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番外(455)

作者:蒿里茫茫

……这名字有点怪异,其实是并州骑兵的居住区,原本因为位置比较靠东,所以叫辰初坊,但是这里卖早点的特别多,大家逐渐就这么叫了。

太阳渐渐西下,还没到晡时,但客舍里已经有人在吃汤饼了,味道飘得特别远,一闻就知道是羊肉汤,加了茱萸,因此带些辛辣。

……当然加得最多的,味道也最浓的肯定是醋,飘出去几里地远,有受不了这个味儿的就捂着鼻子绕着走了,有喜欢这味道的就趋之若鹜,嘴角流下激动的泪水跟着进来了。

有并州人在一面吃喝,一面大声讲话,走近一看就看到了张辽正在一群老兵中间,听他们叽叽呱呱地讲着什么加了密的并州话。

有妇人走过来替他们添酒,跟他们闲聊几句,讲的也是并州话。

案上除了汤饼,还有一碟肉干,一碟鱼干,一碗蛤蜊,以及下酒必备的盐豆子。

张辽没怎么喝酒,就抓了一把豆子,一边听他们聊天,一边咯咯蹦蹦地嚼着豆子。

就特别的闲适,特别的安然,特别的……

……特别的咸鱼。

因此她走进去时,就给张辽吓了一跳,手里握着的豆子赶紧倒回碟子里,拍拍手就起身了。

“悬鱼?你怎么来了?”

咳。

“我看到最近大家都——”她比比划划了一下黑眼圈,“以为文远肯定也在忙些什么,所以来看看你。”

张辽露齿一笑,“我什么也没忙,一点也不劳累,悬鱼挂念我,我很感激。”

……她看出来了。

这些并州老兵已经在北海安家了,看起来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安静平和,她看看他们,感觉是很满意的。

但是看看张辽,又不满意了。

“坐下吃一点?”张辽很自然地问了一句。

……她再看看那碟被他攥在掌心里半天的盐豆子,感觉更不满意了。

“我知道悬鱼寻我来是为何。”

寻了一处清净角落坐下,老板娘又端上来几碟小菜,温了一壶热酒,张辽这才开口。

“……我寻你来是做什么的?”

“你既一心都在整治北海东莱上,”张辽笑道,“我当然能帮你一臂之力了。”

她有点好奇,“怎么帮?你也要去府里帮国让长文他们整理卷册吗?”

张辽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绝了,“那个在下做不来。”

“……那你怎么帮?”

“你看,咱们久战劳苦,现在又是冬天,那些战马是需要多休息休息的,”张辽说道,“但也不能一冬天都在马厩里待着啊。”

他说这话时特别自然,一点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突兀的地方。

但这个话题跃迁成都已经令她完全不能理解了,她只能愣愣地继续盯着他,等他往下说。

“你看,当初你在琅琊时,处理那些邬堡,也颇费了心力,”他很自然地说道,“青州若有那等筑邬自笼,不服政令的豪强,你就将一个名单整理出来给我便是。”

“……然后呢?”

“没什么,就带着骑兵出去跑一圈,溜达溜达。”张辽这样一本正经地说道,“替你侦察一番。”

“哦……”

虽然听起来不像是在帮忙,更像是偷懒,反正也要出去遛马,顺便找了个这样的理由。

但仔细想一想,本来文远就是个武将,帮不上什么忙也正常啊。

“那就多谢文远了!”她很感动地说道。

那张英气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很和善的笑容,笑眯眯像什么人畜无害的白色长毛狗子似的。

青州的许多豪族都记得那一天。

已经进了腊月,他们这样感慨地对自家亲眷这样说道,这一年真是太辛苦啦!好不容易捱到了岁末,可算是过去——

然后便有人屁滚尿流地跑进来了!

“有大队骑兵!有大队骑兵奔着咱们邬堡来了啊——!”他这样尖叫着,“主君快出去看看啊!”

