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313)

作者:玛蒂尔答

婉襄轻笑了一下,把铜镀金珐琅转花葫芦式钟换到了自己面前。

“朕令果亲王视察直隶及诸省满洲驻防之官兵情状,今已有回报。京师而至西安,及直隶、陕西两省地方,墩台皆已齐备,且完固高峻,一望蔚为可观。”

“而山西一路山径,向来竟未设立墩台。其平坦之处,则仅存旧址。墩台倾圯,已成土阜。”

墩台是一种报警台,清初之时,皇帝便已经下令各地建立墩台营房。

若有警则守军举烟为号,有寇至则挂席鸣炮以报讯,缉盗卫民,所关甚为紧要。

“朕屡降上谕,使各省文武官牟稽查办理,敬谨遵奉。然石麟、王羾等受朕委任,亲在地方,何以疎忽怠玩至此?”

“若非年老糊涂,即系苟且塞责,不肯实心任事。朕已着人将其调取来京,必得当面好好同朕奏明。”

即便雍正再三强调不得玩忽职守,也总还是有人玩愒性成,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婉襄继续摆弄着这钟表,她的文物搜集进度,已经到了最后的十件了。

她发现这些西洋钟表的底座总是很华丽的,若是钟表有灵,大概会说:“大家欣赏我的外表就好,我的身体里面有精密的机芯,请大家千万不要对里面的结构感兴趣。”

为了保护里面那些自有其规律,外人却不能懂的机械,匠人们只能百般用心,用富丽精巧的外观来吸引旁观者消耗掉所有的热情与好奇心。

这一做钟表底座上的并不是珐琅西洋画,而是一个一个雕塑精美的小人与摆设——他们都会随着时针的走动而转动,故名为“转花”。

整个底座是一座二层西洋小楼的形状,楼房轮廓边缘都有小颗粒的红宝石镶嵌。

分明是欧洲人制造的,但这风景与建筑也有些像是印度风格,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就已经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起了东印度公司,与大清相邻的那个国家,正在一步一步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和前一只钟表一样,底座之上顶着一只巨大的葫芦,葫芦的下半部分是精密的表盘,上半部分则更为华丽,像是一只花瓶,供养着铜制的花束。

若是一只花瓶已经华丽繁复到用珐琅、宝石来装饰,那么里面的花朵再美丽,其实也都没有意义了。

雍正不知何时已经抱着嘉祥走到了婉襄身旁,拿起这只钟表,“哪日朕有空闲,要亲自将这钟表拆开,看看它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很不幸,仍然比除了婉襄行动力更强的人盯上了它。

雍正似乎对那只铜镀金四象驮八方转花钟更有兴趣,在婉襄的目光中看来,这是一只巴洛克建筑风格式钟,但雍正当然不会知道。

嘉祥在他怀中伸手要抢,他下意识地躲开了,而后弯下腰,将嘉祥放在了床榻上。

嘉祥重新开业行动自如,以为雍正要跟她玩,一下子窜到了角落里,而后婉襄与雍正挨着彼此坐着,欣赏着这只钟表。

“朕从前让西洋来的传教士看过这只钟表,他们说这上面的纹样是什么‘法兰西’的什么宫殿,总之对于他们的国王来说,这就相当于紫禁城。”

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在世界宫殿上的地位,的确与中国的紫禁城齐名。

“你瞧,这正门之内有一座神像——西洋人的神看起来并不庄重,作为神祇,甚至连衣服都不好好穿,实在有失体统。”

“他们的宗教与神明看起来都不干不净,所以朕不允许他们在大清的疆域之内随意传/教。”

婉襄把自己的下巴搁在他的手臂上,看了一眼钟表上的图案。

这神明是古希腊神话之中的太阳之子阿波罗,是最俊朗的神之一。她微微笑着,没有说出口。

“这一面,还有一幅他们的国王出行图。西洋人的马车也和咱们不一样,国王就坐在车里,到处都开着窗户,抛头露面。”

在钟盘上方有两个小盘,左为乐曲止打盘,右为换乐曲盘,雍正的手落之中的一个上,略按了一下,这座钟表便开始演奏乐曲,是婉襄久违的西洋民谣。

她静静听了片刻,发觉是那首著名的《绿袖子》。

“绿袖子是我金子般的心,只有她才是我的心爱人。”

婉襄听着这乐曲,整个人都靠在雍正身上,这一瞬间觉得无比熨帖温馨。

雍正也任由她依靠着,这首《绿袖子》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他们不过都是学习者,她所知的那些和他所知的交汇在一起,知识是一条河流,流向他们的子孙后代,流入寻常百姓家。

婉襄觉得很欣慰,但嘉祥似乎并不是这样想的。

同时为额娘和阿玛忽略,她气鼓鼓地从角落走回来,大声地同他们宣布,“嘉祥再也不要和你们玩啦!”

第267章 斗争

“……王爷很喜欢这味道, 儿臣倒是喝不太习惯。恰好今日又让人送来,儿臣便想着正好让小公主与小阿哥也尝一尝。”

乾隆喜欢喝豆汁是出了名的,这东西也是在乾隆时期被引入了宫廷御膳之中, 每年九月开始到立夏之后的五天, 这段时期,宫廷御膳房中都常常制作豆汁儿。

无论是刘婉襄还是柳婉襄都是北京人, 不过她倒是并不太喜欢这豆汁儿,并没有和富察氏以及高禾晏,那拉氏一起品尝,只是同她们一起闲谈。

所谓“豆汁儿”是一种绿豆制品, 以绿豆为原料,发酵、过滤之后制成淡绿色的汁, 再配以焦圈、麻花、辣咸菜一同享用。

已近年关,那拉氏是新妇, 富察氏常常带着她熟悉宫中的人事, 长辈等等。昨日进宫探望了太妃她们, 今日去拜访过裕妃,而后又来婉襄这里坐。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 适口酸盐各一瓯。”

高禾晏笑了笑,“这豆汁儿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况价格又便宜。王爷是千金之躯, 却也有百姓的胃肠,这于百姓们而言是好事呢。”

但乾隆喝豆汁, 也没耽误他进其他的山珍海味。

高禾晏向着乾隆说话, 因他是她赖以生存的夫婿, 婉襄却不必。

因为今日有那拉氏在此,彼此还不熟悉性情,所以婉襄只是淡淡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嘉祥忽而跑过来,望了一眼桌上的东西,故意捏着鼻子做了个鬼脸,而后又跑开了。

她嫌这东西臭,一口也不肯尝,反倒是一旁的弘曕在获萤的陪伴下用得很香,一连吃了两个焦圈。

那拉氏也望着弘曕,不觉笑道:“六阿哥的胃口可真好。”

弘曕和嘉祥是两只糕点老虎,对肉食还要挑三拣四,无论是什么糕点却都爱吃。

焦圈也是一种传统的老北京美食,将发好的面团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而后入锅油炸,成品看起来就像一只手镯一样,焦香酥脆。

婉襄便笑起来,“你别看他小,夏日里本宫有时没胃口,他吃的东西倒比本宫还多些呢。若是寻常人家,如何能养得起这样的孩子。”

富察氏不免嘲笑道:“每日吵吵闹闹的,也不知道要花去多少精力,若是不这样吃,如何能受得住?永琏如今文静些了,吃的东西也就少了。”

高禾晏仍然锲而不舍地夸赞乾隆,“其实王爷爱吃这东西,倒也有自己的道理。”

“豆汁儿配焦圈,再加上一碟酱菜,占了五味中酸、甜、辣、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期盼。”

若是这话叫雍正听了,恐怕更要生气。

人生若从不吃苦,如何能反衬出甜;体味不到百姓的苦楚,又如何能做一个明君?

婉襄同样的,只是笑而不语。

她恰与那拉氏对面,那拉氏不过也略用了一口豆汁儿便没有再吃了。在高禾晏说这话的时候用手帕掩住了唇,眼中的不屑一闪而过。

此时的那拉氏,跟婉襄一样,并不如何喜欢乾隆么?

高禾晏两次提到豆汁儿,婉襄都不接茬,也并不肯尝一尝,她便知道婉襄对这件事兴致缺缺了。

上一篇:不患寡 下一篇:穿成四个大佬的替身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