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女厂长+番外(34)
一口气爬上五楼,506的门果然开着,舒萍是最后一个到的,其他六人除了本地的一个,都是昨晚就住过来了,刚好把行李收好。
“哎呦这是谁啊,咱们舒厂长终于姗姗来迟了。”
余露是最先看见她的,这么一喊宿舍所有人都放下手里的东西围到了门口。
除了之前见过的,剩下的三人是舒萍第一次见,或许是残留了原主的记忆,很容易就产生了亲近感。
“当了厂长果然不一样,说不上哪里变,反正就是看上去更有气势更漂亮了。”
“舒萍很厉害的,我大姑家开店,听她提过好几次鸿远食品,说是有一款面包卖的特别好,客人买起来都是二十三十的称,进货还要排队呢。”
说这话的是朱小娟。
“真的啊?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人不可貌相,以前她可是我们几个里最文静内向的,去店里买个东西脸都红,没想到几个月不见已经成长到这个地步了。”
“你们可别再夸了,再夸我尾巴都要翘起来了。今天我来可没空手,给你们带了好些吃的,等事情忙完了给你们拿。”
肉松面包十箱,还有前不久刚研制出来的太妃糖,这是食用糖车间停产后改造的新生产线,走中高端路线,专销商场和进口商店,目前的销售状态是供不应求。
“真的?你还给我们带吃的了?哪呢?别放下面给别人拿了。”
果然各个时代的吃货都是相同的,舒萍无奈的解释道,“放心,我开车开的,东西在车里呢,保证谁也拿不走。”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
“什么,你都会开车啦!赶紧说你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舒萍含蓄的笑着看了大家一眼,压根没想隐瞒自己的感情问题,带着炫耀的语气说,“我还没考证呢,是我男朋友送我来的,就在楼下,特意带过来给你们看,我这朋友够意思吧?”
“啊”的一声,整层楼都听到506爆发出的尖叫声,不过今天是毕业典礼,意味着毕业班全体将要离开校园成为正式工作拿工资的社会人,再兴奋也能理解,不会怀疑是不是着火的问题。
“天呐,你找对象了,这也太快了吧,赶紧跟我们说说具体情况,怎么谈上的啊?”
“一般都是家里介绍的吧,不然哪会那么快。”
舒萍看了下时间,已经九点四十多了,走到教室还要好一会呢。
“时间来不及了,我们边走边说。”
大家一看果然,赶紧拿上钥匙、包锁门走人。
“他在楼下你们等会就能看见,是我们厂的车队经理,退伍回来的,比我大几岁,人很不错,主要是性格好又踏实,这么好的男人喜欢了就得迅速下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众人嘻嘻哈哈的下楼,光从舒萍的神情和描述里就知道对方人肯定不差,何况是部队出来的,全国人民对军人的好感度都是超标的。
等她们一路叽叽喳喳到了食堂门口,隔了几十米就看见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站在车前,只双手插袋那么站着,身高长相完全不输海报上的各类模特。
“这也太有型了吧,回去赶紧帮我们问问有没有缺对象的战友,按他的标准来就行,给我们也介绍几个,成了我们给他包大红包。”
那边霍峰也看见了她们,尽管他表现的很镇定,舒萍还是看出了他神情动作比平时僵硬了一些,不过底子还在,总体表现不错,舒萍趁室友不注意,偷偷给他比了个大拇指,他抿着唇低头,笑容灿烂。
这天行程很满,聚了几波后,直到晚上跟室友们吃饭才踏上回去的路,大家有伤感,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每年都要找时间见面,聊聊,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虽然舒萍早几年就经历过相似的离别,也知道离开校园后很多事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但她没有说任何扫兴的话,也会代替原主呵护这份友情,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做最坚定的那一个。
作者有话说:
周末愉快,感谢支持哦,比心~
第三十章 小同志觉悟很高啊
香肠车间的建造在霍浚的帮助下走上了正轨, 图纸确定后直接交给朱云龙负责,作为老板, 舒萍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原材料从哪里来?
之前去永福村时, 她倒是承诺过李叔,等他家的十来头猪出栏都运到食品厂,可那些食堂用够吃两三个月, 加工成香肠就不够看了。
“胡姐,你手里的其他工作先放放, 抓紧时间把附近几个市的养猪场统计出来, 具体到地址、电话,我要用。”
舒萍安排胡慧瑛工作时, 新来的人事专员孙萍听见了走上来问,“厂长, 您是想亲自去考察生猪市场?我小时候帮家里养过猪还算有些经验,要是哪里用得上我的, 您尽管吩咐。”
有句话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的太对了,舒萍两辈子都没养过猪,这一块是真没经验, 既然孙萍毛遂自荐主动请缨, 人尽其才是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两天后她就带着由霍峰、孙萍、叶伟、婶婶刘燕芳组成的考察组出发了。
“不是我吹,咱养猪场的猪在整个县都是这个。”老板说着伸出了一个大拇指。
舒萍他们来的第一家养猪场就在邻村, 口碑不错, 五个猪圈里大大小小三十几头, 属于小型规模。
比较有特色的是, 老板将黑猪白猪进行了配种, 因此他家除了白猪、黑猪外,还有黑白相间的猪仔,这个品种的猪结合了两者间的优点,健壮、不易生病,肉质也更加紧实。
猪仔们听到人声纷纷竖起耳朵看过来,有的满怀的走向石槽,看上去都挺精神,圈里打扫的也很干净。
舒萍转头向身旁众人征询道,“婶婶,你们看呢?”
“他们家养猪十来年了,七八年前吧,我还捉过一只回去养,不过你之前说往后一个月得几十上百头,这里统共才多少,不够使啊。”
家庭作坊式的养猪场,这个规模在村里已经很够看,妥妥的富户,而婶婶担心的问题也正是舒萍正在考虑的。
老板在一旁听到急了,“不够使没事啊,舒厂长,只要你发话,我随时可以扩大规模,专门给你们供货也完全没问题的。”
反正养猪就是为了卖钱,卖给谁不是卖?更别说鸿远食品厂在当地的名声节节攀高,已经成了首屈一指的存在,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少担多少心事!
舒萍感受到了老板的诚意,主要是对他们家的养殖成果也满意,想了想道,“这样吧老板,相逢就是有缘,大家都不是那种挑剔的,我们第一家就来了这,乡里乡亲的肯定要优先考虑,不妨彼此拿出诚意来,你们家能卖的我都收,价格方面也请你给个实价,至于以后的生意咱们以后再谈。”
她的话让老板心悦诚服,再次竖起了大拇指,“难怪鸿远的生意越做越好呢,有这么大气、诚信的厂长,打起交道来谁都得说个‘服’字。”
如今市场上的猪肉是四块钱一斤,养猪场卖给肉贩子是三块二一斤,老板跟舒萍定了三块一斤的合同,但运输这一块由鸿远来,这部分省下也不算多亏。
而舒萍则以低于市场一块的价格进货,按每只猪一百五十斤算就是一百五十块,可谓皆大欢喜。
之后确定的几家都按照这个模式谈判,其中有一家规模高达五百多头的,舒萍直接跟对方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价格按2.9元每斤算,加上几十公里的运费,成本倒是没太大区别。
原材料的问题解决了,压力再次给到生产上,朱云龙带人按照配方一一尝试,终于在几经改良后达到了让舒萍满意的成果。
“这次的铺货按之前的经验来,首先逐一联系客户,免费投放一箱试卖,其次开发新产品,研制香肠面包,争取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