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72)

作者:映在月光里

第五十三章

紫禁城乾清宫。

齐佑的急信走了“八百里驿递”, 很快送到了康熙手上。几乎是前后脚,喀尔喀的近况随之飞抵京城。

喀尔喀的紧急信,禀报了噶尔丹前来攻打,喀尔喀的惨况。当地百姓流民来奔投, 官员不敢擅自做主, 请朝廷下旨意。

而齐佑的信, 因为情况紧急, 未能如以前那样分析详尽,而更像是一篇征讨噶尔丹与罗煞兵檄文。

康熙看着齐佑的信, 好似喀尔喀的情形跃然于纸面, 铁马金戈,气壮山河。

信里,除了痛陈罗刹国的两面三刀,噶尔丹的狼子野心,齐佑还提出了他的观点。

那就是打, 建议康熙迅速抽调周围的兵力, 不客气回击。

打仗除了一腔热血之外,还得要看如何打, 以及胜算的分析,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齐佑分析得很简单, 但对噶尔丹与罗煞兵的描述,每一条,都让康熙无法拒绝。

噶尔丹是康熙的心腹大患, 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将他抓住,凌迟处死。

若是这次能活捉住他, 哪怕捉不住, 直接让他死在喀尔喀也行。

打仗不能说打就打, 康熙迅速让梁九功传重臣前来御书房商议,太子大阿哥也一并叫了来。

与以前一样,听到了喀尔喀的情况,彼此各抒己见,主要分为了三派。

一是主战派,以重回朝堂的李光地与对康熙知之甚深的明珠为主。

李光地说道:“皇上,如今索大人与佟大人他们前去与罗刹国和谈,噶尔丹却心怀不满,誓要破坏两国的邦交。如果大清不管,罗刹国会如何看大清,恐令他们更有恃无恐。”

大阿哥年轻气盛,听到噶尔丹居然敢直接前来进犯喀尔喀,跟在李光地后面激动地说道:“汗阿玛,噶尔丹实在可恶至极,这次一定要狠狠打他们,打得他们满地找牙,再也不敢惹大清!”

另一派是中立谨慎派,以两朝老臣,保和殿大学士王熙,左都御史马齐等人为主。

几人坚持以稳妥为上,需要弄清楚当地的局势再做打算。

第一次与噶尔丹正面开战,粮草调度,以及派谁领兵,也得慎重考虑。

另一派则是反战派,以伊桑阿为主。他认为喀尔喀局势不甚明朗,贸然出兵,会激怒好不容易同意和谈的罗刹国。

若是着急忙慌开战,战败后,还会惹来他们的耻笑。令谈判陷入被动不说,兴许罗刹国一怒,还会终止谈判。

大阿哥气尤未平,大声质问道:“难道就允许噶尔丹大摇大摆前来,再耀武扬威离开?我虽然不清楚,可这里面没有罗刹国在背后使坏,说什么我都不信。”

伊桑阿看了眼年轻冲动的大阿哥,眼神再从安静坐在那里的明珠身上扫过,不紧不慢说道:“大阿哥,漠北蒙古地广人稀,如今噶尔丹的兵在何处,估摸着都无人知晓。等到朝廷兵马开至,说不定噶尔丹早就回西北了。”

大阿哥一愣,下意识看了眼康熙以及太子,还有明珠等人。他犹豫了一下,愤愤不平哼了声,到底没再说话。

太子则从头到尾未作声,只大阿哥退下之后,嘴角微不可查撇了撇。

御书房里都是康熙的肱股之臣,他坐在御案之后,面无表情听着大家的意见。

每个人的话听起来都有道理,只不知为何,康熙心中却掩饰不住的失望。

无论哪一方,都只顾着坚持己见,慷慨陈词,却无人提出该如何打,如果只观望或者干脆不打,接下来又该如何做。

说到底,他们除了欠缺担当之外,最欠缺的,还是实际的行动措施。

康熙愣住,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习惯了齐佑的做事方式。

齐佑从不会只提出反对或者赞成,无论哪一种建议,他都会附上自己的行动计划。

虽说最后都是康熙拿主意,他深刻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齐佑的行事方式,令他这个皇帝做得很轻松。详尽的数据,详尽的做事方案,清楚分析优劣,令他一目了然,能放心下决定。

康熙的想法,可谓是一波三折。

最开始,他看完齐佑的信时,仿佛回到了当年打三藩时的激情。与大阿哥那样,一腔热血翻涌涌动。

等到逐渐冷静下来,康熙其实还是偏向于王熙他们的意见,待谨慎观望之后再做决定。

毕竟大清多年征战,噶尔丹肯定要打,他更倾向于等到罗刹国那边稳定之后,再腾出手好好收拾噶尔丹。

等到看完大家的表现,康熙毫不犹豫选择了齐佑的意见。

因为,他这个儿子做事,从没让他失望过。

何况,齐佑还在战事的前方,他比京城这群人,肯定看得清楚百倍。

大阿哥本来悻悻坐在了那里,这时想起了什么,神色顿时一喜,问道:“汗阿玛,七弟也在那边,他可有写信回来?”

这次齐佑随使团前去,就几个心腹大臣知晓。众人一愣,一起看向了康熙。

康熙眼神在屋内扫视了一圈,说道:“老七的信,比喀尔喀的还先到。”

大阿哥立刻笑起来,一拍手掌,高兴地说道:“我就说嘛,以七弟的本事,他怎么会没有反应。汗阿玛,七弟如何说?”

康熙默然片刻,声音平缓,一字一顿念了齐佑信中的最后几句话:“国土当寸土必争,胆敢来犯者,定当迎头痛击。誓让其有去无回,扬吾大清国威。”

大阿哥一听,热血再次上涌,豪情万丈说道:“七弟说得对,噶尔丹胆敢来,就迎头痛击,让他有去无回!汗阿玛,打,一定要打!”

太子忍不住了,说道:“大哥,打仗岂是儿戏,你说打就打,拿什么打,谁去打?”

大阿哥斜了太子一眼,难掩轻蔑,就差振臂高呼了,说道:“大清难道还缺能打仗的将领。汗阿玛,不如让我自请领兵前去,我定要杀他噶尔丹个片甲不!”

眼见太子与大阿哥就要争执起来,康熙的脸色不大好,将手里把玩着的茶碗盖,朝御案上一扔。

茶碗盖滚了几滚,发出叮当碰撞声。

众人忙低眉敛目,太子与大阿哥两人也赶紧坐直了。勉强忍住愤岔,别开头,互不理睬。

李光地刚回京城不久,只听过齐佑一些传闻,对他还不甚了解。

当时康熙提出要齐佑随行,李光地以为齐佑只是通拉丁文,康熙不放心西洋人,派他在一旁随行监督。

其他人亦如李光地这般想,齐佑再厉害,年纪始终太小。这么大的事情,若是听他的建议,实在太过儿戏。

李光地斟酌又斟酌,先开口夸赞了齐佑一番:“七阿哥真是胆识过人,见到打仗不但不害怕,还能迅速给皇上报信。”

见康熙脸上露出些微的笑意,李光地放下了心,继续道:“大阿哥先前所言极是,七阿哥在喀尔喀,他比我们在座所有人都清楚喀尔喀情形。只不知七阿哥的来信中,可有说清楚喀尔喀的具体情况?”

康熙说道:“事出紧急,老七来不及说得太详细。他直言这次是上好的时机,给噶尔丹一个教训,抢占与罗刹国议和的先机。先前我也曾想过,与罗刹国议和,乃是经过好些年争取来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等到边关定下来之后,再打噶尔丹。”

他眼神一沉,想到齐佑在信中提及的杭爱山,厉声说道:“你们可知杭爱山,山上终年积雪,要翻过来谈何容易。就是人马,翻山越岭都不容易,何况辎重兵器。噶尔丹绝不敢空手前来,他的兵器从何而来?你们又可知罗刹国如今在作甚,对方的和谈使节戈洛文又在何处作甚?”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神色各异,呐呐不能言。

朝廷在各处都有驿站,虽有八百里加急,信倒是送得快。可朝廷对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控制力能用烂得一塌糊涂来形容。

当地的官员为了政绩,除了实在隐藏不住,都是报喜不报忧。来往公函里,废话溜须拍马的多,干货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