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42)

作者:映在月光里

齐佑捡了些有趣的说了,德佑与德旺陪坐在旁边,不时跟着笑几声,也不插话。

两人都比戴佳氏小上几岁,如今德佑在内务府御药房看管库房,当着不起眼的闲差,德旺在家管着家里的田产。

齐佑见到这一家子,心中的疑虑放下了大半。他说了顺义的趣事后,顺便将达春的事情简单提了几句。

卓奇眼中精光闪过,叹道:“这人呐,就得守着本分,讲良心。良心坏了就不成了。德旺,咱们家中那点田产,你一定得看好喽。”

德旺忙道:“阿玛您放心,咱们家就几十亩地,也没包衣奴才,地赁给了汉人耕种。按时收租,少交了粮食不行,多了咱也不去占。”

戴佳氏算是满人大姓,族人众多。哪怕内务府大总管嘎鲁,乃是卓奇没出五服的堂叔。

进关之后开枝散叶,自家都顾不过来。分得的那点地与屋子,到了卓奇手上,也所剩无几。

更别提嘎鲁对他们有任何照拂与助力了,否则,戴佳氏不会连东西六宫偏殿都没得住。

齐佑见两个舅舅都憨厚,卓奇细致精明,一点即通,便没再多言。

至于其他的事情,齐佑更不会提。大家坐在一起只聊家常,热热闹闹用过饭之后,便告辞回宫。

翌日,齐佑便去找康熙,甫一进屋,康熙就瞥了他一眼:“你跑来做什么,可是来监督我给你差使办得如何了?”

齐佑笑着道不敢,“汗阿玛,您真是错怪我了,我就是来跟您说一声,我见了南先生与郭罗玛法的事情。”

康熙眉头一松,笑着哦了声,招呼齐佑坐下来,问道:“那你说说看,见得如何了?”

齐佑绘声绘色说了见到南怀仁与卓奇的情形,脸上写着淡淡的哀伤,“我离开的时候,南先生身体尚还好,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苍老得不敢相认了。”

南怀仁与汤若望一样,在康熙心中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对于汤若望,康熙深感遗憾,将这份遗憾就弥补到了南怀仁身上。

听完齐佑的话,康熙脸上的笑容跟着淡了下来,说道:“你若是在京城,就多去看看他,陪着他说说故乡的话,也算是你的一番孝心。”

齐佑乖巧说好,“汗阿玛,我听南先生说,宫里来了新的西洋先生。汗阿玛,他们的本事如何啊?”

康熙说道:“能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大清的,肯定有几分本事。只他们初到大清,尚不会满语汉文,还须得学习。”

齐佑笑眯眯说道:“汗阿玛,让他们跟我学呗。”

康熙顿了下,抬眼看向齐佑,警惕问道:“你又想作甚?”

齐佑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汗阿玛,我想着测绘的事情,徐先生一人实在是太累了,您再给他派一个帮手呗。想要学习一门语言,一定得多说,多与当地人沟通。若是他们跟着我前去顺义的话,既能够做事,又能够学习,两不耽误。汗阿玛,我想让人跟着他们学习如何测绘,他们既然有本事,可不能浪费了。”

康熙琢磨了起来,白晋与张诚两人,包括在顺义的徐日升,他其实心中都有安排。白晋是他的西洋先生,自然留在京城。

徐日升来大清的时日已久,康熙对他颇为信任,打算由他领着张诚,前去尼布楚做大清的拉丁文译官。

康熙思前想后,无论公私,还是打算将齐佑留一留,不让他去尼布楚。

不过齐佑想要张诚,这也是一件好事,正好让齐佑看看他的本事与忠心。

若是用得不顺手,或者有问题,以齐佑的脑子,肯定得想方设法将他送回来。

康熙一口答应了,紧紧盯着他,说道:“到时候就让张诚随你去吧,你多看着他些。”

齐佑微楞,答了声好。他知晓康熙多疑,对这些西洋人还是不大放心。

测绘就是一件体力活,齐佑想趁着他们还走得动,将所有的本事都留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拿来强大发展自己。

康熙沉吟了下,问道:“你打算选哪些人跟着他们学习?”

