2)

太后静静的听着,想着,抬抬手示意她继续。

还要说?乔雅南搜肠刮肚。

“您说见识到了何谓了无生气,我大概知道那是种什么感觉,才回桂花里那会,桂花里就是了无生气,每个人都是循着上一辈的脚步活着,多一步不会,少一步也不会。您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要做到仓廪实和衣食足,前提是要富足,而富足,需要启智,集众人之力方有可能。”

牙一咬,乔雅南又道:“若人人启智,读书的人多了必会出大能者,哪怕是一万人里出一个也是不小的数目,若能择他们为朝堂所用,以后朝堂上有能者居之,太后何用担心朝堂被世族把持,多年后尾大不掉?”

这话说到太后的心坎上了,沈怀信看太后一眼,眼神回到雅南身上。昨日他收到父亲快马加鞭送来的信,知晓太后离宫不见父亲就猜到太后是来见雅南了,信中只一句话:顺势而为,不必生惧。

短短八个字,并不难解。

太后得多上心,才会出现在常信县,得对桂花里多感兴趣,才会在那小小的方寸之地呆上两天,并且今日又出现在这里,足可见太后有多大的决心想动世家。

此事已是势不可挡。

至于成败……

沈怀信想着那八个字,心里底气十足,父亲说不必生惧,那便无惧!

此时太后说话了:“听着是很美好,可若人人识了字,他们岂会甘心天天扑在田地里,若该种地的不种地,粮食从何而来?若他们遇事则不甘,又岂会安稳?”

“民智为零真就好吗?说他们是人,可和牲畜又有何区别?”

乔雅南牙一咬,继续往下说:“千百年来,百姓早就被调教得温驯之极,若能集所有人的智慧建造一个安稳的国度,他们比您都更不能容忍有人破坏,他们会自发的守护,会拿起武器赶走侵略者,会让一代代子孙记着这国仇家恨。这样的百姓,不比那些麻木的,谁坐江山他们就跪谁的愚民好吗?是,百姓开智是不如以前好管,再难如曾经那般糊弄轻贱,可从长远来说,这是好事。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再聪明的人也是皇上的臣子,只要他们为皇上所用,聪明些又何妨?若官员想要管得住百姓,那他们就得更努力,更聪明,而不是一朝当官便万事大吉,当官员之间也需要优劣淘汰,他们怎敢懈怠!皇上更可组建智囊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