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零年代搞钱(316)
面容愁苦,“你们姓沈在的那个女老板在吗?”
他怕柯乐拒绝,赶紧说,“我就在这等她,她什么时候有空,我都可以等的。”
柯乐问杨厂长:“那这样,您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到时候我跟老板他们说一声,要不然,你这什么也不说,”她挺无奈的,“上回您说要卖厂的,我们老板去了您又不同意,这事影响挺不好的。”
柯乐认识的一新朋友在罐头厂,听说那边挺难的,杨厂长要卖厂,她这边才跟孙富贵说的,要不然,谁会费那个劲折腾这事呢。
她那朋友,过头没钱,罐头厂发的罐头,因为家家都发了罐头,这量大,拎出去根本就卖不出价。
有人来买,你价低一点,我更低,之后攀比着降价,那压根就卖不到什么钱,赔死了。
“我这罐头卖,现在就卖,真的,这次不融资了。”杨厂长一听柯乐要帮忙传话,迫不及待的说道,“要是你们老板愿意买,明天就签合同。”
急得不得了。
柯乐一听犯了嘀咕,这突然又要卖厂了。
这厂长的主意怎么变得这么快啊。
这罐头厂是民营的,不是国企,买卖手续好办。
她忍不住问:“厂长,是不是厂里又有什么事啊?”
杨厂长再不肯说了,非要见着沈夏才说。
他是没指望孙富贵买厂的,那孙老板那天去的时候,脸上都勉强,要不是沈夏在那问价尝罐头,只怕孙富贵早就走了。
这边。
沈夏把电冰箱插上了电。
这冰箱运行的声音可真大啊,过了一会,声音小一些了。
打开冰箱门,有冷气出来。
冰箱是好的。
沈夏决定让冰箱运行一个小时,到时候看看里头的温度,再看看下面的冷冻层是什么样的效果。
孙富贵在在冰箱旁边转了半天,“这有什么用啊?”
沈夏看他一眼,“国内电冰箱产量极小,要是这东西咱们能生产出来,一台几千块,你算算,能赚多少。”
孙富贵眼睛一下子睁得跟铜铃似的,还冒着精光,“这,做起来有点难吧。”
沈夏道,“那当然,咱们是外行人,想直接做这个,那不现实。”她自己心里有想法,“你知道机修厂吧,专门修机器的,找个靠谱口碑好的机修厂,跟他们合作,让他们把冰箱内部拆了研究,里头的部件一样一样的在国内制作,购买。全部弄齐了,再组装,只要量化,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她是这么规划的。
当然,这想法还只是在脑海中,首先,要找个靠谱的机修厂,最好是能买下来。
像之前的塑料厂,电气厂,前期合作得那么好,掏心掏肺的,结果还不是说变就变。接下来要是研究冰箱的话,那得有自己的工厂。
必须完全属于自己。
这样,生产跟后续销售才不会受制于人。
“机修厂。”孙富贵念叨,“这边应该有,我明天就挨个找,肯定能找着。”
沈夏叫他过来,坐到桌,商谈:“不是随便一个机修厂,找那种可能买下来的,只是挂靠或者合作的话,我担心他们把冰箱拿到手之后就反悔。”
她还有一个担心,“这边离港市太近,买冰箱没那么难,我觉得像京市安市那边离港口远的城市,生产销量这个更有竞争力。”
孙富贵一琢磨,好像是那么个道理。
可他又有说法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你想啊,港市那边想到种们这边大批量销售根本就不可能,而且,在深市建厂,一来这边政策宽松,二来嘛,咱们可以挖港市那边的人才过来,就算他们不愿意,这短期指导赚个外快总愿意吧。”
孙富贵的意思是,“这样冰箱的研究肯定快多了。”
沈夏有点被他说动了。
正说着冰箱的事。
外头柯乐又过来了,“沈老板,杨厂长说要卖罐头厂,明天就能签合同,他非要见你。”
孙富贵正在跟沈夏商量电冰箱大业,跟冰箱比起来,小小的罐头厂算什么。罐头厂那么多,生产电冰箱的有几个?
这做哪个还用想吗?
“让他走。”孙富贵不耐烦,“我们不买。”
沈夏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说之前还对罐头厂有那么一丝兴趣,可接下来要是把精力发展到卷发棒跟电冰箱上的话,那罐头厂确实跟他们的业务不搭,她没抽不出空来管罐头厂了。
要知道,她现在还是已婚人干呢。
等这边的事告一段落,还得回趟家呢,总不好一出来就是二三个月半年吧。
这太好。
“沈老板。”柯乐没走,“杨厂这几天不见,头发都白了一半,真的,刚才看着老了好几岁呢。我觉得,可能是遇着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