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番外(377)

作者:蒿里茫茫

天已经完全黑了。

营地里十分嘈杂,但只要走出去,立刻就能感受到几乎令人窒息的安静。

远处有树叶在风中摇曳,近处有流水潺潺而过,只是无论远近,附近都再也没有什么人家。

她站在河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转过头去。

“你怎么胆子这么大呢?”

那个脏兮兮的小脑袋从石头后面小心地探了出来。

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可以称他为大郎,但父母更喜欢称他为阿熊,啊呀,他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可是还是会因为编不好草鞋而被阿母骂……

她坐在石头上,听着这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点紧张,因此话格外多,也格外找不到重点的嘀嘀咕咕。

其实他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人的兵马,他不识字的,因此骑兵一过来,他就飞快地跑掉了,他慌得了不得,几天没吃什么东西,原本就怦怦乱跳的心跳得更快了。

但待兵马走过,他悄悄返回来时,看到有鸟儿在那块碑上落着,似乎在啄什么东西。

那几只鸟真是讨厌极了!这个孩子嚷嚷道,将军赏他的饼子被它们吃了小半块不说,还在上面拉了一泡鸟屎,呸呸呸。

可那到底是一块饼子,擦干净了,掰下来吃一小块,剩下的藏在怀里,他能吃好几天呢!

“你的父母呢?”她问道,“他们在哪里?”

“阿耶和阿兄被捉去了城里,”小孩子立刻说道,“听说那里需要人做工!”

“阿母呢?”

那张泥潭里滚过的脸愣愣地看着她,嘴巴张开了一会儿,嘴唇哆嗦着,“我阿母……”

那个孩子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但两道冲洗了脸庞的泪痕比什么话语都清晰。

于是她立刻就明白了。

“我知道了,”她温和地说道,“过几日淮安城就会被我们夺回来,你阿耶和阿兄都会回来的。”

“真的?!”

她点了点头。

“那将军为什么不去攻城?!为什么还要北上?!”

“害了你全家的人在北面,”她说道,“我得带着我的士兵追上他。”

“追上他!”那个孩子有点神经质地重复了一遍,声音尖利极了,却仍然抖得厉害,“追上他!”

“是的。”

那个孩子从小声呜咽,忽然变成了一种想要压抑,却无法压抑住的号啕。

那是惧怕吗?是仇恨吗?那里面有欣慰,或者是期望的泪水吗?

“他们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那个孩子在哭声中,还在断断续续地问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杀了我阿母?!为什么要劫了我阿耶和阿兄?!为什么要烧了我们的房子?!”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用“坚壁清野”来回答,于禁不想在淮安城附近留下任何能为敌军服务的平民,不想留下任何攻城也许用得上的材料。

在这个时代,这个人的名声并不算坏,她想,他并不嗜杀,他杀死的,仅仅是那些他认为应当去死的人而已——至于那些人是不是一辈子辛辛苦苦守在田里,老实巴交耕田种地,养活父母妻儿的农人,他们有没有自己的人生,他们想不想这样悲惨地死去,于禁并不在乎啊。

“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了,”她安抚地说道,“等我们打败他们……”

“他们就再也不会来了?”那个小男孩大声嚷道,“我听说他们已经来了三次了!”

那双因为几天没吃什么东西,因而凹陷下去的眼睛在悲愤地盯着她,等待她说出点什么来。

因此陆悬鱼沉默了很久。

“他们再也不会来了,”她说道,“如果兖州人想来徐州,他们要放下兵器,要和和气气,像你的邻人那样,像那些走在乡间的货郎那样,像一个大汉子民对另一个大汉子民原本该有的态度那样,我们才允许他来徐州。”

小男孩似乎听不懂这样的排比句,但他仍然被她认真的态度说服了。

“那,那就好,”他抹了一下花猫似的脸,“将军,你明天要继续往北吗?你们是在路上打仗吗?”

“嗯,嗯,”她不准备说很多,只是点点头,“大概是在路上打仗的,但也可能在路边打仗,这都不一定的。”

“往东北去二十多里,有个泥沱林,将军得小心点!”

“……什么东西?”

“那里远看是林子,长了不少树,其实里面都是泥地,可深着呢!几年前陈庄有人往那边去探亲,孩子贪玩,跑进林子里,据说就陷在里面,找不到了!尤其早起还有毒瘴,吓死人了!将军,你得多留心……”

小男孩还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讲着“本地乡下人才知道的冷门地理知识”,她一边注意地听,一边思维发散了一下——

于禁呢?他知道吗?

第264章

秋夜渐长。

他们在巢湖旁扎寨那会儿,寅时天光已经乍亮,湖面上泛着橙红与墨蓝交织的波光,渐渐那一段橙红色的朝霞间透出金光时,早起换岗的士兵正可以迎着那抹朝阳舒展一下筋骨,去湖边看一看网子里是不是钻进了几尾鱼。待确定了朝食有没有一点加菜之后,再慢吞吞地去帐篷里躺下,而那时他的同袍们尚在酣梦之中。

但现下也是寅时,士兵们默不作声地从榻上爬起来,穿好衣衫,踩上草鞋,再用破布将腿绑得紧紧的,最后才掀开帐帘,一个个出门时,外面的火把还在劈啪作响,散发着桐油焦糊刺鼻的气味。

透过火把的阵阵黑烟,天幕间仍有许多星星不肯离开,仍旧居于高天之上,冷酷地注视着这座已经苏醒,即将整装开拔的军营。

在经历了疲惫的行军一日后,这个时辰起床无疑是痛苦的。

但还有比他们更痛苦的人,比如枕戈待旦,根本无法睡得踏实的太史慈,以及他身边的那些士兵,他们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精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血战。

但好在他们坚持到了黑夜的降临,也好在于禁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不愿意在十分有把握的前提下安排夜战。

士兵们埋坑造饭,朝食是两个饼子,以及一碗肉汤,里面有煮过之后像泡水的纸一样口感的肉干,也有些艰难从沼泽地里带出来的羊,宰杀之后,那些羊肉来不及炙烤,切个稀碎就扔进了锅里。

因此这一锅肉汤浮着血沫,又膻又腥,难吃极了。

但士兵们吃得津津有味,连那些血沫也很珍惜地一起喝了下去,或许他们其中有些人是吃不惯这种味道的,但谁也不会如此娇气地表露出来。

这样一顿丰盛的朝食代表了即将来临的大战,因此多吃一点肉,就多攒出一分力气,也就多了一分活下来的把握。

至于那两个饼子,老兵们倒是不忙着立刻吃掉,而是只吃了一个,留一个揣在怀里。

“打仗时吃得太饱可不行。”他们这样交头接耳。

当灶坑里的火被熄灭,所有的物资都被装在车上,士兵们举起旌旗,拿起武器,准备跟着她继续出发时,陆悬鱼难得地停了下来。

“我有话要对你们讲,”她说,“今天咱们要打于禁,我原以为此人不过尔尔,因此分了三千兵给太史将军,要他去诱于禁出城击之,但他的确很强。”

在她身后,地平线的尽头出现了一抹浓稠而凝重的深红。

士兵们沉默地看着他们的将军,这支即将开始行军的长队如同林中的树木,风一吹,只有衣衫擦过的沙沙响声,寂静得再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不过也仅此而已,”陆悬鱼说道,“他难道能胜得过我么?”

她看着麾下那些士兵,那些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因此已经不能承受高强度作战的士兵,“你们杀得了曹仁,就同样能杀得了于禁,但这一仗与往常不同,你们必须听从我的命令——”

“我们都听将军吩咐!”

“将军要小人去死,小人也绝不迟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