齐佑没打算瞒着,说道:“就皇庄里的包衣奴才们,他们对当地地形熟悉,有他们跟在西洋先生身边,还能能伺候一二。”

康熙皱起了眉头,当即就不同意了,说道:“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包衣奴才,这等学问,怎么能让他们学了去?”

齐佑没有反驳,他就知道康熙会有这么一出,微笑着说道:“汗阿玛,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必须每天在外面,上山下地,风吹日晒,我只怕没几人吃得了这份苦头。”

康熙神色一滞,不由得瞪了齐佑一眼,暗骂了句小兔崽子,感情他在这里等着呢。

也是,测绘得勤奋,吃得了苦。哪怕是学会了,照样一辈子得在外面辛苦奔波。

一年两年还好,一辈子做这个事情,权贵们只怕是舍不得家中的孩子吃这份苦头。

放眼望去,康熙实在找不出人,他同样心动齐佑的提议,能将西洋人的本事学到手,拿来大清所用。

想来想去,康熙只得随了齐佑,说道:“罢了罢了,既然是你的包衣奴才,你愿意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我就端看,他们有没有本事能学好。”

齐佑心落回肚子里,笑着谢了恩。

其实,康熙永远也无法理解。

如张柏他们,曾过着怎样的日子。

他们是如何盼着光明,以及希望。

给他们开了一扇门,他们哪怕是刀山火海,也会闯过去。

就为了子子孙孙不再如他们一样,永远是最卑贱的奴隶。

这次康熙的动作很快,只三五日便搞定了那群朝臣与庄主们。连着步兵巡抚衙门都安排好了,着手组织城里的乞丐,前去顺义以工代赈。

齐佑收拾好行囊,拜别亲人兄弟,带着张诚,踏上了回顺义的路。

出了城之后,齐佑就没有骑马,改坐在车前,欣赏着沿途的秋色。

秋阳高照,天高云淡,草木渐黄。

他微微闭上眼睛,随着马车的颠簸而晃悠,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顺便思考前去顺义的一系列安排。

想到那群包衣奴才,齐佑脑子里,浮现出给太皇太后道别时的情形。

苏麻喇亲自将直齐佑送进了甬道里,趁着四下无人,掏出一个钱袋,不由分说塞到了他的怀里,然后跪了下来。

齐佑惊了一跳,忙去拉苏麻喇,她却坚持着磕了一个头才起身。

苏麻喇眼里含着泪,却面带笑容说道:“七阿哥,这些银子是我的积蓄,随着您做主,拿去用在那群包衣奴才身上。”

齐佑摸着沉甸甸的钱袋,楞在了那里。

苏麻喇脸上闪过怅然,淡淡说道:“奴婢,也曾与他们一样,都是最最低贱的奴隶。”说完,福了福身离去。

齐佑紧紧捏着钱袋,望着苏麻喇的背影,缓缓笑了。

太阳照在脸上暖暖的,空气中有瓜果草木的清香,齐佑深吸了口气,一脸满足。

他不是一人在孤身奋战,顺义,还有一群盼着他归来的同伴们。

齐佑掏出荷包里的竹哨,经过摩挲之后,扬丹送给他的竹哨,已经光滑发亮。

他将竹哨放在嘴边一吹,清脆的哨声,悠扬着传到很远,直飞入天际。

第三十六章

齐佑一行在临近黄昏时到了顺义, 在离庄子约莫一里地左右,正准备拐下官道时,马车停住了。

驾车的得高奔到车门边,紧张地说道:“爷, 路被挡住了。”

“知道, 都是熟人, 你别担心。”齐佑从车窗边转过头, 笑着起身来到车门边。得高赶紧让开,护着他跳下了马车。

林义诚嚎嗓了声, 提着补袍下摆, 朝着齐佑飞奔过来,跑得太快太急,鞋子都丢了一只。

落后一步的夏师爷,跟着提着长衫下摆奔,来不及管林义诚的鞋, 如同乳燕投林般, 踩着他的鞋,一并朝齐佑奔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