主君猛地站起来了。

“必是因着隐田之事!”那位平时气定神闲的主君此时也连连跺脚,“柳当那老贼!自己惹了陆廉,合该身死族灭,如何他却留了一条性命!”

但是现在再去骂柳家又有什么用呢?

骑兵就在邬堡外,并不急迫,只在百步开外,绕着邬堡走了几圈而已。

可是,可是!那样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一支兵马!旌旗在寒风中凛凛作响,弓弦绞紧与强弩机扩拉开的声音似乎已经传到了邬堡里的每一个角落!

平日遇到盗匪,邬堡便会将大门紧闭,家中的男性仆役上外墙准备应战。

这样一座邬堡,如此高厚,如此坚固,粮草又如此充足,便是面对陆廉也能抵挡得数月!

——家主的确是这样想的。

但他现在面对这样一队骑兵,只是看到对方围绕着邬堡跑了几圈,便已经肝胆俱裂,下令打开邬堡门,毕恭毕敬地迎接那位将军了。

“将军是如何想到这一招的?”

并没有带领兵马进邬堡,只是表示自己纯粹是在外面遛马,请他们不要多心的张辽听了副将这样的问题,略微思考了一会儿。

“当初我跟随温侯的时候,”他说,“曾经去过一次东海……”

第316章

剧城一切都很风平浪静。

太史慈从流民中招募兵士,每日数千,几天下来挑挑拣拣,几番筛选过后,竟然留下了万人之众。

这些人都是曾经略有薄产,又有几个兄弟的殷食人家,但一场逃难过后,那点薄产显然经不住花用,就这么没了。

有些人剩了一头牛或是两头猪的,还可拿去换些粮食过冬,若是连家畜都没有了,就只能将自家的田地卖给豪强,还有些连田地也没有的,只剩下了卖身为奴这一条路。

这样比较起来,当兵的确是一桩美差了。

军营就这样渐渐地扩大了。

一座中军营,即使主帅陆廉不在,也依旧在这片营地最中心的位置,有亲随老兵日夜看守。

周围又渐渐伐木建屋,在袁谭军营的遗址上修建起了新的大营。

城中的染坊接到了这笔大单,赶忙在年前染出一批布料,再交由妇人们制成旗帜,一面面地矗立在军营之中。

这些赤红旗帜如同野火,初时寥寥,很快便有了燎原之势。

映在进出城的商贾眼中,映在那些停留在城墙根下,喝一碗热水的流民眼中,再由他们缓慢的步伐,渐渐带去青州的每一个角落,终于一个不落地钻进了那些世家豪族的耳朵里。

“我原说就该投奔大公子的!”

“你舍得下这偌大家业?”

“舍不下又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要被陆廉小儿夺了去!”

“难道便坐以待毙不成?”

“你待如何?”

“若能如张邈旧事……”

“张辽就在城外!我倒要看看你去哪里再寻一个吕布来!”

到处都有这样的议论,渐渐人心惶惶起来。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北海,自然是不愿意跟着袁谭去平原的,人能走,难道地也能走吗?况且刘备奉了朝命,陆廉又有那样的美名,他们那时若是投了敌,颜面上也过不去。

但现在从平邑开始,突然传出明年开春要度田案比的消息。这消息如惊雷一般,炸得他们手足无措起来!这些地立刻不是他们的了?那他们不立刻离开,还在等什么呢?

可是张辽的骑兵来来回回地在北海巡逻,他们想走却也来不及啊!

这些豪强又开始悄悄讨论起……如果不走,究竟该如何呢?他们能不能平平安安地瞒过去?

这个念头又立刻被打消了。

那些度田的官吏是他们自己的兄弟叔伯,但听说到时剧城可能会下达许多调令,将这些官吏从自家田产上调动开,换些别处的官吏过来。

……甚至可能会调些陆白的女吏过来。

有些行事豪横之人,差一点生出凶恶之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