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335)

作者:MM豆

第三题论的是君子之道,裴少津以为,若是将儒雅风度内然于心,则可自然而然流露在日常言行中,做到“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随后,巡考官又放出五经题,裴少津的本经是《尚书》,他把书义的四道题抄了下来。

少津听从了大哥的建议,趁着第一日神清气爽、思绪清晰,先将七道题目的破题想好,列好文章架构,待第二日、第三日再徐徐填补成文。

……

贡院内纸卷翻动,笔杆挥舞,学子们奋笔疾书,漫长九日实在煎熬。

而贡院之外,悉如平日,九日如转瞬而已。

九日之后,裴少淮再次告假,到贡院东门外等候少津和言成考完出来。

随着落日余晖殆尽,院内锣声响起,会试结束。院外人纷纷簇拥至贡院牌坊前,举目张望,焦急等待亲眷安然从考场出来——连续九日的考试本就艰虞,更何况今年春寒异常。

这是一种颇有些矛盾的神态,既盼着儿孙能竭力一博,换得杏榜有名,又惊恐儿孙身子单薄,遭不住这九日严寒。

裴少淮知晓收卷需要耗些时辰,所以待在车中未下来。

徐言归年少,觉得新鲜,不时撩起车帘,往外瞧瞧情况,他问道:“淮小舅,你怎能如此淡然,你不好奇津小舅和大哥考得如何吗?”

再过两年多,言归就该下场参加乡试了,所以他很好奇贡院里究竟是什么境况。

裴少淮笑着打趣道:“以我之见,他们两个唯一要思量的,便是谁能争得第一……他们谁得榜首,于我而言是无异的,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奇的了。”

正说着,人群嘈杂声起,贡院大门打开了。

先是那些病倒的考生被抬出来,急忙送至各医馆里救治,随后才是一拨拨的考生走出来,有的精神尚可,有的步履蹒跚、昏昏欲坠。

不一会儿,徐言成先一步出来了,看到马车后尚能小跑几步,看来精神头不错、答得也不错。

言归接过长兄手里的包袱和考篮,问道:“大哥,感觉如何?”

徐言成抱着汤婆子暖手,应道:“都稳妥答完了。”又信心满腹说笑道,“至于能取第几,主要看你津小舅考得如何。”

毕竟连考了九日,一时轻松下来,徐言成不免觉得乏困,便先上车歇着了。

不多大一会儿,少津也款步走了出来。

“津小舅,感觉如何?”言归问道。

“一切无恙。”少津应道,随后竟说了和言成一样的话,笑道,“与子恒孰高孰低,还需看考官们的取舍。”

言归转过身,对裴少淮服气道:“淮小舅果然料事如神。”

裴少淮道:“都且先归府好生歇息罢,其他的杏榜之下再论。”

两辆马车分别往裴府、徐府各去。

……

伯爵府中,裴少津歇息一日之后,身子困乏消去大半,忍不住去书房找兄长闲叙。

他先同大哥说了三场考试的考题,又说了自己的判断,道:“不管是制艺还是策问,胡阁老皆是以‘忠’为论调。”

裴少淮颔首赞同。

胡阁老初任首辅,朝中地位未稳,河西一派死而不僵,如此时机之下,他自然求稳,遴选新臣时以忠良为先。

裴少淮猜测,胡阁老任会试主考官,不单单出题求稳,领十八房同考官阅卷时亦会仔细求稳,遂言道:“今年首辅任主考官,阅卷仔细公允,于你和子恒而言是件好事。”

胡阁老绝不会在此时为党争而取士。

少津听了大哥的分析,心中更多了几分把握,喜形于色,他接着说道:“若说出奇,第二场考了一篇赋,题目倒是有些奇怪。”

“是何题目?”

“作《登山求珠赋》。”

裴少淮了然,第二场多考诏诰表叛,却多考了一道赋,此为第一怪;玉生于石,珠生于海,应是登山寻美玉,潜海采珍珠,题目却是“登山求珠”,此为第二怪。

胡阁老求稳,岂会出这样怪异的题目?

裴少淮猜得十之七八,道:“恐怕是皇上亲自出的题目。”也颇符合皇上私下里有些不羁的性子。

他问少津:“你是如何作答的?”

“登山求珠,宛如缘木求鱼,既有悖常识,自然是实事求是去驳论。”少津应道。

裴少淮笑道:“那便稳妥了。”

皇帝出此题,是不想要谄媚附和、指鹿为马之臣。

徐言成平日虽见解常常新奇,但里子是个求实的,想来答此题时亦不会走偏。

……

剪剪东风疏疏雨,凭墙杏花密密开。

斜阳杏花风吹落,终于让这春寒料峭里多了几分暖意。

裴少淮从宫里出来,归府时从深巷里买得几支开得正盛的杏花枝,叫长帆送到少津的院子去。却临时起了私心,自留了一支带回院中,给了妻子。

同类小说推荐: